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10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例行新闻发布会走进西部地区,介绍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有关情况。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西部地区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完成24.6万件存量发明专利盘点,遴选17.2万件进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服务新能源、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产业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积极完善合作机制,加强资源共享,深化信息交流,在以知识产权赋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创新西部: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在重庆两江新区,赛力斯超级工厂超3000台机器人开启智能协同作业,最快30秒可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在陕西西安,中科光电采用现代数学方法构建起全新的具身智能发展范式,让机器人真正以“人”的感官和思维去理解并处理信息……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以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是西部地区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之一。各省区市抓机遇、抢高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用知识产权架起了科技创新向新质生产力畅通转变的桥梁。
重庆聚焦高质效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起经信、科技、知识产权、教育及金融等部门共同推动的知识产权“大运营”格局,探索发展出转化运用的“重庆路径”。
“我们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核心高价值专利培育,推动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为产业强链补链、引智发展提供支撑。立项形成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促进项目、中小企业专利转化承接项目及重点企业知识产权辅导项目等,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何大伟介绍,该市还不断构建完善一体化、数字化、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机制,以高水平服务推动创新转化提速。
陕西主动把专利转化运用工作有机衔接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着力打通科教优势和经济发展融合的卡点、堵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我们积极推动专利开放许可、专利申请前评估、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等重点工作纳入‘三项改革’重要措施。今年开展了2024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西部地区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系列活动和第三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纳入秦创原‘1+N’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努力架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跳板’。”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沈黎萍介绍。
站上数字经济发展潮头,陕西稳步打造多场景牵引、多行业融入、多主体支撑的数据知识产权生态,目前已支持能源、水务、物流等多个领域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并实现价值变现。
开放西部:凝聚跨越山海的合力
知识产权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串联起一道“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亮丽色带——
首届中国—中亚知识产权局局长会在新疆举办,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合作论坛等多项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活动在广西举行,为我国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持续扩大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东中西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不断深化,东中部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可转化专利正有序向西转移落地,形成协调发展新势能。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关键节点,广西积极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以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强区,有力服务“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
“广西充分发挥‘广西名片、中国门户、东盟通道’作用,助力中国与东盟在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保护和运用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和成果。同时,我们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聚焦糖、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打造国际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广西境外知识产权服务站实现RCEP成员国全覆盖,为企业在东盟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一级巡视员李昌华表示,广西将持续加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有力支持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宁夏诞生过很多跨越山海、联结世界的开放发展故事。
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局长马如林介绍:“我们加强沿黄9省(区)和西部地区地理标志联合保护,高质量承办了西部地区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座谈会。建立起闽宁知识产权保护对口交流协作机制,自治区同福建省,以及两省区的6市4县分别签署了对口交流协作意向书,在跨区域办案协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专利转化运用和人才交流培训等8个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宁夏创新型企业实现更大发展。”
富饶西部:释放特色产业的活力
辽阔西部,占全国约72%的国土面积,多彩“视界”孕育丰盛物产。
截至今年9月底,西部地区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931个、拥有地理标志商标2389件,地理标志直接年产值达4298.4亿元。4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辐射带动,15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深入实施,对于西部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西部群众与全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天府之国,当之无愧。“四川坚持‘一手抓监管保护、一手抓运用促进’,通过强化制度保障、狠抓品牌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加强监管保护四方面主要工作,促进地理标志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正厅级)赵辉介绍。
四川凉山州,培育形成了以盐源苹果、西昌高山黑猪等9个地理标志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250亿元;依托徽记食品等龙头企业带动,南溪豆腐干培育形成产值30亿余元的特色产业;蒙顶山茶推广“地理标志+茶产业+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商业模式,引导产业链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地理标志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新疆的地理标志产品涉及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及优质畜牧产品等4大产业,占自治区‘九大产业集群’的半壁江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局长多里坤·阿吾提说,“不少产品成为地理标志后,品牌价值得到大幅提升。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推进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新疆,地理标志培育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已有7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严格规范,全区492家用标企业产生经济效益逾160亿元;地理标志推广持续“破圈”,红枣村、核桃村、香梨村等“一村一品”地理标志特色示范村镇,成为立体的宣传名片。
“西”望无垠,愈发广泛的知识产权布局,更加有力的知识产权工作,正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能量。(本报记者 李杨芳)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编辑:晏如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冯飞)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