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传承,历尽风雨筑高致远;有一种担当,肩负重任砥砺自强;有一种使命,响应召唤勇立潮头。60年前,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人,响应国家召唤,踏上中国西南的红土高原,吹响了走向旷野、建设矿山的集结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四冶)从彩云之南,开启了跨世纪的建设事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恰逢十四冶成立60周年。60年来,十四冶始终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每一块砖石都铭刻着努力和智慧,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坚韧和执着。一路走来,这支建设大军从西南边陲到塞外戈壁,从繁华都市到异国他乡,建成了一个个精品工程,竖起了一座座荣誉丰碑,以实干奋斗构建起一幅多元共生、和谐共融的建设生态画卷。
历史回顾:岁月如歌,征程如虹
在历史的长河中,六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十四冶而言,这六十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发展史。十四冶始建于1964年,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2000年7月国务院机构改革调整,十四冶从中央划归到云南;2016年4月,按照云南省“大重组、大整合、大融合、大发展”的思路,十四冶与云南建工、西南交建整合为云南建投集团,整合重组后,原十四冶所属11个二级单位整合重组为新的十四冶;2022年6月,十四冶完成公司制改制,并整合云南建投十八公司;2024年7月,十四冶申特成功,获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不断推动公司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十四冶诞生于国家工业化起步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工业工程建设的重任。自成立以来,始终牢记国企使命、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回报社会,在每一个发展时期,十四冶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开创了不同时代的华彩篇章。1964年12月冶金工业部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正式成立。计划经济时代的十四冶,主要从事云南边疆工矿建设事业,足迹遍布西南地区,东川铜矿、个旧锡矿、易门铜矿、兰坪铅锌矿、会泽铅锌矿、昆钢、云南冶炼厂等云南主要的工矿企业,都深深地留下了十四冶人的建设足迹。十四冶也成为了国家冶金建设和云南工业建设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改革的春风到来,十四冶与全国一道,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及时适应国家经济建设战略的调整,实现成功转型,由冶金工业建设向民用建筑、公路、隧道、桥梁、大型土石方、水利等行业扩展。进入21世纪,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十四冶也开始改革步伐,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极转变经营方式,现代企业制度趋于完善,被列为云南省省属重要骨干企业。2016年整合重组后,十四冶紧紧围绕云南建投集团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集团内工业建设的排头兵和“走出去”发展的主力军,实现了经营额和合同额百亿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续写了精彩的跨越发展新篇章。
发展成就:创新引领,卓越前行
从巍峨大桥凌空飞渡,到摩天大楼直指云霄;从城市动脉畅通无阻,到生态园区绿意盎然;从工矿工程有序建设,到智能制造基地崛起。每一项技术的革新应用,每一项服务的客户赞誉,皆汇聚成十四冶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源动力。
长期以来,十四冶始终坚守主责主业,长期深耕工矿工程建设,建造了一大批规模大、技术领先的工业项目,为国家西南边疆地区工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广西平果氧化铝二期工程、云铝300KA大型预焙槽电解铝技改工程、驰宏锌锗20万吨/年铅锌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节能选冶技改项目、云铜艾萨炉系统工程、云锡澳斯麦特锡熔炼系统工程均获得过国家优质工程奖。百矿集团新山铝产业示范园煤电铝一体化项目300kt/a铝水工程获得了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是十四冶首个工业类鲁班奖项目,树立了建设标杆,对推动建筑工程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技术创新是十四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十四冶持续推进“四新技术”、绿色施工技术运用和BIM智慧建造技术的应用,攻克众多施工难题。十四冶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为行业技术进步做出积极贡献。柬埔寨暹粒机场塔台高空大悬挑钢筋混凝土八面坡屋盖工程、濮阳医专附属医院项目直线加速器室超厚顶板高支模工程、四川冕宁尾矿库排洪改造竖井工程及红河弥勒未来城79.2米钢连廊高空提升吊装安装等超危大工程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推动公司朝着技术革新、科技创新和信息化运用与创效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前行。目前,十四冶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0项,国家级工法4项。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十四冶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还注重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合作激发干部职工潜能,提升团队整体实力;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技能竞赛,鼓励职工提升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一直以来,十四冶广大干部职工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密配合、互相支撑,把困难踩在脚下,把工程当成战斗,把工地当成战场,建成一个个精品工程,竖起一座座荣誉丰碑,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改革探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管理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十四冶不断探索管理新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同时通过对标对表,以自身学习实践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的方式,吸收和消化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创新性提出“奔跑管理”,在项目管理中严格执行集团“四保一控一树”管理要求,认真落实公司“三标准两手册”管理规范;在经营管理中牢固树立“效益至尊”思想,切实践行“现场就是市场、现场就是效益”管理理念;在文化管理中,始终倡导“一盘棋、一张网、一家人、一条心”理念,强化“企兴我荣、企衰我耻”意识;在工程建设中,坚持“房建做优、基建做强、冶建做精”主营业务,打造“出品牌、出效益、出业绩、出人才”建设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十四冶同样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多变的市场挑战。2010年,十四冶主动求新变革,首个BT项目昆明日新路与全新路改建工程的顺利落地,标志着十四冶经营模式从传统低端市场不断向高附加值的工程模式转移。此后,又先后组织实施了建水紫燕水泥厂技改工程、玉溪三湖生态水资源应急配置工程、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教学实训楼工程、大理洱源西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昆明市第二十八中新建选址工程等一批BT、EPC、PPP等项目总承包工程,提高了企业盈利水平。近年来,十四冶积极响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变革中求发展,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西港昊利酒店、总高达248米的金边凯博大厦等在柬重大项目的实施,为集团及公司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擦亮了名片,更培养了一批懂项目营运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与此同时,十四冶正紧紧围绕“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这一主旋律,加快管理关系、产权股权、债权债务等理顺的步伐,推进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力度,尽快建立股权清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高效落实。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凝心聚力
60年来,十四冶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作为老牌国有企业,十四冶党委把党的建设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积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作为党建工作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重点、难点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以“党建+业务”工作模式,推进“五融五创”工程,创建“心引擎”党建品牌,为公司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作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十四冶党委始终坚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锤炼“质量过硬”的内在品质。党员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一线突击,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党员带班巡检、区域化党建共建以及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群团活动成为生产组织有序高效推进的助推器和润滑剂。
党旗所指,就是前行的方向。在脱贫攻坚、美丽县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建设项目中,十四冶打造了一张张靓丽的名片,把中央、省委的政策要求变成美好的生活现实。多年来,十四冶积极参与地震、洪灾等抢险救援支援任务,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公司“抗疫铁军”甘当逆行者,仅用10天就完成10700平方米13栋500间隔离病房建设;在云南省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中,攻艰险、破难关,帮助沿线的父老乡亲早日过上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提速换挡;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中,展铁军风采,在举国欢庆祖国70华诞的大喜日子里让老百姓住进了新房;走进社区、学校,开展敬老爱老、爱心助学等系列活动,传递温暖与关怀,共同建设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