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水平逐渐改善,寄生虫感染率飞速下降,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仍有一些寄生虫,并未消失。蛔虫成虫
「品」字形唇瓣
蛔虫雄虫交合刺
蛔虫成虫:呈圆柱形,似蚯蚓,因此学名似蚓蛔线虫。头端尖细,尾部钝圆,雌虫长 20~35 cm,直径 3~6 mm,雄虫长 15~31 cm,直径 2~4 mm,体表有细横纹,头端有品字形唇瓣,雄虫尾端有月牙状的交合刺。受精蛔虫卵:圆形或卵圆形,大小约(45~75)um x(35~50)um,卵壳较厚,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形似花边,卵内含一个大圆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可见月牙状空隙。未受精蛔虫卵:长椭圆形,大小约(88~94)um x(39~44)um,卵壳较受精蛔虫卵薄,卵壳上的蛋白膜形态不规则,大小高矮胖瘦不一致,卵内充满了卵黄颗粒。图源:杨金生老师
钩虫卵:椭圆形,大小约(57~76)um x(36-40)um,两端钝圆,卵壳薄而透明,内含 4~8 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鞭虫:头端细长(前 3/5),尾部粗短(后 2/5),外形似马鞭而得名,雌虫长 30~50 mm,雄虫长 30~45 mm,尾部向腹面环状卷曲。鞭虫卵:淡黄色,长椭圆形,大小(50~54)um x(22~23)um,虫卵两端有一透明的塞状凸起,似纺锤形或腰鼓形,卵壳厚,卵内充满卵黄颗粒。蛲虫成虫细小,乳白色,线头状,大小(8~13)mm x(0.3~0.5)mm,有膨大的咽管球和明显的头翼。蛲虫卵:无色透明,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似柿核,大小(50~60)um x(20~30)um,卵壳较厚,卵内含蝌蚪期胚胎。粪类圆线虫杆状蚴:头端钝圆,尾端尖细,长 0.2~0.45 mm,具有双球形咽管。粪类圆线虫丝状蚴:虫体细长,长约 0.6~0.7 mm 尾部分叉,生殖原基位于虫体后部,生殖器官为双管型。人芽囊原虫:形态多样,在体外培养时可见空泡型、颗粒型、阿米巴型、复分裂型、包囊型。空泡型: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 6~40 mm 之间不等,多为 4~15 um,虫体中央有一透亮的空泡,核呈月牙形或块状,数目 1~4 个不等。
颗粒型:由空泡型发育而成,虫体中心内充满圆形颗粒状物质,一般在培养基中血清含量高时可见此型。阿米巴型:外形多变,有伪足突起虫体可作缓慢移动,胞质中含细菌或颗粒状物质。图源:参考文献[1]
包囊型:多呈类圆或正圆球形,形似红细胞,但具有折光性 ,折光性弱于真菌孢子,不同的个体大小悬殊。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呈切一半的倒置梨形,长 9~21 um,宽 5~15 um,厚 2~4 um。两侧对称,前宽纯,后端尖细。腹面扁平,背部降起。有一对细胞核形似眼睛,位于虫体前端 1/2 靠近吸盘的部位。虫体有前、后侧、腹侧和尾鞭毛 4 对,外观形似「鬼脸」。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呈椭圆形,长 8~14 um,宽 7~10 um,囊壁较厚,与虫体间有明显的间隙。未成熟包囊内含 2 个细胞核,成熟包囊内含 4个核。经碘液染色后结构更加清晰。脆弱双核阿米巴滋养体:直径常为 7~12 um。虫体多为双核,也可见单核、四核。核仁大而居中,核染色体分成 4~8 个团块。胞质内有多个含有细菌碎片的空泡和一些大而均匀的颗粒状结构,可见伪足。图源:2007年国家卫健委室间质评图片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大小在 12~60 um ,有透明的外质和富含颗粒的内质,具一个球形的泡状核,直径 4~7 um。纤薄的核膜边缘有单层均匀分布、大小一致的核周染色质粒。核仁小大小为 0.5 um,常居中,周围围以纤细无色的丝状结构。常有 2 个以上的核。可见吞噬的红细胞和细菌等。图源:美国 CDC 官网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包囊:圆形,直径 10~20 μm,核仁较小,大致居中,核周染色质粒尚分布均匀,可见染为棒状的拟染色体。成熟包囊可见 4 个核。图源:2008 年国家卫健委室间质评图片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直径 15~50 um,核仁较大,略偏位,核周染色质粒大小不一,分布不均,胞质呈颗粒状,可见空泡和食物泡,内含细菌或其他物质。图源:杨金生老师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圆形,直径 10~35 um,核仁大而明显,略偏位,核周染色质粒分布不均,大小不一,可见 4~8 个核。改良加藤涂片
华支睾吸虫卵:虫卵似芝麻粒,大小(27~35)um x(12~20)um,一侧较窄,有卵盖,有肩峰,尾端有一个小疣,卵内含有一个毛蚴。布氏姜片吸虫卵:呈椭圆形,大小(130~140)um x(80~85)um,是人体寄生虫中最大的蠕虫卵,卵壳薄而均匀,一端有小而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肺吸虫卵:呈椭圆形,左右多不对称,大小(80~118)um x(48~60)um,卵壳厚薄不均,有大而明显的卵盖,卵盖对端明显增厚,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日本血吸虫卵:椭圆形,大小平均 89~67 um,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个逗点状的小棘,虫卵周围常常覆盖有组织残留物,卵内含一个毛蚴。图源:杨金生老师
带绦虫卵:虫卵呈球形,直径 31~43 um,外面是较厚的胚膜,具有放射状的条纹,胚膜内是球形的六钩蚴,有 3 对小钩。图源:罗嫚老师
微小膜壳绦虫卵(短膜壳绦虫):圆形或近圆形,大小(40~60)um x(36~48)um,卵壳较薄,胚膜两端有 4~8 根丝状物,胚膜内含一个六钩蚴。缩小膜壳绦虫卵(长膜壳绦虫):多为长椭圆形,大小(60~79)umx 86 um,卵壳较厚,胚膜两端无丝状物,卵壳与胚膜之间充满了透明的胶状物,胚膜内含一个六钩蚴。 图源:罗嫚老师
曼氏迭宫绦虫卵:虫卵椭圆形,两端稍尖,大小(52~76)x(31~44)um,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环纤细,约为红细胞直径的 1/5,核 1~2个,红细胞内可含 2 个以上原虫,虫体常位于红细胞边缘,被寄生的红细胞常不胀大。间日疟原虫环状体:胞质淡蓝色,环较大,约为红细胞直径的 1/3 ,似翩然起舞的蓝色彩带,核 1 个,偶有 2 个,红细胞内 1 个原虫,偶有 2 个,被寄生的红细胞常胀大,可达正常红细胞的 2 倍。卵形疟原虫环状体(小滋养体):被寄生的红细胞为椭圆形或彗星状,边缘不整齐,可见较多红色粗大的薛氏点,环较大,可见空泡,核1个,疟色素明显。卵形疟原虫环状体(大滋养体):卵圆形,胞浆量较丰富,空泡不明显,核 1 个,疟色素显著,似间日疟原虫,但较少、粗大。三日疟原虫小滋养体:胞质深蓝色,环较粗壮,约为红细胞直径的 1/3,核 1个,红细胞内很少含有 2 个原虫,被寄生的红细胞较正常红细胞略小。
三日疟原虫大滋养体:体较小,圆形或带状蓝色胞浆,空泡小或无,亦可早大环状,核 1 个,疟色素深褐色,粗大、颗粒状,常分布于虫体边缘。三日疟原虫裂殖体:核开始分裂,疟色素为黄褐色,逐渐开始集中,成熟裂殖体常集中在中央,裂殖子 6~12 个,常为 8 个,排成一环。间日疟原虫裂殖体:核开始分裂,胞质随着核的分裂渐呈圆形,空泡消失;疟色素开始集中,虫体充满胀大的红细胞,裂殖子 12~24 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集中,有时可见胀破的红细胞。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虫体圆形或卵圆形,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蓝色;核小而致密,深红色,偏向一侧,疟色素分散。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虫体圆形,胞质蓝而略带红色;核大,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疟色素分散。图源:美国CDC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新月形,两端较尖,胞质蓝色;核结实而位于中央,深红色;疟色素黑褐色,分布于核周围。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蓝而略带红色,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疟色素分布于核周。
人毛滴虫:滋养体呈梨形,形似阴道毛滴虫,具有 3~5 根前鞭毛和 1 根后鞭毛。后鞭毛与波动膜外缘相连,游离于尾端。肋与波动膜等长,波动膜延伸至整个虫体。
阴道毛滴虫:呈梨形,体长 7~23 um,前端有一个泡状核,核上缘有 5 颗排列成环状的毛基体,5 根鞭毛,4 根前鞭毛和 1 根后鞭毛。波动膜在虫体前 1/2 处。
隐孢子虫: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4~6 um、成熟卵含 4 个裸露的子孢子和残留体,子孢子呈月牙形,残留体由颗粒状物和一空泡组成。
夏科雷登结晶:细长菱形结晶,两端尖细,中间略粗,常见于寄生虫感染者粪便标本中。图片来源:文中插图来自罗嫚、杨金生、朱名超等老师拍摄,部分来自文献截图特别声明 | 以上内容仅供专业医疗卫生人士学习参考
本文首发:丁香园检验时间
投稿:1959045791@qq.com
参考文献:
[1]田春林,卢作超,刘登宇,刘晓泉,万孝玲.粪便人芽囊原虫与常见生物微粒的形态鉴别[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04):306+290+325.DOI:10.13350/j.cjpb.2007.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