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忆峥嵘岁月
岗西戏楼的传说
崔惠英
距县城西南约七八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岗,山岗的西边有一个小村子,名叫岗西。
五代时期,鹿庄的张姓迁徙至此,岗西分成了东南西北四个台。在四个台的交汇之地,曾矗立着一座兴建于清代的戏楼,可惜在动乱年代惨遭毁坏。不过,七月十二去戏楼赶庙会的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相传,在久远的过去,岗西村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生活困苦,面临着饥饿和绝望。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时,七月十二这一天,村里来了一位神秘的老者。他告诉村民们,只要诚心祈祷,向神灵表达敬意和祈求,就能得到庇佑,结束这场灾难。村民们听从了老者的建议,聚集在一起,在戏楼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神奇的是,祭祀过后不久,天空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旱情得以缓解。为纪念这一场神奇的雨,也为了感谢神灵的恩赐,村民们决定每年的七月十二都举行庙会。在庙会上,人们摆上丰盛的祭品,载歌载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时间的推移,庙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吸引了本村的人,周边村庄的人们也纷纷前来参与。七月十二这一天的庙会,也成为了岗西村的重要日子。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敬畏与感恩。
戏楼是怎样建成的呢?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季,洪水肆虐,岗西这片土地眼看即将沉沦于滔滔洪水之中。然而,令人称奇的是,那汹涌的洪水竟驯服地流进了村子中间的大水坑。说来蹊跷,随着洪水源源不断的涌入,那水坑眼看就要盈满外溢,不过水坑里的水却仿若被施了定身咒,既不上涨漫溢,也不见减少。众人满心疑惑,纷纷前往水坑边探寻究竟。白天看了一天一无所获,待到夜色笼罩,有几位村民还是想看个究竟,就在水坑边边看着起涌入的水,边聊着这稀奇的事儿。午夜时分,一位周身闪耀着道道金光的老者,站在坑边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洪水。洪水宛如听话的孩童,乖乖地绕过屋舍建筑,悄然潜入地下。看热闹的村民惊得目瞪口呆,皆以为是神仙降临凡间,赶忙跪下磕头敬奉。洪水退去之后,那老者杳无踪迹。七月十二这天,从这个水坑里突然跃出了一只三足蛤蟆,那蛤蟆一见到人便“呱呱”叫个不停。众人啧啧称奇,纷纷聚拢围观。只见那蛤蟆见到人也不仓惶逃窜,两只眼睛恰似人的眼眸,仿佛在倾诉着什么。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温文尔雅的书生,来到蛤蟆面前,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言道:“敢问金蟾大仙从何而来,救我乡亲百姓于洪水之患,小生感恩戴德,没齿难忘!”那蛤蟆停止了鸣叫,一张嘴,吐出一块黄绢,而后蹦跳两下,隐入水坑之中。那书生拾起黄绢一瞧,上面空空如也,便将其带回家中虔诚供奉。岂料睡到夜半时分,那黄绢竟光芒四射!书生连忙起身查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字。再仔细端详,写的竟是皇上出的考题!书生欣喜若狂,心花怒放。这一年举行皇考,这位书生果然中了状元。人们欢天喜地,纷纷杀猪宰羊,家家户户红灯高悬,热闹景象胜似过年,尽情欢庆了一番。第二年考试,又高中一名状元。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这皆是那水坑里那只蛤蟆的恩赐。此后,每年七月十二这一天,人们都会赶赴此地焚香供奉,满心虔诚地祈祷自家能出一位状元郎。后来,当朝的一位文官赴任路过此地,行至大水坑旁,竟瞧见九条金龙从不同方向徐徐爬来,到水坑边饮水。大臣大惊失色:“好一幅‘九龙戏珠图’!常言说得好:‘九龙抱一珠,必定出反主。’意思是这地方要么出真龙天子,要么出将相之才。这可如何是好!这位大臣当下便起了恶念,妄图破坏此地绝佳的风水。便一刻不停地给皇上写了一本奏折,向皇上禀报说此处风水险恶,对帝业有损。皇上接到奏折,心中猛地一紧,马上召来大臣,一同商量对策。一位大臣站出来奏道:“万岁不必忧心,只需在水坑上方兴建一座戏楼,连续演九九八十一天的戏,等到王侯将相、文武大臣全都登场演过,那片凶险的风水自然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皇上听了,龙颜大悦,当即调拨黄金千两,并命其担任督察。不到一个月,这座戏楼就高高耸立起来,紧接着又接连演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戏。
然而,奇迹发生了。岗西村非但没有因这戏楼的兴建而断绝人才辈出的景象,反而愈发人才济济。此后,村里每年都有学子金榜题名,为官者清正廉洁,造福一方。岗西村也因着这份独特的福泽,日渐繁荣昌盛,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贵祥和之地。
图片来源网络
扫码识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临城文联
投稿邮箱 | lcxwl20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