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高新区:公益人互助会——公益服务如何体现成效? | 平台社工

文摘   2024-11-28 10:46   江苏  

面对辖区内社会组织的各类实际需求,昆山高新区善创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善创)打算用一种新的方式去回应:不是宏观系统的培训,也不是一对一的个别咨询,而是由公益人帮公益人,相信每个问题都不止一种答案。
2024年4月,善创正式启动“是个办法”公益人互助会,每场90~120分钟,设案主1人、伙伴2~3人、主持人1人,借助团体辅导方式,通过对话,找到问题症结,回应案主的一个实务或发展问题,共同推动问题的改善。
“是个办法”,代表着互助会的价值观。案主是最终责任人,唯有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会严格选择案主,需要案主本人有专业、有坚守、有追求。他人建议只是参考,是个办法,也许有用,姑且一听,不妨一试。
2024年11月13日,第六期“是个办法”公益人互助会开展,信息如下:
案主:朱娟利(昆山牵手公益社区服务中心项目主管)。
伙伴:王若琳(上海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项目主管);尹东风(昆山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行政主管)。
议题:例如近期机构接受第三方评估的一个项目,主要是做社区的安全教育(针对亲子家庭、青少年儿童以及周边的商超等), 评估的时候专家的反馈:“你们活动做的还是不错的,也蛮热闹的,但是你们成效不太好……”这个成效不太好,举个例子,你给他们做了安全教育培训以后,他们有没有什么变化?就比如这个孩子以前考试可能是60分,服务之后他可能考试可以达到100分了,这个变化没有一个量化的体现,因此目前的困惑是“公益服务怎么体现成效”。
主持人简要介绍后,本期案主朱娟利老师详细阐述问题,现场通过儿童友好社区案例的交流探讨,在本期伙伴王若琳、尹东风两位老师的澄清确认下,聚焦重点需求——“公益服务如何体现成效”。
以下为内容摘要,每场“是个办法”公益人互助会包含阐述、澄清、建议三个主要环节,视频为其中的建议环节,发布于此,供更多公益组织参考。
王若琳老师以实际案例引入,指出影响评估成效因素较广,确会存在目标成效展现不充分的可能。同时,王老师在交流中具体分析了“定性与定量”两种成效评估方式的差异、适用性。定性测评,在整个服务中及时做好记录,结束后能够清楚看到过程性变化;定量测评,则侧重于以需求为依据,结合项目预想成效,利用前后测突显变化。以友好社区打造为例,定目标、找维度,帮助朱老师内化要点。王老师还提到,成效可以通过延伸产品的形式呈现,在实现成效可视化的同时,加强宣传作用。
尹东风老师寻找成效的渠道给出建议,一是追本溯源,聚焦项目相应文件紧抓方向,聚焦项目来源部门重点找准导向,聚焦群体本身挖掘特点;二是同类型项目比对,项目间的差异也许就是亮点;三是立足自身发展,强调社会组织服务类型与方式的主打特色,以项目不同时期的变化快速输出成效。尹老师指出社会工作行业标准已有相关政策发行,要掌握并使用。最后,对于群体成效呈现,尹老师以青少年服务为例,从短期、中期及长期中孩子的行为变化论证成效呈现的具体方式。
主持人李冉老师引用经济学家费里德曼的理论,解释资方、评估方、服务对象对社会组织服务的不同评价体系。社会组织服务多是花他人钱办他人事,既要体现节俭又要展示有效,行业道德约束外更多靠成效展现,也就意味着需要多元评估。对应“多元”,我们可能会出现成效比重失衡、材料印证缺失、产出与成效未区分,以及满意度代替成效四个误区。李老师在成效体现中提出五点:项目履约、效益效果、项目影响力、可持续性、行业产出。以确认甲方要求为前提,项目设计环环相扣,执行中收集变化材料,最后成效梳理中才会游刃有余。
“是个办法”公益人互助会,始终秉持“公益人帮公益人”的理念,每一次交流、每一份建议也许都能碰撞出意外的收获。我们一起看到远方影影绰绰的山,一起走稳脚下坑坑洼洼的路。
今后,“是个办法”公益人互助平台将继续陪伴高新区公益人共同成长,挖掘社会组织发展难题,推动高新区公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昆山乐仁各项目公众号

编辑:张晓丽;审核:吴敏;审签:李冉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昆山乐仁
昆山市乐仁公益发展中心,这家机构在做什么、在想什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