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连续四年在两会上提议:农村孩子不应该上大学!
王平认为,现在的城乡差距大,农村孩子毕业后基本不回农村,这样将导致农村人才流失,让农村更落后。
据说王平出生于贵州省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后来通过努力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留在北京成了一名艺术家和博物馆学者。
作为一个曾经从农村走出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成功人士,竟然提出一个与自己经历相悖、与时代潮流相背、与社会期待相违的建议,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按照她的逻辑,自己为何要上大学,为何不回农村种地?自己得道,却不让鸡犬升天,这种欺世灭迹,德不配位之人是怎么当上政协委员的?
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对农村的歧视,是对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的阻碍和挑战,是对国策的误解,也是给自己父母脸上的一巴掌呀。
每个人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教育的自由。
在中国,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资源分配不均。高考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条通往更好生活和更广阔天地的道路。
如果不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就等于剥夺了他们与城市孩子同等竞争和发展的权利,把他们禁锢在社会底层与边缘,永远承受着贫困和歧视。
解放全中国时需要他们,推翻三座大山时需要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时需要他们,做牛做马时需要他们,生儿育女需要他们,享受荣华富贵时就不需要他们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过河拆桥,打压农村,其实就是忘恩负义,毁灭自己。
很多媒体和专家对王平的建议进行了批评和驳斥,认为她的建议是对公平的侵犯,是对农村孩子的歧视和伤害,是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误导和阻碍,是过于自私与傲慢,甚至有点目光短浅的表现。
农村的地,大多都是山林,不适合于大面积耕种。投入成本大,回报率却呈负增长。这地,不耕还好,越耕反而越穷。
因此,那些闲得蛋疼的纨绔子弟,就开始杞人忧天了。农民不种地,哪来的饭吃?
记得有位退休了的干部高瞻远瞩,说话总是一针见血。他说,这个不用大家操心,该打工的打工,该上学的上学,保证饿不死你们。现在粮食绝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那些农业大国,使用机械化,大面积耕种,粮食价格极低。他们乐意种地,那就把种粮食的事交给他们去做吧。大家也可跟着享享清福,用这些时间去干那些富国强民的事,让祖国更强大,那不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