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朱熹:落落三百余文,千古治家之经

职场   2024-11-10 21:53   新疆  

编者按

朱熹,“二程”(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其学与二程之学合称“程朱学派”,后世尊其为“朱子”。朱子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的十二哲之一。
“《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对其长孙朱鑑修身进德的深情嘱咐和殷切期望。”虽仅有三百余字,却将朱熹平生实践儒学德目所得精华蕴含其中,对“修身”“齐家”“守正”“崇文”“尚德”“择友”等要义进行了阐释,此家训不仅是朱子家族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也作为中华传统家族美德的代表为后人所效法和称颂。
本文在摘选《朱子家训》的内容之外,还详细介绍了朱子为人恭谨、为官清正的生平,以期为读者更深入地体会《朱子家训》的内涵提供助益。

朱 熹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后长期生活在福建省崇安县五夫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五夫村),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理学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因谥文,又世称朱文公。

朱熹自小聪颖,善学好问,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中进士,曾任秘书阁修撰,漳州、潭州知州,焕章阁待制、侍讲等职,做官清正有为、廉洁奉公。

朱熹从事教育五十多年,振举书院建设,广注典籍,于经学、史学、文学、乐律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纂的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

朱熹,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理学集大成者

朱熹家训

朱熹不仅是一代大儒、理学宗师,治家同样严谨有方,他把儒学精华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规家训之中,对朱子后裔影响深远。

《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留给后世子孙的一篇著名家训。全文短短三百余字,讲述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精辟阐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家训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道德伦理思想,是朱熹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通篇家训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富有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朱子家训》是治家理论的总纲,后世多有所发挥与阐述,如明末清初朱氏后裔朱柏庐便在《朱子家训》的基础上,写出了《朱柏庐治家格言》。

朱熹送长子朱熟去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求学时,还曾写过一封家书《训子从学帖》(又名《与长子受之》),在家书中语重心长教育朱熟勤学习、交益友,一片殷殷之情,爱子之意跃然纸上,成为家书名篇。

此外,朱熹为训导子弟还曾编订一本《童蒙须知》(又名《训学斋规》),从穿衣饮食、说话走路、读书写字等方面教育子弟从小就要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养成良好习惯。此书后来成为重要的蒙学课本之一,深受后人推重,里面的一些名言名句如“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等广为流传。

紫阳高照,家训流芳

南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的一天,福建省崇安县五夫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五夫村)鹅卵石铺就的小巷里,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正在赶路。男孩名叫朱熹,小名沋郎,这次他是遵照父亲遗命,前来五夫拜师求学。正是这个孩子的到来,为五夫书写了新的传奇。

紫阳楼,朱子故居,是五夫的刘氏家族为远道而来的朱熹母子专门修建的。朱熹到五夫后的第二年,就住进了这栋楼,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他在这栋楼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

在紫阳楼正堂,有一块古朴屏风,屏风所刻内容为《朱子家训》。作为古代家族文化教育的典范,《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对其长孙朱鑑修身进德的深情嘱咐和殷切期望。全文短短300余字,以简朴的言语,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治家理论。

朱熹一生,命运多舛,幼年失父,中年丧偶,幼女夭折,胞妹早逝,晚年失子。经历无数悲欢离合的他,在家训中,特别看重家庭的亲睦。朱熹在这方面,身体力行,留下了不少佳话。

朱熹14岁到五夫投奔父亲的好友刘子羽,并从学于五夫的刘子翚、胡宪、刘勉之等先贤名士。从小受先贤教诲,朱熹特别重德修身。他认为读“圣书”可以修德,识礼义可以养气。人因读书而美丽,人因识礼而高雅。对于有德之人,朱熹格外敬重。陆游、辛弃疾等人与朱熹成莫逆之交。甚至朱熹跟一些与自己论点相左的人也成了好友。

朱熹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不取不义之财。他办了很多书院,却没有为自己置办任何产业,也没有为家人谋取任何私利。据史料记载,朱熹晚年,生活比较清贫,“其斋舍无以避风雨”。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朱熹对他人惠赠的财物,只要是于法有碍,一概以礼谢绝,绝不收受。

《朱子家训》寥寥数百字,却深刻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这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八百多年过去了,朱熹后裔繁衍生息,已历经三十多代,子孙遍布各地,达数百万之众。朱子后裔不管是身居官场还是静处乡村,老祖宗亲手写下的《朱子家训》成了他们共同的人生指引。

作为一代大儒,朱熹清正廉洁、嫉恶如仇,而心里又总是装着百姓,亲民爱民。他的这些官德思想得到后世官员的倡导,甚至身体力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至今天,朱熹的思想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而《朱子家训》也为我们修身处世、治家教子提供了重要借鉴。

回望紫阳楼,朱熹当年亲手种植的樟树,现已郁郁葱葱,绿荫如盖。五夫村外,荷花飘香,“朱子故里荷田田,闽邦渊源水清清”。人心向善,古村不老,紫阳高照,家训流芳!

一代大儒朱熹如何清廉为官

作为一位儒学家、理学家,从政的朱熹清正廉洁、嫉恶如仇。他一生从政时间不过短短九年,但在任期间,廉洁奉公,公正无私,不畏权贵,对贪赃枉法之徒深恶痛绝。

1182年7月,朱熹到台州巡视灾情。接到反映知府唐仲友为官不正的举报后,朱熹决定对唐仲友进行调查,查明了其在台州知府任上存在违法收税、贪污官钱、伪造钱币等多项违法乱纪行为。

朱熹一再上奏折要弹劾唐仲友,即使明明知道唐仲友是当朝宰相的亲戚。朱熹遇到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是毫不手软的,他一连上了七道奏折来弹劾这个唐仲友,这个(案件)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这说明朱熹的清廉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且表现在他对社会风气的治理,对贪官污吏的(惩处)毫不手软。

朱熹非常亲民爱民,心里总是装着老百姓。朱熹在南康任职时,有一富家子弟跃马于市,踏伤一小孩,小孩生命垂危。朱熹知道此事后,命下属将肇事者送到衙门处罚。这时有熟人前来说情:“此人是富家子弟,何苦要拷打他呢?”

朱熹说,如果不处理他,反而对不起百姓。后来朱熹在南康有了一次讲学的机会,就讲解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西铭》,这里面就提到了老百姓和自己的兄弟是一样的。他通过这种教化的方式来教育当地百姓,同时也展现了他不畏强权,予民公道的一个方面。

朱熹长期生活在农村,深知民众疾苦,从小心中就蕴藏着帮贫救困、忧世恤民的思想。他虽然辗转多处为官,但每到一处,重农桑,兴水利,正经界,轻赋敛,惩贪官,治豪强。

朱子社仓坐落在五夫凤凰巷内,是朱熹为赈济灾民于乾道七年即公元1171年创建的。社仓竣工时,朱熹亲撰《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社仓记》,并亲自题了一首警醒诗:“度量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以劝戒社仓管理人员要遵纪守法,不可有私心贪心。

八百多年风雨侵蚀,朱子社仓屹立在武夷的青山秀水间,屹立在千千万万勤劳淳朴的百姓心中。圣贤朱熹虽已远去,但其一心为民,清廉为官的品德,正如五夫的莲花,经久不衰,越开越盛!

朱熹家训摘编
修 身

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摘自《朱子家训》

【译文】

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

居处须是居敬,不得倨肆惰慢。言语须要谛当,不得戏笑喧哗。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自取耻辱。

——摘自朱熹《训子从学帖》

【译文】

平日的仪容举止一定要恭敬端庄,不得放肆怠慢。说话一定要得当,不得嬉笑喧哗。凡事要谦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
齐 家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摘自《朱子家训》

【译文】

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守 正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摘自《朱子家训》

【译文】

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妒有能力的人。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声言忿恨,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情要拥护。

崇 文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斯文不可不敬。

——摘自《朱子家训》

【译文】

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

早晚受业请益,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札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省切要之言,逐日札记,归日要看。见好文字,录取归来。


——摘自朱熹《训子从学帖》

【译文】

每天听先生讲书和请教,要和他人一样按常例进行,不得怠慢。有疑点要用小本子随手记录下来,等候向老师请教。听到老师训诲,回到自己住处,要思考其中最紧要的话,逐日记下,回来的时候带给我看。看到好的文章,也要抄下来带回。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摘自朱熹《童蒙须知》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心不在焉,眼睛也不仔细看书,心眼都不专一,只是口中一次次朗诵,这样是绝对记不住的,即使勉强记住了,保持的时间也不会长久。“三到”之中又以心到最为重要,如果心到了,那么眼、口岂能不到。

尚 德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摘自《朱子家训》

【译文】

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

择 友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之,不可荏苒渐习,自趋小人之域。

——摘自朱熹《训子从学帖》

【译文】

大凡为人敦厚忠信,能批评我的过错的,是有益的朋友;那种谄谀奉承不正经,傲慢轻浮不庄重,引导别人做坏事的,是对自己有害的朋友。就怕你志趣卑下庸俗,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从善如流,那么有益的朋友无意疏远而日渐疏远,有害的朋友没想接近却日益亲近。这一定要下大决心加以检点去矫正,不可一天天渐渐变成习惯,自行堕入小人的圈子。

相关链接:
近期课程:道语《幸福之门》乌鲁木齐站,开始报名啦!

 - END -


家族系统排列
打造高质量高专业的系统排列文化传播推广平台与教育机构,秉承“正知正念,善心善行”的准则,助缘更多人走进心灵成长道路,提升生命品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