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观众展示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观察(一)
□ 贵州民族报特派记者 杜再江 杨文静
11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多个项目门票售罄,广大市民游客观赛热情不断高涨。基于当前票务情况研判,组委会决定自24日起单日增加2000张、累计增加超10000张门票。
正式向观众售卖观赛门票,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史上是一次新的有效尝试。自开赛以来,攀椰竞速、押加、表演项目等多个迎来正式比赛的项目票量供不应求,群众观赛热情的高涨,增售门票可谓预料之外。但仔细想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项目来源于民间,竞技性、观赏性、艺术性兼具,许多观众看了还想再看,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这是本届运动会的基本定位。走过71载光阴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为展示各民族风采、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运动会项目,不管是竞技还是表演,都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社会实践中孕育产生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与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被誉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此项运动会的根在民族民间,它的魂魄自然也植根于中华大地,与广大老百姓心心相印、血脉相连。普通观众喜欢那些来自民间、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运动项目,这是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让运动会继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开放办赛是一个绕不开的时代命题。在这方面,贵州同样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民体杯全国龙舟、独竹漂比赛最近几年持续在黔东南州镇远县举办,当地把赛事的承办与文旅深度融合起来,每逢举办之时,氵舞阳河畔人山人海,观者如云。全国民族团结“村BA”篮球邀请赛在台江县举办时,人气空前,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舞台。
在一些地方,甚至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放在景区、社区举办,让来源于民族民间的运动回归到各族群众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些探索和努力,都应该值得支持、鼓励。
团结奋斗,扬帆征程。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创的售票先河,期待在未来各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过程中得到更多践行和推广,真正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起来,在不断创新中被赋予更多的时代感,为中华各族儿女提供更多的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