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能制造的“六流罗盘模型”及“四轮驱动”实践策略分析

文摘   2024-12-11 09:30   湖北  

培训通知|12月【无锡】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培训

欢迎报名|智能制造工程师认证课程(工信部教考中心发证)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技术变革和公司形态转变的主攻方向,以此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通过一系列重要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文件,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国家强调智能制造在制造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表明制造业正在以坚定的决心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然而,通过对多家企业的实地走访和研究,课题组发现很多企业并不具有清晰的智能制造实践规划,在选择智能制造实践策略时往往只是跟随行业趋势。这导致企业在不断追求“标杆管理”的过程中,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正相关。当企业尝试实施智能制造时,可能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责任流、权力流和利益流等各个方面遇到挑战,如表1所示。可见,企业如何选择智能制造的实践路径这个并非由一系列封闭的问题简单堆砌而成,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需要深入探究其中各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


表1 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化面临的核心问题

注:根据作者团队材料整合而成


如Peppard和Ward所言,任何组织战略都必须定义公司未来想要达到的目标,并客观地评估它现在的位置,以决定如何到达那里。然而,现有的关于智能制造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分析和现实总结层面,缺少完善的理论模型。目前被提出来的智能化成熟度模型并不足以帮助企业客观完整地评估其现在的智能制造程度。现在很多企业陷入了空有目标而不知何为的困境。一方面,现有模型对智能制造转型的理解过于偏重于技术层面,而对于人力、组织及文化等非技术因素的考虑较少。另一方面,现有模型在描述和评估智能制造程度时,往往采取静态、线性的方式来描绘一个动态、非线性的过程。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其实践逻辑与精确刻画其智能制造程度的工具。


本文认为,智能制造的“智能”并非单纯取决于所使用技术的先进性,而在于其能够接替人的职责,并能以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式推动整体工作进程。因此,本质上讲,对企业智能制造程度的刻画是基于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对企业实践逻辑及能力的重新评估,进而反向推导出企业的智能制造程度。基于此,本文认为,一个全面刻画企业智能制造程度的模型,应以解决以下两个核心问题为基础。


其一,评估模型框架的完备性问题。模型需要具备对智能制造实践全方位的评估能力,即模型的框架应该涵盖智能制造的全部环节,从而确保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其二,因果链的发现问题。模型应能揭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责任流、权力流和利益流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可以在各种智能应用场景下有效应用,还能帮助企业更深入地了解和管理其业务流程。前者是构建一个全面和有效的智能制造评估模型的基础,后者是提升模型实用性和普适性的关键。


本文将提出并系统阐述一种新型的智能制造评估框架——“六流罗盘模型”,并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研究“四大资本”是如何促进智能制造的微观实践的。


首先,构建全新的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框架,将东方的系统思考和整体观念体现在对各制造环节之间关系的识别和解读,以及对整体与部分、动态与静态、微观与宏观的统一理解中,以满足评估模型框架的完备性需求。


其次,本文在该框架的基础上,从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实践公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四轮驱动”的实践分析理念。这种理念吸取了西方的实证主义和逻辑思维,提供了理解社会实践背后的深层动力机制的框架,强调对因果关系的识别和逻辑推理。


总的来说,六流罗盘模型的建立实质上是对东西方哲学理念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赋予了模型对智能系统模块间因果链的刻画能力。


二、企业智能制造评估框架——六流罗盘模型


图1评估企业智能制造程度的六流罗盘模型以《2023年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中总结的3大方面16环节的45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为基础,结合多年来对企业信息系统运作机制的融合研究,课题组发现智能制造的实践逻辑与罗盘的布局理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共通性。

图1 评估企业智能制造程度的六流罗盘模型


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维是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整体观和动态观,罗盘通常由多个同心圆组成,每个圆都刻有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信息纠缠组合,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如图1所示,六流罗盘模型以“产、存、销”为罗盘的四极之方位,产品设计、营销管理、计划调度和环保管控等环节则是坐落在罗盘上面的漂浮点位,点位之间存在着虚实相应的脉络联系,模型中节点的布局与其相互间的连线能阐明各价值链板块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与传统的清单形式相比,罗盘形式的分析能更直观地展现智能制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各要素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共生体系。

图2 多层六流网络与层间结构示意图


从业务的逻辑来看,智能制造的整体运作事实上是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匹配流通——以信息流为引领,以资金流为推动力,推动物流的高效流通。然而,在企业进行智能制造实践的场域中,不仅存在看得见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还包括看不见的机制作用空间,需要“六流”匹配共同推动企业的智能制造实践,即明的信息流有暗的责任流依托、明的物流有暗的权力流依靠、明的资金流与暗的利益流分享有关。当智能制造实践达到高水平时,其机制将是一个网状拓扑结构,节点之间可以直接连接到任意其他节点,且可以通过多个路径进行通信,具有较高的容错性和可靠性。


如图2所示,在模块A、模块B和模块C之间的物流点是相同的,除此之外,模块A与模块B共享同一个信息点,即同一节点可能同时属于多个六流网络。若是权力流3发生变动,会牵扯到物流2的变动,物流2进一步地影响模块A和模块B。能够识别这些不同的六流网络层的层间结构,是进一步对层内的六流进行划分与分析的基础,也是提升企业智能制造程度刻画质量的必经之路。


需要注意的是,六流罗盘中的每一条线都存在着对应的六流要素,节点间的六种流具备相互影响但又相对独立的特性,而且具备方向属性。不同的业务模块是独立的主体,拥有“接收”与“发送”的能力,两者间的连线就像一条相互纠缠的“双向十二车道”。而智能制造信息系统的作用就是帮助打通这十二条车道,以使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责任流、权力流和利益流在节点间高速流通。基于此,课题组在六流罗盘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够同时分析关系属性、关系方向、关系强度的六流定量分析表格,如图3所示。

图3 六流定量分析模型示意图


三、企业智能制造实践逻辑分析——四轮驱动


关于企业智能制造实践逻辑背后的因果链,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能够提供强有力的解释。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强调了惯习(habitus)、场域(field)和资本(capital)三个核心概念的相互关系。在智能制造的场域中,企业通过其惯习,即长期积累的制造实践和经验,驱动智能制造的实践逻辑和操作。同时,企业在这个场域中拥有的各种资本,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企业中“六流”的流动形成了企业智能制造应用实践的内在逻辑,可与布尔迪厄的实践逻辑视为一体两面,如图4所示。四大资本可以被视为推动企业智能制造进程的四个关键动力,共同推动企业的智能制造实践不断前进。

图4 企业智能制造实践逻辑公式


(一)经济资本与“六流”


经济资本是智能制造实践的基础,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用于购买和维护智能化设备、系统,以及进行人才培训和技术研发。通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企业能够购买先进的物流设备和信息系统,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效率提升;投资研发能够推动资金流的持续运转;人才培训能够提升员工对智能制造权责的理解和运用;激励手段能够进一步推动利益流的实现。


(二)文化资本与“六流”


文化资本是智能制造实践的核心,包括企业积累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可以影响“六流”的实践方式和效率。通过重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企业能够提升制造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进而提升物流和信息流的效率;通过财务知识的积累,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优化资金流;通过价值观和商业道德的引导,企业能够实现责任流和权力流的规范化;通过创新文化的塑造,企业能够驱动利益流,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三)社会资本与“六流”


社会资本作为智能制造实践的桥梁,可以为“六流”的实践提供资源和信息支持。企业应通过建立和维护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的良好关系,来获取和共享相关的资源和信息,从而确保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并通过稳定的投资关系来保证资金流的持续;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关系可以规范责任流和权力流的实践;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调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推动利益流的实现。


(四)符号资本与“六流”


符号资本,如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作为智能制造实践的光环,可以对“六流”的实践产生潜在的影响。企业应通过提升智能制造的品质和效率,塑造和提升其在市场上的形象和竞争力,进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推动物流和信息流的发展。高的信誉度可以吸引投资,以促进资金流的增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可以规范和提升责任流和权力流的实践。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六流罗盘模型”为企业智能制造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个模型结合东西方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全面和深入的评估方法,帮助企业精确地描绘自身的智能制造程度。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从“四轮驱动”的宏观视角驱动智能制造微观实践的具体路径。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智能制造进程,还能找到推动智能制造的最有效路径。我们期望这个工具能够在企业智能制造的实践中发挥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如何将这一模型与其他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行业中。我们期待,随着更多的企业和研究者使用和改进这一模型,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智能制造的复杂性,并更好地推动企业的智能制造实践。


作者: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王惠芬 邱思基


往期培训

2024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南充)培训班圆满结业

2024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青岛)培训班圆满结业

2024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武汉)培训班圆满结业

2023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荆州)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4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长春)培训班圆满结业

第179期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线上培训班圆满结束

2022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武汉)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4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成都)培训班圆满结业

2024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宜宾)培训班圆满结业

新工业网
新工业网(www.xingongye.cn)是中国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媒体,以全媒体平台为枢纽,衔接政府、企业、专家和厂商,通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活动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为产业数字化赋能,助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