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读书十年的乌龟,三只乌龟溜达哒公众号的主理人,一直在读书,平均每年50本,在这里与你分享我读过的那些书~
书籍:《微习惯》
001 摘抄: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因为我们喜欢这种结果和成就感。我们还要学会爱上延迟满足的感觉,对之后更大回报的期待是回报的一种形式,它能对你进行抑制,让你不至于现在就去兑现小回报。你练习和体验延迟满足感的次数越多,就会对它越敏感。
感悟:先从小的成功带来小的喜悦开始,这种正反馈就会带来更大的动力让我们继续,进而获得下一个喜悦,一旦建立这种正向循环,就会自动循环下去。
002 摘抄:如果没有产出什么结果,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研究表明: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感悟:从微小开始,养成习惯,获得正反馈,自信心增强,习惯加强加厚,正反馈更大。
003 摘抄:哪怕是一点点行动,也比毫不作为强无数倍。小决心比大决心的效果更好。
感悟:小步慢跑比大步快跑更容易跑下去,跑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大步快跑不能成功的原因往往是很难可持续。
004 摘抄:如果坏习惯让你压力过大,你会怎么做。压力是负反馈循环的绝佳导火索,它会触发一个坏习惯,坏习惯又会触发内疚感、内心的焦虑和更多压力,这些消极因素会再次触发这个习惯。再想想,如果习惯本身就能缓解压力会怎样?拿锻炼来说,你的压力把你拽到健身房,锻炼会帮你缓解焦虑。以上两种方式对生活的影响会有惊人的差别,因为一个让你不顾艰难险阻积极地走向成功,而另一个随时会把你扔进消极的螺旋里。
感悟:所以我一直给自己洗脑:运动可以消除压力,感觉压力太大的时候,就什么也不用想,先去运动一场。结束了往往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
005 摘抄:一项自控力研究发现:在同一天里做过艰难决定的人在后来面对诱惑时屈服的可能性更高,这体现了自控力的下降。重大决定和意志力似乎需要消耗同样的能量。
感悟:减肥的人最好不要把零食放在看得见的地方,因为一旦看得见,就需要靠意志力去克服不吃,意志力被消耗之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效果也大打折扣。
同样,法官在饿肚子的时候对那些申请“假释”的人很不友好,通过比例会更低,因为抵抗饥饿已经消耗法官很大的意志力了。
想找老板谈涨薪,千万要注意选择时间和老板的状态。
006 摘抄:微习惯策略就是强迫你自己每天实施1到4个“小得不可思议”的计划好的行动。这些行动小到不会失败,小到不会因为特殊情况就被你轻易放弃。它们有双重作用——激励你继续做下去,并会成为(微)习惯。
感悟:因为是特别容易的动作,有时候我们常常会不屑去做,但如果做下来,效果却是惊艳的。
007 摘抄:物理学角度看,物体的惯性在运动开始前最大,一旦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因为存在动量(而且动力也增长了),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感悟:最难的事情往往是开始,微习惯就是让开始变得不难,由于这种习惯是如此的小,它让坚持也变得异常容易,进而会形成习惯。
008 摘抄:主观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你如何看待自己与目标之间的斗争。我发现如果我的目标很高,主观疲劳就会更严重,这很合乎逻辑,因为思维会“预判”接下来的工作,而且会早早感受到压迫。
感悟:有时候我们想的太多的话,就会想到一个目标背后要付出的努力,进而被这种努力吓到,于是就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所谓的,想多了,行动就没了。
009 摘抄:以俯卧撑为例,微习惯策略通常的目标是每天做1个。你不仅会适应做1个俯卧撑的想法,而且总体来看,你会更适应做俯卧撑这项运动,适应每天做若干个俯卧撑的行为,所以这一小步带来的影响比你预想的要大得多。这样一来,逐步加大运动量就会变得非常轻松。的确如此。运用微习惯策略,最糟糕的情况也只是没有超额完成目标而已。
感悟:如何从舒适圈“舒服”的过渡到“拉伸区”?
先走到“舒适圈”的边缘,然后一只脚迈过去,仅仅是一只脚,你可以随时退回来,这样你就会不会有恐惧,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就这样一个微笑到几乎不会失败的动作,代表你已经启动了。你一旦开启了这一微小的动作,基于牛顿定律:静止的物体,永远有保持静止的倾向,而一旦你动起来,你再想保持静止就没那么容易,而更容易保持这种动行动的习惯,所以你就会慢慢的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圈,进而去达到自己的拉伸区。
010 摘抄:人们在做决策时有两种思维状态。一种是权衡各种选择的状态,叫慎重心态,另一种是决定行动的状态,叫执行心态。我们的目标是进入执行心态,而不是被困在慎重心态的层面。
感悟:“三思而后行”,三思就是慎重心态,行就是执行心态,很多事儿很多人往往是做到了“三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更重要的是行,没有行,思就没有了结果做支撑。
一条未来行动:目前已经实践并养成了我需要的习惯:读书,写作,运动。下次如果想养成某个习惯,先从微小的行动和目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