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液晶显示屏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通过电压控制液晶层中的分子排列,调节光线的透过强度,LCD技术可实现对像素亮度和色彩的精确控制。同时,背光源、色彩滤光器和液晶层共同作用,以像素为基本单元,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像。近年来,虽然OLED和MicroLED技术迅速崛起,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但LCD技术凭借其成本效益和成熟工艺,依然为显示面板市场的主流。
传统的TFT-LCD混合液晶材料表征往往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但由于GC-MS的电子轰击模式(EI)模式硬电离的技术特点,很难获得一些含不稳定结构的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这为材料组分的结构鉴定带来了困难。我们采用液质联用技术,使用电喷雾模式对化合物进行采集,在较“软”的电离模式下,可有效获得各液晶单体组分的分子离子峰,从而实现LCD混晶材料的精确分子表征。
实验方法
混合液晶样品经四氢呋喃溶解后,取适量样品甲醇稀释后上机分析。色谱方法采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来捕获样品的紫外吸收信号。质谱方法部分启用动态背景扣除功能,IDA数据扫描模式,一针进样,同时采集样品成分鉴定所需的高分辨TOF MS和TOF MS/MS数据。
结果与讨论
1、鉴于大多数液晶显示器(LCD)中的晶体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我们的分析流程首先利用光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PDA)来捕获样品的紫外信号。
所得的紫外色谱图可作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信号”。接着,样品在高分辨质谱的进一步分析中被详细探究,以实现对化合物的精确鉴定。
图1. 液晶混晶的紫外色谱图及离子流图
2、液晶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确证
以5号色谱峰为例,可以观察到其在204nm及256nm处表现出明显的紫外吸收峰(图2),此紫外光谱图与芳香苯类化合物紫外吸收特征相似,从而推测化合物可能含有苯环结构。
图2. 液晶单体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图
借助SCIEX OS数据分析软件,可准确快捷的对采集到的质谱数据进行分子式拟合。质谱分析揭示了其质量数比为357.2035。通过Formula Finder工具的自动化处理,我们推测该化合物在[M-H]-模式下的分子式为C23H28F2O,其质量偏差为0.1 ppm(图3)。
图3. 液晶单体疑似分子式的拟合
在疑似分子式的基础上,化合物的精细结构鉴定则依赖于高分辨率二级质谱(MS/MS)所提供的碎片信息。SCIEX OS软件中的Fragments Pane功能,能够辅助用户自动匹配疑似结构的质谱峰(图4),极大提升了鉴定过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图4. 使用SCIEX OS软件对液晶单体化合物进行疑似结构推测
表1. 使用高分辨质谱系统对液晶混晶的鉴定结果及其可能结构
小结
在液晶单体材料的分析中,适用SCIEX高分辨质谱系统,利用电喷雾电离(ESI)模式能够有效捕获化合物的精确准分子离子峰。结合SCIEX OS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对化合物进行快速表征和鉴定,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工作流程的普适性不仅体现在液晶单体的鉴定和杂质分析上,也适用于液晶配方的全面解析,为生产厂家提高收益和提升生产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马上下载!
《基于高分辨质谱的液晶单体材料表征》
SCIEX高分辨质谱系统
扫码下载
推荐阅读
SCIEX高分辨质谱技术丨赋能锂电池电解液成分表征
SCIEX高分辨质谱技术丨石油钻井液复杂成分表征
SCIEX示踪剂检测技术丨精准监测,赋能油田产能优化
声明:版权为 SCIEX 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来源:SCIEX」。申请授权转载请在该文章下“写留言”。
喜欢就点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