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无非“生、死”两字。
行走在生死之间的医者,曾以“巫医”之名立于天地。“巫”字,上横顶天,下横立地,中间一竖贯通天地,象征着沟通天地的能力,是古人心中通天达地的智者。巫医,只是将上古医疗经验披上神秘灵光,开创了心理疗法的先河。
运气,是一门学问。人体的健康密码,藏在“运气”里。
诞生于史前文明的中医,揉合了五运六气、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的哲学思想。
中医之“中”,本意不是中国,而是蕴含了“中和”的至高理念。中和是中医追求的终极境界,意味着和谐共生、阴阳平衡,乃生命健康的根本所在。
中医的“医”,并非“醫”的简化那么简单。“医”字作为“医、殹、毉、醫”四个字的鼻祖,在甲骨文中已现端倪。那时的“医”,尚未与后世的“中醫”紧密相连。
“医”的本义为盛箭的袋囊,与疾病无关;
“殹”的本义是叩击发声,与治病有关;
“毉”的本义是巫医;
“醫”的本义指治病的人。
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源自《黄帝内经》。“五运”涵盖了自然界的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它们象征着生命活动中不断循环与转化的力量;“六气”则指自然界中的六种气候现象——风、热、暑(火)、湿、燥、寒,这些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态。简而言之,“运气”是健康预报的预测模型。养生要顺应四时,便成为浅显的道理。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靠天吃饭的华夏文明,以立杆测影为人文奠基。无论是《周易》的与时偕行,还是对四时更替深刻洞察的阴阳五行,顺应四时、天人合一是刻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
今年是甲辰之年,依据传统运气学说,运气为“土运太过、湿土在泉。”土性本生湿,当湿气横行时,则常见大雨倾盆。众多古籍早有预言,甲辰年将是一个雨水丰沛、湿气沉重的年份,甚至可能伴随山洪暴发、河堤决口等自然灾害。《地母经》作为预测农事年景的经典,对甲辰年的描述:“太岁甲辰年,稻麻一半空。春夏遭淹没,秋冬流不通。”《黄帝内经》也有关于甲辰年的记载:“甲辰岁会,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揭示了甲辰年的湿润特性,以及容易出现下半身的湿重病症。
土代表脾胃功能,土运太过意味着脾胃功能亢进,容易导致脾胃湿热、食积不化等问题。从五行关系讲,土与水相制,土可以克水。因此,当土运过盛时,它可能会过度制约水,导致水元素受损,进而影响到肾脏的功能,造成所谓的“乘水伤肾”现象。
夏天为什么“无病三分虚”?
人在夏天会出现吃不好、睡不好、易烦躁、易出汗的现象。原因在于:首先,脾脏本就对湿气有所忌讳,而夏季的高温与多雨天气相结合,形成了暑湿邪气,这种邪气极易侵扰脾胃,影响其正常运化功能,进而导致脾气虚弱,即中医所谓的“脾气亏虚”。其次,夏季人体容易大量出汗,汗液在中医看来,与血液同源,均为体内津液的一部分。过度出汗不仅损耗了体内的津液,也消耗了正气,尤其是气与阴的平衡被打破,形成了气阴两虚的体质状态。再者,现代人在夏季常依赖空调降温,并喜好饮用冷饮来消暑。这样的生活习惯却无形中损伤了人体的阳气,表现为一种“虚”的状态。
所谓“湿”,实则是身体的垃圾。当脾胃功能失调,无法将摄入的食物与水分全部转化为滋养生命的精华时,那些滞留的、未被机体利用的部分,便化作了“湿邪”。这股湿邪在体内游走,不仅消耗着人体的正气,还常带来一系列不适症状,诸如浑身乏力、抵抗力减弱,让健康防线岌岌可危。湿气过重的主要表征:关节僵硬、大便粘稠、舌苔厚腻、身体浮肿、皮脂异常。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是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其影响深远且难以轻易摆脱。因此,重视湿邪的危害,及时恢复脾胃功能,促进湿气的排出,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一惊天动地的宣言,最早亮相于道教经典《仙经》中,强调了养生的主动性与重要性。依据四季更迭的自然法则,古人总结出“春养肝、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养生智慧,而夏季养生的核心则聚焦于健脾与祛湿。特别值得今年关注的,是关于脾、胃、肾的养护问题。脾被誉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好,气血自然足,身体就会好。
此外,《养性延命录》这部古代养生宝典中,有一则精辟的比喻——“小炷留灯”,它以灯与油的关系寓言人生。人的生命犹如一盏油灯,生命的能量好比灯中的油,有限且珍贵。若以大火猛烧,油将迅速耗尽;反之,若以小火慢燃,则能长久延续光亮。这一比喻深刻警示现代人,应避免过度操劳,以免生命之火因过度消耗而提前熄灭,倡导的是一种细水长流、持之以恒的养生哲学。
中华汤药鼻祖伊尹,开创了“药食同源”的先河,使得许多食品成为横七竖八药斗里的良药。千百年前,“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
炎炎夏日的健脾祛湿,姜、苋菜、薏米、绿豆、白扁豆、冬瓜、茯苓、山药、菊花茶等自然馈赠的植物性食材,皆是调养身体的佳品。而被誉为“夏季第一肉”的鸭肉,以其阴阳双补特性脱颖而出,成为夏日养生的肉类首选。
家鸭,源自远古野鸭的驯化。最早文字见于战国时期的文献《尸子》:“野鸭为凫,家鸭为鹜。”此句不仅印证了家鸭驯化至少已有2300余年的历史,且与现代科学研究的结论——约2200年前开始驯化,大致相符。
令人称奇的是,鸭子还有很多特异功能。比如:闭一只眼、开一只眼睡觉;无需转头,便能洞察身后的一切;从酷热难耐的45度到冰冷刺骨的零下25度都能啪啪啪。
天赋异禀之物,自非凡品所及。肉禽食品大多温热,而鸭肉独树一帜,以其不温不热的特性脱颖而出。中医认为,鸭肉性平、微寒,可补脾、肺、肾三脏之虚。《本草纲目》赞誉鸭肉“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禽经》可谓古代鸟界的“九阴真经”,有“老者良,嫩者毒”的独到见解,意指老鸭肉尤为补益,嫩鸭肉则需适量。《本经逢原》强调“温中补虚,扶阳利水,是其本性。男子阳气不振者,食之最宜”。
民间视鸭肉为“补虚劳的圣药”。流传着“大暑老鸭胜补药”的俗语,以及“夏食公鸭、秋品母鸭”的养生之道。
夏季食用鸭肉,正是借助其健脾和胃、助消化湿、补肺益肾、利水消肿的功效,以达到祛湿解毒、清热降火、补气养阴的效果。因此,鸭肉被誉为“夏天第一肉”。
鸭子大致可划分为四大类:麻鸭、白鸭、番鸭(从外国引进)、泥鸭(番鸭与本地鸭杂交)。
从更专业的角度划分,鸭子的品种则可分为三大类:首先是地方品种,这些品种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地域特色与养殖历史;其次是培育品种及配套系,它们是通过人工选育与改良,以满足特定市场需求而诞生的;最后是引入品种及配套系,这类品种源自国外,但经过引进后在国内得到了良好的适应与发展。
在追求食补效果时,土鸭,即地方品种,是上乘之选。这类鸭子因其自然生长环境、传统的养殖方式以及独特的肉质与风味,被认为在营养价值和口感上更为优越。
在中国的鸭子版图上,目前有地理标志鸭子77种。其中,福建独占鳌头,拥有多达13种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鸭子。紧随其后的是湖南、湖北、四川与广西四省,它们各自拥有7种地理标志鸭子。
在权威典籍《中国家禽品种志》中,鸭的地方品种有12个:绍兴鸭、金定鸭、攸县麻鸭、荆江鸭、三穗鸭、连城白鸭、莆田黑鸭、高邮鸭、建昌鸭、大余鸭、巢湖鸭、北京鸭(绍兴鸭享有“中国第一鸭”美誉即源于此)。
在权威典籍《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中,列入国家级保护的鸭地方品种有8个:北京鸭、攸县麻鸭、连城白鸭、建昌鸭、金定鸭、绍兴鸭、莆田黑鸭、高邮鸭(所谓中国八大名鸭)。
在2014年版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中,鸭的地方品种有10个:北京鸭、攸县麻鸭、连城白鸭、建昌鸭、金定鸭、绍兴鸭、莆田黑鸭、高邮鸭、缙云麻鸭、吉安红毛鸭(所谓中国十大名鸭)。
【鸭子怎么做好吃?】
1、针对湿气困扰:尝试制作一道陈皮莲肉煲水鸭汤。这道汤品融合了陈皮的理气化湿功效与莲肉的健脾养心作用,搭配水鸭的滋补特性,能有效帮助身体排除湿气,让身体感觉更加轻盈舒适。
2、应对多汗与失眠:西洋参煲水鸭汤是您的理想选择。西洋参以其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著称,与水鸭一同慢炖,不仅汤品鲜美,更能帮助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缓解因气虚引起的多汗问题,同时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让您夜晚安眠无忧。
3、提振食欲不佳:冬瓜鲜荷叶煲水鸭是一道清爽开胃的佳肴。冬瓜利尿消肿,荷叶清香解腻,两者与水鸭共煮,不仅汤色清澈诱人,还能有效促进消化,提升食欲,特别适合夏日或胃口不佳时享用,让味蕾与身体同时得到滋养。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高清大图)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2、《药食同源的历史和发展概况》
3、《中医难字字典》李戎
4、中国中医药网
5、中国农业农村部网
6、《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小知识:拆字释义话中医
1、“醫”字的奥秘:此字精妙地融合了医、殳、酉三个元素,每一部分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与医学哲理。
“医”:构型如同一个容器(匚),内藏箭矢(矢),即盛装箭矢的器具。
“殳”:形意结合,既指古代用于敲击乐器的工具,也代表了一种兵器。拆解来看,“又”字象形为手,“几”则似手中所持之物,整体寓意为手持工具进行击敲以取刺的动作。
“酉”:此字在中医语境中,不仅指代酒这一物质,更蕴含了多重医学意义。酒能通血脉、助药力、作溶剂,还具备麻醉与消毒的功能。此外,“酉”还与时辰(酉时)、脏腑(肾)及生肖(鸡)相关联。酉时肾经活跃,肾为生命之根;而鸡作为古代文化中的灵禽,象征着驱邪避害,反映了巫医时代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利用。
2、“病”字的深层含义:“丙”在古文字中有火和心的含义。心火过旺,上扰清窍,正是身体失衡、疾病显现的预兆,体现了中医对身心健康的独特理解。
3、“痛”字的智慧:“甬”原指通道或道路,在此引申为人体内的经络或气血通道。当这些通道受阻,气血不畅,便会产生疼痛之感,简洁而生动地揭示了中医对于疼痛病理机制的认识。
甲骨文知识网站
中国文字博物馆https://www.wzbwg.com/
甲骨文AI 协同平台https://www.jgwlbq.org.cn/
殷契文渊 https://jgw.aynu.edu.cn/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