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长的岁月中,睡眠时间占据了30%,然而,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发现,至少有53.25%的家长“吐槽”每晚哄睡自家1岁至3岁的孩子就需要很久,甚至几个小时。进而也证实了许多孩子表现出精力旺盛,入睡困难的情况!
“感觉每晚都是在熬鹰,用多贵的眼霜都没办法改善我的黑眼圈”,闺蜜晓雯一谈起每晚哄自家3岁的女儿妞妞睡觉一事,既无奈又担忧。毕竟,睡眠不足不仅影响身高发育,还有可能不利于身体健康。
而这种哄睡极为困难的情况则是从半年前,也就是晓雯开始回归职场,由爷爷、奶奶照顾妞妞后才出现。因老人家们担心看不住活泼好动的孙女,只能要么爷爷时常抱着,要么奶奶背着。所以,一天下来,孩子很少运动,以致于有时候自己玩到1点多还不肯睡觉。
而为了让妞妞能早点入睡,晓雯与丈夫在晚饭后都会带着他到小区花园散步、运动等,尽量消耗体力。然而,效果并不显著,如果说以前需要到了凌晨1点多以后才入睡,如今也只是提前了半个小时而已。
“医生,明明我们已经增加她的运动量了,怎么还是精神十足的状态啊”,某次带女儿到医院体检时,晓雯忍不住询问医生。而医生了解了牛牛白天只是与爷爷奶奶简单交流,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后,向她建议道:“你们不要只注重释放孩子的体力,还要让他的脑子疲倦,这才是真正的释放精力。”
果不其然,在医生的指导下,白天妞妞会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进行画画、阅读绘画本、搭积木等,再加上晚饭后的运动,不到11点就吵着睡觉了,宛如耗尽了所有“电量”的“机器人”。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的专家们将数名1至3岁的孩子与“铁人三项”运动员们的体力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孩子们的精力旺盛程度、抗疲劳能力完全不输于运动员们。而这个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孩子们独有的特性!
孩子们精力旺盛,好像很难感到疲倦?这些原因不能忽视
早在1987年就已经广泛流行的《婴幼儿睡眠圣经》一书里就已经提到,婴幼儿不爱睡觉且精力旺盛的表现,一般都是受环境、生理与病理三大原因影响。而这个观点得到了众多育儿专家的普遍认同。即孩子在过于嘈杂、光线明亮或陌生的环境里,往往会表现出兴奋或不安的情绪,影响入睡速度。也就是说,只有相对安静且熟悉的环境才利于孩子快速入睡。而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大脑皮质不能得到完全控制,故而下垂体产生的兴奋因子令孩子感到亢奋、难以平静入睡。有多动症的孩子,可能有兴奋、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状态,自然难以迅速睡着。而此类病症只有通过医生的治疗、干预后才能得到改善。
《婴幼儿睡眠圣经》的作者儿童睡眠专家马克·维斯布朗认为:“只有让孩子拥有充足、优质的睡眠,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从上文不难看出,影响孩子睡眠及处于精力旺盛状态的因素几乎都可以通过家长有效干预达到改良的效果,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睡眠!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提出的“0至3岁婴幼儿睡眠指南”里,着重强调了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以保证睡眠质量。如保持光线昏暗、不宜嘈杂、室内温度维持在23℃至26℃之间、湿度保持在50%至60%左右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昏暗环境中睡觉,会感到害怕,故而会亮着灯。殊不知,这样只会对黑色素的分泌产生抑制效果,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还会令孩子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没有特殊情况,不宜开灯睡觉。白天充分消耗精力,到了晚上才会因疲倦而快速入睡,尤其是对于精力旺盛的孩子来说更是十分必要。且根据全球知名睡眠专家,同时也是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睡眠紊乱中心主任的理查德·费伯提出的观点可知,不同年龄的孩子释放精力的方式也不同。如1岁以内的宝宝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一些颜色没那么艳丽的卡片、借助健身架进行运动或爬行等;而随着年龄增加,不仅可以安排更多运动,也要注重一些益智类游戏、阅读等,保证体力、脑力都能被消耗。虽说充足的睡眠对孩子非常重要,但也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如白天的午睡不宜过久,以免晚上没有睡意。还有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且不可有熬夜、晚睡的情况出现。家长不仅不能纵容孩子熬夜,更不能带头熬夜,做出不良示范。孩子晚上过于兴奋、不肯睡觉,家长不可忽视病理原因,也就是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若是出现多动症或是缺乏维生素D、钙物质等都有可能影响睡眠。Tips:如发现孩子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家长们切不可盲目安排孩子吃药,而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或补充缺乏的营养,如此才能保证不耽误孩子的病情。这个方法很有趣,也很实用。我平时就是用这种方式,哄孩子睡觉的。躺在一旁假装跟孩子一起睡着了,等到睁开眼睛,娃已经睡着了。因为有父母的陪伴,安全感很足,而且听着身边的呼吸声,娃很容易就睡着了。你也可以试试哦!世界卫生组织将快速入睡、“睡得香”作为孩子拥有高质量睡眠的标准,同时也强调了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所以,家长们能选择正确、科学且适合的方法保证孩子能“睡得快、睡得好”,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