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起,慈星股份(300307.SZ)因筹划资产重组而停牌——
1月14日晚间,慈星股份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敏声”)控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
公司预计在2月6日前披露本次交易方案。若公司未能在该期限内召开董事会审议并披露交易方案,最晚将于2月6日开市起复牌,并终止筹划相关事项。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该公告发布前,慈星股份已连续两个交易日(1月13日、1月14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2.64%。截至1月14日收盘,慈星股份股价报9.88元/股,总市值为78.47亿元。
谋求控制权
公开资料显示,武汉敏声成立于2019年,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等,由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教授孙成亮联合14名国际知名业内专家共同创立。
据企查查,目前,慈星股份是武汉敏声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04%。而孙成亮为武汉敏声实控人,其直接持股9.01%,实际权益占比21.7297%。
公告显示,慈星股份与武汉敏声股东孙成亮、宁波敏研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华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敏率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敏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闵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意向性协议,初步达成购买资产意向。此次交易的交易对方,包含上述签订意向性协议的全部或部分武汉敏声股东。
上述签署意向性协议的武汉敏声股东,合计持有武汉敏声55.55%的股份比例。
若慈星股份完成此次交易,将合计持有武汉敏声64.95%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估值近30亿元
企查查显示,武汉敏声成立6年来,已先后完成4轮融资。最近一轮融资为去年9月完成的C轮融资。目前,公司融资金额近10亿元,估值近30亿元。
目前,武汉敏声已成为国内高端BAW滤波器的头部企业,公司曾获评湖北省2024年科创“新物种”企业和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等多项荣誉。
在武汉敏声的股东中,囊括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长江产业集团、建信投资、国铁建信、国投长江、建发基金、湖北高质量基金等知名资方。
孙成亮表示,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月产能约1万片晶圆,年产能约12万片。届时,公司射频滤波器年总产能将跃升至百亿颗级别,位居全球行业前列。
“蓄谋”已久
其实,这次收购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阳谋”——
早在2021年,慈星股份就相继参与了武汉敏声股权融资和2022年的B轮融资。
2021年12月,慈星股份曾斥资2亿元认购武汉敏声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武汉敏声12.50%的股权。
在其投资协议中,就明确载明,在武汉敏声上市时,慈星股份享有优先增资权、股份优先购买权、共同出售权、股权回购等权利。
彼时,这一投资事件还引发深交所关注并发出关注函。
慈星股份主要从事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武汉敏声处于半导体赛道,且截至2021年11月,武汉敏声营业收入为零。
因此,深交所要求慈星股份结合双方公司实际情况,补充说明武汉敏声的主要产品、主要财务数据、实际经营情况,以及慈星股份认购武汉敏声新增注册资本的原因及必要性。
对此,慈星股份回复表示:
慈星股份作为制造业公众公司,鉴于彼时电脑针织机械市场传统机型保有量较大,新机型更新需要一定时间,市场周期性比较明显,故公司同步考虑探索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慈星股份称,希望此次投资可帮助公司在滤波器与射频前端等产业开拓投资视野,未来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应用场景进一步延伸,也将为公司布局新的MEMS器件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正因为手握上述“君子协议”,近年来,随着武汉敏声的发展壮大和上市呼声的高企,慈星股份一度被当做芯片、5G\6G概念股,成为资本市场热炒的“香饽饽”。
慈星能否得偿所愿,成功“入主”,我们拭目以待!
让我们一同拨开迷雾,把握财经风向!
通过微信扫码添加
三审:诸新民 终审:葛颖
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东南财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