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涵钰 付晓玲
编辑 | 曹宾玲
数据支持 | 洞见数据研究院
房产中介张希最近有些忙碌,为了接待香港看房团。
她们扎根广东中山,每个周末会开31座豪华中巴去接香港客人回内地看房,几乎次次都能“满载而归”。
有时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走进售楼处,还会偶遇其他看房团,几个内地中介完全被香港口音包围,现场挤到“一张空椅子都找不到”。
自去年“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张希明显感觉来内地置业的香港人变多了,今年热度继续飙升,据当地媒体报道,某明星楼盘已成交的数目里,香港置业者占比高达七成。
被香港人盯上的不止中山楼市,中银香港2023年一项调查显示,46%的受访者考虑在深圳、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购房;在海外媒体平台,珠海、惠州也成了中介的流量密码。
张希还观察到,在这些买房的香港人里,奔着养老、移居、度假而来的比例大增,而以前“10个人里有7个都是炒房的”。
并且,他们的目的地也不再局限于常见的香港人聚集区,一些偏远、冷门区镇也在备选项里,甚至对房价腰斩的“深坑”之地都不抗拒。
这样的狂热,让楼市频放大招,仍持币观望的悲观者疑惑不已,网络上开始出现“香港人被内地楼市割韭菜”的声音。
但张希有不一样的看法,在她眼里,经历了几轮地产周期洗礼的港人才不是“人傻钱多”的接盘侠,他们比大众想象的更精明。
逃离鸽子楼的港人,涌入内地楼市
“恭喜您成功入手靓房一套!”
耳边听着中介的恭维声,手里攥着红底烫金的大陆房产证,朱迪有一种不真实的恍惚感。
过来之前,就有认识的人提醒“去内地看房很容易冲动,即看即买的人很多”,让她先做好心理建设。但她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作为一名香港房产中介,买房得“货比N家”的道理,她再清楚不过。
然而现实是,她到中山看了一个楼盘,就破功了。
“80平精装修,只要70万。”朱迪现在说起来都激动难抑,“南北通透的大客厅,‘三边落床’的卧室,让我瞬间决定‘就它了’。”
朱迪们秒速“真香”的背后,是港人“苦房久矣”的现实。
在香港,90平三房一厅算豪宅,30平房子做三房,一家7口挤在50平的房子里,也不足为奇。
蜗居的原因并不复杂,房价太贵罢了。据朱迪介绍,在香港稍微繁华一些的地段,500万都只能买一个“上车盘”——推开大门就是马桶,厕所在门边,床摆到窗台上。
很多人甚至连“上车盘”都做不到,只能蜷缩在“割房”“笼屋”“棺材房”“子弹房”里生活。
昂贵又窘迫的居住环境,很多时候让买房收获的不是享受生活,而是身心俱疲。“喜提”800万价值房产的爱丽丝夫妇,就是如此。
她们的房子只有不到50平,打开窗只能看到别人家的窗户和水泥森林,看不见任何蓝天绿树。
但供养这套房子,每月的开支却要2万多——房贷1万4、停车费3500,物业费、水电费等也居高不下,占到家庭收入近6成。
而香港的物价又很高,“2个人在家简单做一荤一素,至少要120元起步。”爱丽丝吐槽道,为了省钱,她经常趁超市打折促销才采购。
斤斤计较的生活让人喘不过气,她们夫妻俩的矛盾直线上升。
因为空间狭小,丈夫时常被乒呤乓啷的做饭声吵得头疼,无法专心工作,免不了有抱怨声。而爱丽丝也没惯着,直接开口怼回去。
在类似的持续摩擦下,相濡以沫十几年的夫妇俩,搬进新房没多久,就有从模范夫妻转变成“怨偶”的趋势。
矛盾和压力如影随形下,继续小房子、快节奏的生活,还是回内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成为爱丽丝夫妇以及更多香港“房奴”开始思考的问题。
不过,思考归思考,倒推几年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很少。
这既有“故土难离”的原因,“且不说香港依然拥有世界顶尖的工作、教育资源,亲朋老友都在香港,离开意味着‘半断亲’,很难迈出这一步。”爱丽丝说道。
也和内地限购政策有关,可以看到,此前香港居民在大湾区9个城市均有各种限购、贷款等方面的限制。
因此大湾区正式提出后,来内地买房定居的香港人不多,反而是来抢占位的投资客挤满了各地售楼处。
安娜就是其中的一名小散。因看中大湾区的升值空间,疫情前,她和丈夫在几乎没有限购的肇庆,投资了一套住宅。
直到一场疫情,颠覆了这一切。
内地卖不动的“烂房子”,是香港人的刚需
打开新家的阳台门,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安娜将远处的翠绿田野和明镜般的鱼塘收入眼底,感觉自己从地狱来到了天堂。
半个月前,她和丈夫还在为这套房子彻夜难眠——和许多高位上车的香港炒房客一样,她们在回不到内地的疫情期间,眼睁睁看着房子一路贬值,直至价格腰斩。
放开后,她们马不停蹄地回来想卖掉这套累赘,但因为房子买在新区,距离肇庆市中心差不多30公里,根本找不到接盘的下家。
无奈之下,安娜只能留下房子自住,而这个决定,让她真香了。
房子紧邻肇庆东站,对内地人来说太偏远,但安娜可以从香港西九龙乘坐高铁直达肇庆东,最快一趟仅需1小时38分钟,返程车次则更多,往返两地易如反掌。
新区人烟稀少,爱热闹的内地人住不惯,但受够了香港逼仄、嘈杂环境的安娜就喜欢这种视野开阔、远离喧嚣的“山旮旯”。
现在安娜每周末都会拖家带口回内地吃喝玩乐,丈夫失眠的毛病在这里不药而愈,她多年的老鼻炎也通畅了许多。
不止是安娜,随着香港与内地交通联系更加紧密,许多内地“偏远”片区的房子,在香港人眼里增值了。
YouTube博主多师奶回惠州看自己3年没问津的房子,刚走出深圳福田口岸就看到一个拔地而起的崭新地铁站,心情不自觉地激动起来。
之前她去惠州,不是转动车,就是包车,路费经常飙到两三百。如今坐地铁就可以直达两地交界附近,地铁费加打车费只需要20多元。
虽然要坐1个小时,但已经退休的多师奶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更何况“全程坐在车里,体验很舒服”。
买在珠江口对岸的朱迪,住得比多师奶更远:南头镇位于中山最北部端,既远离核心区域,也不像坦洲、三乡、神湾等南部地区一样趋近香港。
但她并不担心,在她看来,“从内地回香港,像从中环下班回家一样简单。”
以深中通道为例,本月28日正式通车后,朱迪从深圳到中山的时间,将由原来的2个小时缩短至20分钟,不想开车的时候,也可以坐新开通的“跨地大巴”往返中山和香港。
同在本月底,新中山港也将完成改造升级,届时香港坐船北上中山的时间将缩短至60分钟,朱迪表示“在香港住远一点,通勤也要这么多时间”。
所以她根本不愁回香港的问题,反而更看重北方——在不久的将来,她的楼下将开通直达广州的地铁,正方便她退休后换乘交通去游览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
“我知道不会亏的。”当初掏钱买房的时候,朱迪就已经笃定了这一点。更何况,当下内地楼市不景气,正是出手的时机。
“稍等一下,我即刻去给您拍视频。”看着中介传来的简讯,再看看屏幕上显示的晚上11点时间,家豪感慨传说中的“座上宾”待遇居然是真的。
他早就听说,很多香港人回内地买房可以享受免费接送看房、帮忙汇款等“一条龙”服务,购后中介还会帮忙做验楼、全屋装修定制等事情,代收快递、贴春联也可以找中介,如果孩子来内地上学,中介还会免费接送孩子。
更有甚者,签了合同就能拿到中介给的返佣。
“内地很多人还在观望楼市。”家豪说,但在香港人眼里内地房价已经十分具有诱惑力,不想再等的人就会忍不住入场抄底。
并且香港人买房的限制已基本都解除了,可以享受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甚至他发现,已经在香港买房的自己,回内地买房仍可以享受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和利率。
刺激政策的不断出台,让家豪笃定内地楼市还有潜力,上个月他豪掷300多万,用自己和妻子的内地首套房资格,在中山贷款买了2套120平的房子,准备以后卖给移居内地的人。
他觉得自己至少能“赚一成”,但很多人却觉得他不切实际。
拿香港工资,享内地房价,过顶级生活
“真羡慕你们,无牵无挂,说走就走。”听到香港朋友羡慕的声音,爱丽丝也颇觉遗憾。
她目前没有孩子,又是居家办公,做出移居内地的决定并不艰难,但那些线下办公、有崽上学的朋友,根本做不到如此潇洒。
事实上,目前选择来内地置业的人,基本都是像爱丽丝一样不需要考虑“香港加成”的打工人,或者退休后想安心养老的老人。
而港人回内地买房已经进行了多年,这意味着本轮“小阳春”之后,除了回内地购房度假的人,其他“该买的可能都已经买了”。
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家豪买的2套房不仅赚不到钱,还有血亏的风险。
然而,朱迪却对此持有不同意见,“就像北上购物消费越来越火一样,迟早会有更多香港人发现内地置业的好处。”
说句粗俗的,朱迪觉得在“在内地新家,上厕所都是香的。”
每次走进厕所,看到白到反光的智能马桶,朱迪的嘴角就能翘得比AK还难压。她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享受到智能马桶。
朱迪在香港奋斗了大半辈子,没有买到一个转身不用与墙壁亲密接触的卫生间,也没有闲钱去支付上万块的人工费和设备费,日常也是一水多用,直接用淡水冲厕所绝对是浪费。
在香港,智能马桶对她就是“奢侈品”,然而内地不存在这些阻碍,只需要花三分之一的价格就能轻松拿下一个智能马桶。
不仅马桶是“白菜价”,新家的整体装修也是“洒洒水”。
3室1厅全覆盖,封阳台、刷墙壁、装无主吊灯、做全套橱柜、两个衣柜和两张床……像报菜名一样长的装修项目,最后只花了10万出头,而在香港同样规格的装修花销至少在4倍以上。
更低的物价,让朱迪拥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新房装修好后,她跟还在香港的女儿通电话,鼓动女儿回内地住,女儿问她“等我到了内地,你们会做什么好吃的来欢迎我?”
那一刹那,朱迪突然意识到“自己跟女儿已经不在一个生活水平线上了”。
在物价可以“随机吓晕一个内地人”的香港,朱迪一家在火锅店或者其他餐馆饱腹一顿,没个一千多块压根出不了店门,所以她们下馆子的次数并不多。
但在内地,吃一顿两三百块的饭就已经算改善伙食了,实现“下馆子自由”在这里变得非常简单。她已经等不及,要带孩子们出去海吃几顿。
爱丽丝也感觉搬到内地后,生活变得可爱了起来。
她们有购房计划,目前正在珠海租房等待时机。房子带有巨大的落地窗,窗外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整整120平的超大空间,足够夫妻俩折腾。
住如此惬意的房子,每月租金只需4300,加上300停车费和水电,整体费用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在香港租到同等条件的房子,“至少3万起步,还是郊区”。
如今,爱丽丝夫妇的生活“随心所欲”,骑行、游公园轮流进行,时不时还能驾2小时的车从港珠澳大桥回香港探亲访友、购物。
很多香港朋友听到她们的分享,都支持他们为大家北上置业“打头阵”,只有内地朋友无法理解,香港的房子还在升值,置换内地的廉价资产多么可惜。
但爱丽丝每次看到手机钱包里稳步增长的金额,都会庆幸自己的决定:随着内地人涌入香港买房,她在香港的房子也卖了个好价钱,现在近千万积蓄都放在香港银行里“钱生钱”。
如此一来,她们就可以拿着香港的工资,吃着香港的利息,享受内地更大更新的房子,以及更有质感的生活。
这何尝不算一种成功呢?
参考资料:
1、楼市资本论:《中山打造“三轴之心”超级板块》
2、Heartbeat Home心动家系列访谈
3、“Anna在香港”系列视频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特别感谢致尚地产、珠中房产推荐官熙哥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