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反复入沪、一年能看130场,被上海套牢的音乐剧女孩
文摘
2024-09-02 17:19
北京
撰文
|
无名、
许嘉婧
编辑
|
薇薇子
入沪连打
太近了。
花399元购入音乐剧《嗜血博士》地牢区三排位置时,十一没想到这钱会花得那么值。
距她一米多远,主角爱德华就在牢内,表情痛苦地自白,关于自己是如何亲手掐死了最好的朋友玛莎——作为剧里第一个情绪爆发点,这段无实物表演彻底震慑住台下的十一。爱德华抓着栏杆控诉时,他的颤抖甚至顺着舞台装置传递到观众的座位上。
几乎是瞬间,她的眼泪落了下来,仿佛自己真置身于上世纪30年代,这座纽约外海孤岛上的老旧监狱内。
《嗜血博士》舞台地牢区
她正在上海南京东路第一百货7楼的一家小剧场,周五晚上才刚从深圳长途跋涉而来,专程为打卡音乐剧而来。
这样的沉浸式剧场让她着迷——演员可能从四面八方出现,小剧场空间打破了传统的镜框式舞台,允许她近距离欣赏演员情感的爆发,“那种情绪的传达是真的打到你身上的,那种感觉是你透过屏幕看电影感受不到的。”
十一视角拍摄
但要获得这样一场颅内高潮的体验,对十一这样的外乡人来说,并不容易。
音乐剧在上海之外片场不多,而
在被称为“音乐剧界的耶路撒冷”的上海,一栋商业写字楼里都可能藏着十几家大大小小的剧场,在一个晚上同时上演。
自2019年,上海市文旅局提出发展100家演艺新空间,政策刺激了市场。2020年一台好戏从韩国引进了第一部环境式驻演音乐剧《阿波罗尼亚》,一个爆款诞生后,上海接连涌现了大大小小的环境式小剧场,其中就有不少音乐剧。
小剧场的优势很明显——所占空间小、制作成本低,一部剧制作出来就能长档期运营,反复演
,不久前,《阿波罗尼亚》就在上海迎来了第1000场演出。结果是,2023年这一年全国音乐剧演出场次9960场,其中上海就占了5888场,以全国近六成的市场份额形成断层领跑局面。想在夜上海看一场音乐剧,一个晚上可能有七八十个可选项。
《阿波罗尼亚千场纪念音乐会》合照
所以十一期待着每个礼拜五。
结束在深圳某国企朝九晚五的打工日程后,她会在下班后乘过夜动车,等周六早6点抵达上海——满打满算,周末两天的下午、晚上,足够她“连打”4场剧。等到周一,她再坐最早的班机飞回深圳上班。
记得一次极限上垒的经历是在去年12月29号,十一买了下午到上海的飞机,为了一部剧难得的二轮公演(一轮她就没有赶上)。但因为浦东机场雾太大,飞机一直没有办法起飞,在登机前一秒她无奈用300块的二手价转卖了原价680、当晚19:30开场的票。
等登机后,她在飞机上睡了一会,迷糊间听到广播说因大雾,飞机只能迫降虹桥机场——虹桥机场离剧场更近,只要40分钟就能抵达。
她瞬间来了精神,“我就掏开手机看了一下时间,19:27,然后我算了一下降落后大概20:30能上地铁,40分钟到剧场,还能勉勉强强看个下半场。”
在开场前3分钟,她连上飞机wifi买了一张新票,并顺利在九点多赶到,幸运地听到了片尾二轮公演新加的歌曲,
“我说就冲着这首歌,我也一定要,哪怕只看最后一点点,也得把这部剧看了。”
差不多一年有6、7次,她重复这样的特种兵经历,实在累得不行,她甚至会在剧场里睡着。但没办法,她想打卡的剧太多了。
平均来说,中大剧场的票价在380-1280间,而小剧场票价只要199-399多元,相比其他演出来说,价格已经非常亲民。
“入沪连打”的念头在一年之间无数次闪现,但一想想去上海的路费和住宿,“我的经济能力有一点包不住我的野心了。”
十一说。
十一“入沪连打”的部分票根
“入沪连打”一族是个庞大的群体。关于音乐剧,在社交媒体上能看到不少“入沪”经验帖,最多的,
有人3天连刷11场剧,把停留上海的时间用至极致。
为了节省预算,不少剧迷在网上寻找搭子拼车、拼酒店、找青旅。她们都是纯粹的音乐剧爱好者,来上海也只有一个纯粹的目的:看剧。
小辛是江苏的大学生,从大三开始入坑,去年一年她看了130多场剧。疫情之后音乐剧市场经历了一波热浪,
“感觉演员的陌生面孔也越来越多,很多男大、女大,现在已经开始出来工作,多了好多新人好多新剧,根本就看不过来。”
从23年2月份开始,她每个月都会“入沪”,住青旅、刷上两天剧。一般是和看剧搭子同学一起。有一回期末考试期间,搭子时间不统一,她就自己住青旅,白天去图书馆自习,晚上就刷剧。
每到黄昏时分,“环人广”附近就人头攒动——这是剧圈术语,“环人民广场”的缩写,在那附近有着别克中剧院、星空间、兰心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等一圈建筑集群。小辛一眼就能识别出哪些是同好,街上不少人会背着相关剧的物料,还有人的文创帆布包上写着,‘怎么又去看剧?’”
“一部剧能看四五十遍”
2022年11月4号,这个日子小辛记得很清楚——她看了人生的第一部音乐剧《翻国王棋》。
沉浸在近距离的、生动的人物表演中,这之后她“近乎疯狂”地爱上了音乐剧。“在旁人看来是有点着魔了,可以说没有你自己的生活了,你的生活全部都是音乐剧。”
单是《翻国王棋》这一部剧,她就看了有四、五十遍。
《翻国王棋》剧照
很令人震惊的数字。但对音乐剧圈人来说,反复刷同一部剧非常普遍。不如说,这才正是乐趣所在。
像是以北欧神话为背景的《翻国王棋》,自2022年9月27日首演以来,至今仍以平均每周2-3次的频率在上海星空间上演。这部剧讲述的是19世纪航海战争史诗,6位演员,演绎30多个角色。
每一次演出阵容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演员要随机客串不同的配角,每次演出的常驻阵容也是随机轮换。
正所谓“铁打的角色,流水的演员”,6位主要角色都有2-6位轮换演员,这便能变换出极为丰富的卡司组合。
小辛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制作的《翻国王棋》“克雷奥尔森组合印象表”。克雷加德和奥尔森是剧中两位主角,各有6位固定演员,他们衍生出了36种对戏阵容——没错,小辛全部打卡完毕。
对小辛来说《翻国王棋》是常看常新的,每次打卡这部剧,她都会对角色有新的理解。比如剧中奥尔森曾是克雷加德的士兵,将他视作英雄榜样,二人亦师亦友。基于不同演员对角色理解的些微差别,“换卡”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师”和“友”的比例。
迄今为止,她已经为这部剧写了10万多字的repo(观后感)发在小红书上。“你可以看到有比较感性的奥尔森,也有比较理性的奥尔森。这些演员自己的理解能够赋予这个角色不同的情感,所以说每次带给你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小辛说。
用行话来说这叫
“换卡如换剧”——更换卡司组合,就像看了一部新剧一样。由此,在观众中衍生出了“集卡”文化。
《翻国王棋》演出排期表
虽没有在同一部剧上投入这么多时间,十一却也有着同样的感受,“音乐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不可复制。它不像电影,
电影是已经完成的艺术。但音乐剧是在不断成长的。
”
这种成长性同样体现在演员身上。十一喜欢追踪不同剧集中的同一个演员,她记得去年曾看过某个演员的一部剧,今年又看到他时,这个演员变化很大。“他的唱法变了,声压、气息,包括音域都已经比去年提高了很多。”上一次看他还会因为情绪爆发而唱破音。
她也看过有个演员,唱功很好但肢体很不协调,“手和脚跟不认识一样。”过了一段时间,他的舞蹈逐渐流畅,十一觉得“已经远超出同年龄段的演员了”。
演员的成长为音乐剧女孩们带来一种养成系的快乐。在SD环节里,这种参与感被更真实地放大了。
SD是Stage door的缩写,意为演职员通道。全世界的音乐剧场都有SD文化——一般演出在21:30左右结束,演员会从后门离开剧场,意犹未尽的观众们会在这里等待演员,让他们签一下名、拍个合照,或者一起聊聊戏。在美国百老汇,有的演员还会和观众合唱剧里的歌,氛围很热闹。
BROADWAY.COM发布的百老汇SD照片
这是一种双向碰撞。
在SD环节,一些演员会主动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今天加了一个新动作?”还有的演员会和观众道歉,说自己今天哪里没有唱好,真的很不好意思。
而对多年资深音乐剧观众来说,她们的观剧量相当大,有些人对戏的理解甚至比演员还深入。从业时长2年多的音乐剧演员胥子含告诉“后浪研究所”,她时不时也会去翻一下观众的repo,看看能不能激发出一些新的灵感。
对演员来说,没有两场一模一样的演出。每一次出演同一部剧,胥子含都会小小地改变表演细节,
“同一件事情,做20遍你一定会疲掉。但是我不能让自己疲掉,所以每次我都会加入一些对这个戏的新的理解。”
而在小剧场里,这些细节的变化也更容易被观众注意到。
“演员也需要反馈。因为他一直演同一部戏,他可能有一点被自己局限住了。”十一说,她很喜欢在SD环节和演员聊戏。有一次她询问了一个问题,演员自己也没想明白,“他就跟我说,等我回去想一想,我过两天再告诉你。”
一切围绕戏剧艺术,在观众和表演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创的环境。
“有人的地方就有饭圈”
但有些东西开始不纯粹了。
起初,大家都是为了剧而走进剧场。但在市场热闹起来后,不少观众会为了人而走进剧场。
价格是最明显的风向标。在每场剧里,有几个固定的位置是“互动位”,演员会和坐在这个位置上的观众互动。比如在《灯塔》里,船工老爹会拉人上台帮他修船,《桑塔露琪亚》就是拉人在赌桌上压筹码,让观众有更强的参与感。
视演员热门程度,互动位的价格可以被黄牛炒出几倍不止。如果是演员“毕业场”(某演员最后一次出演某角色),399的一张互动位票,最多能被炒到1万。“换卡”的传统亦然,如果是热门演员卡司的价格,连普通的前两排位置也会比一般场次贵出1倍。
入圈一年多,十一觉得SD也不对劲了,聊戏的人少了,大家都在排队等拍立得合照、给演员送礼物。还有人白嫖蹭SD——
票也不买了,提前查观剧信息在后门蹲点,只为了演员出门时能抢到最前排。
其实SD就在剧院附近的马路边上进行。从十几个人,到上百个人,随着音乐剧圈子火热起来,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剧院外聚集等候。
虽然SD并不是演员的义务,完全是一个非官方环节,但当人数变多时,演员们也不得不下场维持秩序,让大家一个个排好队合照打卡。有的热门演员甚至要花3个小时完成SD环节,正式演出也才2个小时,相当于多加了3个小时班。
但对演员来说,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SD是一种“固粉”的有效手段。
“你可以理解为现在音乐剧圈饭圈化有点严重,这其实是一个不太健康的现象,但没有办法,有人的地方就有饭圈。”
十一说,“我觉得SD时,当演员说‘好了,我今天就到这了,我要先回家了’,他可能要过马路打车了,你就不要再跟了,但有些人是真的跟到他上车的前一秒。”
上海大剧院大剧场的SD口
对看剧的观众来说,最直观的影响是踩坑的几率越来越大了。
今年3月份,十一就买了一张9月的票——提前半年就开票,这也是因为剧官宣的演员本身有受众基础,给了制作方底气。一开始入坑音乐剧,她只买口碑好、已经公演过很多次的剧,但现在,有时她也会为了看某个喜爱的演员而盲买一张票。
在圈内有一种“人质”的说法,指观众们喜爱的演员被迫出演了质量不好的剧,大家就要去“解救”他
——
“
我们音乐剧圈经常自嘲为‘韭菜’。‘韭菜’的好奇心太重了,当一部剧
都说
特别烂的时候,大家也会说我倒要去看看这个剧究竟有多烂。
进剧场以后就想,我为什么要花钱来受这个罪?”十一说。
利用这种观众心理,一些浑水摸鱼的制作方、不专业的原创剧本班底也想来音乐剧市场分一杯羹——只要抓住高人气的演员,粉丝就肯定会买票,剧集质量差观众不是也只能认栽吗?
有一场音乐剧《孙伯符》就在圈内堪称“臭名昭著”,这部剧因为卡司班底和原创剧本,本来备受观众期待。但实际首演场次,灯光、舞监组罢工,演出时连灯光的程序都没跑好,是手动追光的,不仅追不到演员,音响声音也时大时小。返场时连演员都在台上哭着道歉,一部挺好的剧,怎么最后就变成了一场闹剧?
陷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她也只能闭眼等开奖,
“我们都说在这存无期存款,还不一定保本。”
面对忽高忽低的剧本质量,演员也是无能为力。胥子含告诉“后浪研究所”,在一部剧的制作中,演员的选择很有限,“我们在面试的时候是被剧组挑选,也拿不到完整的剧本,不知道这个剧里有哪些歌。”她只能做到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剧本,争取每一个宝贵的工作机会。
是的,即便市场热闹起来,在演员们的体感上,工作机会依然是稀缺的。经常胥子含到了面试现场,发现来应试的每个演员都是认识的朋友。
“因为这个行业放出的机会没那么多,结果就是你也来了,她也来了,今天我们团建了。”
造梦
不管是音乐剧的火爆还是乱象,原因都离不开观众群体年龄层的下移。
音乐剧199-399元的低票价吸引来了不少年轻用户群体。在五六年前,音乐剧的受众主要还是30-40岁的一线城市中产白领,而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72%的音乐剧观众年龄在18-34岁,其中25岁以下观众占比40%,年轻了一个代际。
内容产能无法匹配高速增长的年轻群体观剧需求,音乐剧市场也势必要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一台好戏副总经理袁肘肘告诉“后浪研究所”,现在音乐剧市场的供应能力依然跟不上大众的需求。“创作人才是永远不够的,好的编剧、导演、编舞、技术人员、设计师,都是很稀缺的。”
但好消息是,原创剧集井喷,音乐剧市场也变得更加多元了,科幻、古风、现代都市、民国等等新东西都涌现了出来。
2022年胥子含留学归国不久,转行做音乐剧演员时,和朋友的初创剧本团队制作了一部双女主剧《蝶变》,那时在市面上还很少见到以女性为主的音乐剧。最近她也发现,女性音乐剧演员的工作机会变多了,2个、3个、4个女孩对戏的原创剧本也都冒了出来。
胥子含(右一)《蝶变》剧照
不管出现的是好的坏的,有,总是一个好的开始。
现在,音乐剧这种融合了歌唱、舞蹈、表演、理解门槛最低的艺术形式,已经被拉入大众殿堂。
在当下消费市场的主流,年轻消费群体都会更愿意去为情绪价值和体验买单。
“小剧场降低了消费决策门槛,看剧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周末吃完饭和朋友去看场电影一样简单,它已经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事情。”
袁肘肘说。
“很多时候看剧的目的就是逃离一下生活,然后去剧场里面做做梦。”小辛说,“你不是隔着屏幕去欣赏一部作品,而是你面前就是活生生的人在表演,一切都是非常鲜活的,现场是最有生命力的一个东西。你可能在剧场里面流泪,或者大笑……通过这些各种形式,你会觉得你是很幸福的。”
(文中十一、小辛为化名。)
你看过音乐剧吗?是否感受过小剧场?你是否也想去感受一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zgzMTY5OA==&mid=2247568322&idx=1&sn=3c7afc0af13b92b3510a27b4757ea624
后浪研究所
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这位青年里边请,你被研究了。
最新文章
「高尿酸」危机,缠上年轻人
5分钟能上手,第一辆能上路的「飞行汽车」来了
86万一张桌子?爱马仕割不动贵妇的「韭菜」了
100元喝不到一杯好酒,年轻人开始流行自制「平替酒」|2024年轻人喝酒报告
十几万陌生网友,帮忙破解亲人临终时留下的「天书」
「重置」性别,从走进精神科开始
为什么人们越焦虑,暗黑风就越流行?
安眠药「成瘾」后,他们更害怕睡觉了
「穷鬼」中产,挤进奥莱抢3折Prada
骨折前他们是这样骑电动车的
被网红餐厅和预制菜包围的年轻人,吃不上一顿「好饭」|2024年轻人下馆子报告
太便宜的玻璃杯别买,会随时炸在嘴里
离婚后,黄阿丽「黄暴」升级:爱看,多说
建议脆皮打工人还是别爬山了,等于自虐
刘旸的进化:当一个紧绷的人,找回了弹性
回归的维密大秀被群嘲,女人们还需要性感内衣吗?
不敢再读第二遍,诺奖女作家韩江的书「癫」到了什么程度?
这届音乐节,花钱买罪受
恋爱脑,养活了无数「2个月速成」的塔罗师
刘亦菲代言蚂蚁保:年轻人也开始买保险了
北京的顶配人设:海淀人
东亚家庭里,所有人都在困境中|专访《出走的决心》导演尹丽川
在北京,年轻人为什么看不上东三环了?
演员袁弘,40岁从零开始做艺术博主
抓住一个悬赏通缉犯,真的能赚几百万吗
失落的县中,该何去何从?
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年轻人,怎么都开始回归「现充」了?
花了3万学摄影,拍出来的作品被评价「不是人类」|2024打工人兴趣学习报告
延迟退休来了!如何让自己赢面变大?
极度内耗的人,都在这里排队挨扎
这次我们聊聊搞钱!「后浪在一起」第二场线下沙龙来啦(报名请戳)
小狗被毒死,她自学刑法「死磕」投毒者700天
未来10年,学什么不会失业?|专访《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0糖、代糖、减糖,年轻人为什么一夜之间都开始控糖了?
一个95后,花20万救一匹摔断腿的马,值吗?
中国大学读了就后悔的专业,谁读谁是大冤种
招聘|天凉了,该招实习生了
用表情包「发疯」的年轻人,找到了一种「更疯」的表达方式
中国痛风最严重的省,连中学生都高尿酸
反复入沪、一年能看130场,被上海套牢的音乐剧女孩
药店门口为什么总写着「万艾可到货」
20多岁确诊「糖尿病前期」,年轻人陷入血糖焦虑
那些长期喝咖啡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从月入4万到月入400,奢侈品柜姐的白眼不见了
暑期闲不下来的年轻人,在闲鱼搞副业掘金
8000元报班学纸扎,00后的爱好越来越「阴间」了
三十块吃到撑的萨莉亚,怎么可以这么便宜
有钱就有安全感?杨天真跟我们聊了十个职场「反套路」
赔本买卖?大赚特赚?算算巴黎奥运经济账
2024刷屏的热梗热词,「city不city啊」只能排第三丨2024年轻人潮流网感报告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