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昂扬斗志
奋力书写改革新答卷
把握时代脉搏,凝聚奋进力量。今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华民族已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迈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庆祝祖国75周年华诞,激励广大社科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奋勇前行,社科学院研团总支推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系列微宣讲——“社科青年说”(第四季),以青年视角强化理论学习、回应改革号召,践行社稷担当新使命,奏出社科青年最强音。
“社科青年说”(第四季)专题三聚焦于“一二·九运动”精神,邀请了六位主讲人,深入讲述1935年12月9日发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不仅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第十一期微宣讲视频
大家好,我是社科学院体育管理专业的硕士生李征宇,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千钧一发显担当,危亡关头应自强。”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东北后加紧侵略华北,试图通过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将华北从中国永久分裂。民族危机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平学联在此时发动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极大地唤起了国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清华大学党组织和师生在这一运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全程参与,还在运动初期通过起草《告全国民众书》,发出了“一二·九”运动的第一声呐喊,呼吁全国民众团结抗日,保卫民族尊严。
“一二·九”运动期间清华大学学生游行队伍的历史影像
12月初,国民政府屈服于日本压力,计划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使华北的沦丧迫在眉睫。北平学联当机立断,决定在12月9日举行大规模抗日请愿。清华学生党员姚依林担任北平学联秘书长,负责运动的组织工作。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蒋南翔则起草了《告全国民众书》,明确指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号召全国民众为争取民族独立奋起抗争。这一号召振聋发聩,成为“一二·九”运动的思想先导。
12月9日清晨,清华学生在西大操场集合,喊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步行前往北平市区。在西直门外被军警阻挡后,他们在城外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12月16日,清华和燕京的学生再次发起示威。清晨,大队人马在西直门、阜成门外受阻后转移到西便门,并用血肉之躯冲开了城门,部分学生成功进入市区,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会师。在天桥,两万多市民和学生共同举行了市民大会,通过了“不承认冀察政务委员会”等决议。大会后,游行队伍以清华大学为先导,继续前往外交大楼示威。
描述“一二·九”运动学生游行示威场景的绘画作品
(作者:孙立新 来源:中华网)
在游行中,清华女生陆璀因带头打开城门而被军警逮捕。当时的美国记者斯诺对陆璀进行了采访,并将其誉为“中国的贞德”。第二天,《纽约先驱论坛报》头版刊登了这场抗议的新闻,引发了国际关注和同情。
“一二·九”运动迅速得到了全国范围的支持,天津、上海、武汉、成都、广州等地纷纷举行了示威游行,各地爱国人士也纷纷成立救国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策划 |社科研团宣传部
制作|王婧桐 魏梦凡
编辑|庄天乙
审核|王一荃 胡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