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糖、代糖、减糖,年轻人为什么一夜之间都开始控糖了?

文摘   2024-09-06 16:49   北京  

撰文 |张钰铮

编辑 |方婷

来源 |氪星研究所

糖,吃多少,才算少?

每天一瓶无糖可乐,少吗?

一杯生椰拿铁,微甜,算少吗?

一杯奶茶,少少少甜,算少吗?

不好意思,遇上反向加糖的商家,就算是0卡糖,都能来一波加糖又加价
那认准无糖总没错了吧?也不行,你还得分得清“0糖”、“0蔗糖”、“0添加白砂糖”、“全0糖”的微妙区别。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控糖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小时候我们总是闹着想吃糖,为什么长大后却看到糖像看到猛虎一样?
今天我们来聊聊,控糖这件事,到底是被谁“种”进了我们的大脑。

请观看36氪原创视频

也欢迎关注36氪视频号👇🏻



戒糖、控糖、抗糖,是哪种糖?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互联网上经常提到的糖,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白砂糖吗?显然不是,广义上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多么高端的碳水食材,最后往往都会转化成简单而又纯粹的葡萄糖和果糖。
所谓控糖,全称控制血糖,就是让你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不要像坐过山车一样频繁地上下起伏。血糖不稳定,会提高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但,注意,现在舆论场上大家所讨论的控糖,大多数是跟减肥挂钩。
“糖-多巴胺-快乐”,这么简单、纯粹的奖赏回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败给了越来越复杂,却越来越流行的控糖?

中国市场这十年的控糖教育,谁在做?

2016年,网友票选“中国五大难喝饮料”,东方树叶当时还位列其中。另外四个分别是崂山蛇草水、红色尖叫、黑松沙士和格瓦斯。即便对手强劲,东方树叶还是以没味儿、隔夜茶的评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这一切,主要是因为——它无糖。从2011年就开始做无糖的东方树叶,当时看来还是逆潮流而动的“邪门饮料”。毕竟那几年势不可挡的还是量大管饱的冰红茶和主打真果肉的果粒橙。
谁也想不到,现在的东方树叶, 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农夫山泉的第二增长曲线。
也是在2016年,只有从业者和少数追求健康的人群才会关注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更新了第四版。里头第一次出现了一个词——“控糖”。
按照当时官方给定的“每天不超过 50g,最好控制在 25g 以下”标准,一瓶可乐就轻松超过上限了。
那个时候,大家的注意力还在一天喝多少奶才能长个儿,控糖这个标准还是过于超前了。但这不妨碍嗅觉灵敏的创业者闻风而动。
同一年,一个叫唐彬森的做游戏的年轻人,创立了一家名为元气森林的公司,第一款产品卖的就是无糖茶饮——“燃茶”。但先别急着研究他,毕竟在当时,他和元气森林在市场上都还排不上名号,
有一位真正的天王即将在控糖的故事里隆重出场——周杰伦。 
在一家名为巨星集团的公司招股书董事一页上,有周杰伦旗下魔杰电竞的CEO马心婷、经纪人杨峻荣,管理层还有一位方文山,可以说这支“周杰伦概念股”让他的亲朋好友赚得盆满钵满,2023年光靠卖咖啡就赚了2.3个亿。
这款名叫魔胴咖啡的产品,主要配方就是“咖啡+油”,想象一下酥油茶的味道,口感大差不差。
受控糖、低碳饮食观念的影响,魔胴咖啡的原理为用脂肪燃烧的方式取代碳水能量消耗。巨星传奇旗下的软糖、螺蛳粉、奶茶,也一脉相承,主打“脂肪燃烧”。
从2019年推出到现在,魔胴咖啡已经不声不响地做到了这个小众品类的头部。问题来了,既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没喝过,那这上亿的咖啡都卖给了谁?又是谁在卖?
借助明星IP,魔胴咖啡已经省下了一大笔广告费,如果自己铺渠道,肯定吃力不讨好,所以巨星传奇选择的是分销模式——赚经销商的钱。
2022年,这家公司旗下有742名分销商和1.6万名经销商,其中最大的分销代理是昆山汀奢,总裁李婷,人称“微商女王”,早年做服装与化妆品生意起家,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的八年时间里,打造出了一个覆盖全国13个省份的销售团队。
其中35-45岁的女性占多数,对应我们也能推测出魔胴咖啡的消费者画像:非一线城市,对自己身材、生活质量有一定要求,女性群体。
如果说周杰伦这个IP是魔胴咖啡的面子,那么李婷为代表的分销商和消费群体就是它的里子。
但这么一个小众品类,还不足以在控糖这个江湖掀起巨浪,这个领域,该站在“台前”的明星出手了。
2018年,张韶涵在复出后发了一篇抗糖长文,里面细数了她的戒糖准则。糖,原来还分为好的糖,和不好的糖。
洋洋洒洒一篇贴心到位的博文,配合冻龄的皮肤,“抗糖”就此成了香饽饽。“控糖”的概念我们解释过了,那“抗糖”又是什么?
抗糖,对抗的是糖化反应,也就是我们初中二年级就学过的美拉德反应。
简单说,就是人体内的部分糖会和其他物质结合,最后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这个东西会加速皮肤衰老,导致肤色暗沉,和烤面包的状态差不多,
化妆品商家闻风而动,推出了一系列打着“抗糖”旗号的美妆产品,甚至还有一边吃糖、一边抗糖的抗糖丸。就连人民日报都不得不下场辟谣: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抗糖产品并无科学依据。
但是糖,最大的原罪不是加速衰老,而是让人发胖。
碳水才是发胖的元凶——这个理念也在最近几年逐渐根深蒂固。轻食和白人饭就此顺利接过低碳饮食理念,开始攻占一二线城市的写字楼。截至今年6月,国内经营轻食的门店数量共计已达到4.8万家。
而这种苦行僧式的轻食,味道就不多说了,关键价格还不低,一盘轻食,动辄四五十块。为了控糖收紧的不止有肚皮,还有荷包,这长期下来,谁受得了啊。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沙县黄人饭打败白人饭”的说法,毕竟透过现象看本质,都是肉、菜和主食的排列组合。
虽然轻食的理念被纠偏了,但“控糖=健康”这个认知,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控糖,适度即可

《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一本出版于2015年的书,如果你研究过科学减肥,肯定多少听说过。在它前后,一大批关于控糖的书和电影集中上市。
但老实说,书的影响力还是小了点。
控糖理念真正的推手还得是2015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吃到微信公众号流量红利的“野兽生活”,各路明星、网红化身减肥博主的餐饮分享,在最开始中心化的网络时代,这些人给大众狠狠地科普了一把什么叫自律、怎样才能变美。
到了要“记录真实生活”的去中心化时代,更是有各路专业科普、测评类博主帮你厘清概念、防止踩雷,以及数不尽的生活指南手把手教你如何科学控糖。
传播学上有个关于传播效果的层级概念:认知-态度-行为。
一般情况下,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跨越非常难, 从“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到“我能这么做”,需要很长时间。
而社交媒体直接加速了这个过程——控糖这个事,就这样一步步地走入我们的脑海,进入我们的生活。
就连以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为代表的新茶饮,也像渣男一样,昨天还在“来一杯奶茶刺激多巴胺”,今天就把“低糖慢糖无负担”挂在嘴边。风往哪边吹,市场自然就会往哪边去。
实际上,吃糖带来的愉悦感,是人类穿越上万年留下来的历史记忆和奖励机制。
而控糖是科学年代的产物,从健康的角度看,控糖确实能帮有需要的人,更有效地聆听身体的回应。
生活在当下,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来点糖,也算是生命里纯粹的甜。


你了解“控糖”吗?你会尝试去“控糖”吗?你对于“控糖市场”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




后浪研究所
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这位青年里边请,你被研究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