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陪着Nancy继续在追看阿加莎系列作品的路上。
发现个现象,作品里大量是围绕继承遗产展开的故事,对继承相关利益方的推导,对遗嘱的修订和使用,以及信托基金的工具和法律意义,在一个个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案例故事里,做到了浅显易懂的介绍和普及。
为什么作者偏好这样写作的锚定呢?
因为阿婆所处的社会背景:西方,私有制;
阿婆所处阶层:应该是中上层,家里一般有仆人,没事聚个会,开个party,人多嘴杂,社会关系一箩筐。
犯罪动机:西方的犯罪学家,根据犯罪动机的性质,常分为财欲、性欲和攻击欲三大类。
其中来自财欲动机的占比很大,而继承往往是很大一笔既得利益的money。
除了个体因素,在集体形态上,私有制的继承制,完全遵从个人意愿,并不一定传子传孙,这就有了太多可能性,更容易作故事的展开。
那在我们的文化生态里,遗产继承的发生,会有类似的情况吗?
首先,要先有遗产。
20世纪初叶之前的东方,财富是聚集在少数阶层之间的,绝大多的平民没有多少东西可以继承。
直到2000年前的新China,“均贫富”的计划分配模式下,99%的也没有啥可继承的
直到最近这20多年,经过前期的急速发展和积累,从大众到小众,都有了不同形态的资产,继承也就有了现实可能。
其次,要有流动性。
东方文化是部落+家族+族群+礼治的混合体。
农耕生活依赖土地也被土地锁定,个体的流动性很低,围绕血缘、土地和分工形成秩序,可以很好的处理继承程序。
但是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交通和工具打破了原有的基本关系形式,婚姻多变、非婚子女、跨地区生活、资产所有人交叉、遗产形式多样化…总之,高流动性要求更具有普遍共识的处理机制。
遗嘱和信托的应用,必然会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看探案小说和影视剧,看出了这样一套金融关系,我也算是加班追剧了。
看到世界的人,满大街都是
能解释世界的人,手握机会
——————
投己所好,非要不可
不过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大闹时未必喧闹,悄然处也可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