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防寒
冬季正是睡懒觉的好时候。冬季白昼时间缩短,天亮得晚,加上天气寒冷,大家就更眷恋温暖的被窝了。
婴幼儿以及正处于成长黄金期的青少年,应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更有利于来年春季“抽条发枝”;对于劳累的上班族来说,尤其是“996”人群,要使白天精力充沛,工作高效,充足深度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对于老年人群来讲,空闲时间多,更可以早卧晚起,以更好地养精蓄锐。
从立冬到小雪,自然界气候的寒冷刺激逐渐增多、增强,及时有效地增添衣物对于健康尤为重要。
但穿衣的多少要因人而定,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阳气不如年轻人充盛,就需要及早增添衣物以御寒、保暖护阳。但对于婴幼儿来说,日常活动多,新陈代谢旺盛,如因衣物增添过多使全身汗出,毛孔常开泄,反而更易感寒而得病。
护头暖足
而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是最易受寒邪侵袭的肢体,脚步也是穴位极其丰富的地方。每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脚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并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注重饮食疗法
冬令进补能使通过饮食摄入的营养物质、能量更好地储存于体内,食补是最好的选择。著名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到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也可以通过药补的方式,达到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在我国,冬令进补已成习俗。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人体代谢相应下降,精气物质封藏,服用补药补品,有利于吸收储存,对身体健康最为有利。然而,每个人体质不同、年龄各异,食补药膳有宜忌。
体质平和、阴阳平调、营养状况较好的人群在冬季保持正常的均衡饮食即可,无需特殊补养。
对于体质虚弱、易疲劳、自觉精力不足、易感冒、反复生病、怕冷、大病久病术后等人群,可以通过食补、药膳等方式,以达到增强抵抗力、改善体质的目的。
相反,急性疾病大发作、发热、感染性疾病感染未控制期间,即使是冬季也不适宜进补,要以清淡饮食为宜。
生冷果蔬大多性寒,长期大量食用易损伤脾胃之气。尤其在立冬之后,即使是健康人也要少吃寒凉的食物,体质偏弱或平素脾胃功能较差的人群尽量不吃生冷果蔬之品。
明朝皇甫中的《明医指掌》记载:“虚弱人,口食生冷寒凉之物,手足厥冷,脐腹绞痛,脉脱或迟。”素体虚弱的人忌服慎服生冷寒凉,也是护阳避寒的重点。
小雪过后,可以多吃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等;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腰果、山药、栗子、核桃等。
食物烹调可多采用炖食,这样营养流失较少;多食热粥有益健康,如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预防感冒是贯穿冬季养生的主题,而多吃黑色食物不仅能迅速补充热量、防感冒,还能滋补肝肾、清泻内火、保养肌肤。如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的作用;黑豆、黑米、黑枣、黑木耳等,也都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少动护阳
动则养阳,静则养阴。冬日主闭藏,主张少动、少出汗,可以通过日常的家务活动或太极拳、步行、慢跑等运动方式使肢体微温、经脉畅通,从而达到护阳的目的。
平时室内空调或暖气温度过高、高强度运动、桑拿热疗等因素导致的大汗都属于耗伤阳气的做法,不利于冬日肾精之闭藏,应尽量避免。
养精蓄锐少房事
《黄帝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所藏的精气是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原始物质,冬季最有利于补充和恢复,应减少消耗,节欲保精。
调畅情志
小雪节气中,天气总是阴冷晦暗,大自然气压偏低。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变化、阴晴雨雪,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秋冬季节日照时间减少,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状态,甚者容易诱发精神抑郁,出现悲观、烦躁、失眠、厌世等消极症状。
清代名医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说:“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立冬之后,在阳光最强烈的正午时间,以身体背面沐浴阳光,可以达到强壮人体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有利于扶助脏腑正气,抵御外邪。
晦暗天气更要捉住太阳出来之时多晒太阳,中医也认为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以改善冬日自然界“阴盛阳虚”的状态。
冬季最好的运动健身时间最好是中午前后,因为此时的室外温度和人体自身温度都比较适合,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比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的状态。
而运动的方式可选择运动量别过大、强度适中的运动。打八段锦就是非常适合秋冬保健的养生操。常练八段锦可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
如喝玫瑰花茶、桂花茶、茉莉花茶等,在水果方面选香蕉、菠萝这些香味浓郁的水果,这也符合中医芳香可开窍醒神的理论。
同时,吃复合性碳水化合物能改善心情,效果虽慢但更合乎健康。
单就听音乐而言,可增添生活中的乐趣,缓解紧张情绪,故清代医学家吴尚有言:“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盛于服药者也。
中医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古乐中的“角、徵、宫、商、羽”五音,当人们出现情绪问题时也可用五行五音的相关理论进行音乐治疗。
如被烦恼困扰,出现抑郁易怒等肝气郁结症状时,应多听“角”调式乐曲,代表曲如《胡笳十八拍》,欣赏此类曲目有利于平调旺盛的肝气,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如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睡眠欠佳,容易出现心慌、胸闷、烦躁等心火偏旺的症状时,应多听“徵”调式乐曲,代表曲如《紫竹调》,此类曲目活泼轻松,对调理心气有较好的作用。
音乐可以洗涤心灵,调畅气机,在聆听中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有助于心脉通畅、情绪舒展。
▌来源 :广东中医药、人民日报等
▌图片 :千库网
▌责编 :阿兰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