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施方案》内容来看,共提出五大举措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春节前夕,A股迎来“大礼包”。
1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就在前一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推动五类中长期资金入市
从《实施方案》内容来看,共提出五大举措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一是引导大型国有险企增加A股投资,对国有保险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 ;
二是稳步提升股票资产投资比例,明确社保基金五年以上、养老金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
三是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与市场化运作,加快年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建立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
五是再次强调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分红,扩大回购再贷款与互换便利的规模,在定增、举牌等业务上给予险资、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的同等待遇。
广发基金认为,《实施方案》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决策部署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对前期《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的细化、深化和具体落实,为各方面采取实际行动提供了具体参考和明确要求,政策红利有望进一步显现。
“上述各类资金中,险资是最确定的增量资金。”鹏华基金研究部总量周期组组长张峻晓认为,方案中提到引导险企加大A股投资是次要矛盾,更重要的是资产荒以及久期缺口的背景下,险资增配权益资产有其内生的动力。
目前保险全行业资金运用余额为32万亿(社保3万亿、养老金7.8万亿),张峻晓推算,假设权益配置比例提升1%,再加上每年的新增保费及资产再配置规模,保守估计会带来6000亿+的年度增量;此外,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也会新增数百亿增量,这里面很大比例都会投入红利类资产。
不过,他也提示,保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等监管压力是制约险企加仓权益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后续是否有政策跟进需进一步观察。
明确险资、公募基金增配比例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对《实施方案》做了更详细的介绍。其中,明确了险资和公募基金增配A股的比例。
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策略研究员夏仕霖表示,以上举措有利于缓解市场近年来缩量博弈的压力,推动规模可观的增量资金入市。
“近期临近岁末市场交易偏淡、风险偏好下降,A股市场还面临一系列外部风险因素,本次新闻发布会预计有效稳固市场信心、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推动市场筑底回暖。”夏仕霖建议,后续重点关注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偏好的方向。
对于后续《实施方案》的落地,张峻晓指出,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增保费的计算口径存在争议,按照大型国有保险计算,总保费-对应1.5万亿*30%约4500亿,新单保费-对应3000*30%约1000亿,用于投资保费-对应9000*30%约2700亿;
其次,目前上市险企权益配置比例约12%,距离监管上限30%有很大空间,提不上去的原因在于负债端久期缺口需要用长久期资产(长债)匹配。如果保险大幅增配权益,产品端必须要同步加大转型力度(转向分红/万能);
最后,偿付能力等监管压力是制约险企加权益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也需要后续监管政策的配合。
“公募基金持有流通市值三年内每年至少增10%,根据字面理解,这意味着无论涨跌,公募基金都需要加大权益配置。”张峻晓认为,继续推动指数基金/ETF是主要实现路径,另一方面,关注新产品形态,如发布会提到的中低波动产品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