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吴昌硕诞辰一百八十周年丨从吴昌硕为他人印谱题识看其印学思想(摘要)

文化   2025-01-02 17:58   浙江  
编者按

2024岁在甲辰,适逢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全体西泠印社中人,无不中心铭之;印社上下,以写文章、赏作品、办展览等活动表示纪念之情。现特开辟“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专栏,推出先生相关学术研究、作品赏鉴、展览资讯等内容,以志敬飨读者,景仰先贤。




从吴昌硕为他人印谱题识看其印学思想

明清以来印人所辑印谱,常有其前辈耆宿、师长同道题签、署扉或序跋。吴昌硕为晚清民国时期海上印坛巨擘,曾为许多印人与收藏家的印谱题识。从目前传世的印谱中,常常能看到吴昌硕的手迹。这些题识文字虽时有应酬,但依然是后人了解吴昌硕交游活动的重要资料。此外,从其对他人印作的品评文字中,亦可以窥见吴昌硕对篆刻艺术的独到见解。因这类材料散见于诸多印谱中,一直以来并未被印学界集中参考、利用。本文试图通过收集印谱中的吴昌硕题识文字,并进行梳理、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吴昌硕的交游情况和印学思想的认识。


篆刻家在编辑出版个人印谱时,倩师长、前辈与业内名家书耑、作序,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吴昌硕《削觚庐印存》即由其师杨岘书谱名、题识与赋诗。因吴昌硕卓越的艺术成就与其在印坛上的崇高地位,时人亦乐于倩吴昌硕题识。


吴昌硕诗、书、画、印四绝全能,享誉海内外,其中尤以篆刻成就最巨,对后世印坛产生深远影响。然吴昌硕以创作闻名,并无印学专著或专题文章存世,以阐述其创作思想和印学理念。因此仅能通过其印章边款、印谱序跋、论印诗等文字略窥其印学思想之一二。印章边款篇幅较小,虽有精妙之语,但难以深入论证。论印诗词又有流于辞藻、以文掩义之弊。相比之下,印谱序跋是最能体现其印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吴昌硕作为晚清民国时期印坛巨擘,曾为许多友朋同道、门生后辈所辑或所藏印谱题识,其中以署扉最多,并有序跋等长篇文字,亦有题诗、题词、观款等。从这些题识中,不仅能够了解吴昌硕交游情况,而且其对他人印作的品评,亦包含了吴昌硕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吴昌硕强调临摹秦汉玺印,重视用刀,注重篆法和章法,扩大印面文字取法范围,将古陶、封泥、瓦甓、碑额等文字入印,追求苍茫雄浑的艺术风格。


吴昌硕的印学思想是在其长期篆刻创作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其印学思想与其创作表现高度统一。因无专门理论文章存世,以往对吴昌硕印学理念的研究多从其篆刻作品本身入手。但作品终究无法代替文字。对吴昌硕印谱题识的梳理,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后人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吴昌硕对篆刻艺术的思考和探索。看似零散的印谱题识所具有的资料价值不容忽视。


摘选自:张学津《从吴昌硕为他人印谱题识看其印学思想》





◎ 西泠印社甲辰秋季雅集系列活动在杭举行

◎ 2024《西泠艺丛》第十一期导读

◎ 美德嘉行 流风不泯——西泠印社新入藏捐赠品网展(二十八)





西泠印社
保存金石 研究印学 兼及书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