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印学(4)——金石学史与印学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文化   2025-01-23 17:02   浙江  


征稿启事

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金石学与印学领域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为了更好地促进“金石学与印学”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2025年西泠印社秋季雅集期间,将举办“大印学(4)——金石学史与印学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范围包括:

1.古金石学史重要事件研究;

2.古玺印学分类断代专题研究;

3.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古器物学相关研究;

4.金石学史中铭刻学、传拓学、题跋学传播研究;

5.古金石学、古玺印学之名家人物事迹研究。

投稿请紧密结合上述征稿主题。


本届研讨会采取定向约稿与公开征稿相结合的形式,邀集印学界同人进行研讨交流。研讨会特设优秀论文评奖程序,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机检查重和公示等程序,选出入选论文不超过50篇(其中一等奖不超过2篇、二等奖不超过6篇、三等奖不超过12篇),编入《论文集》并正式公开出版。


本次研讨会另设学术评奖入社,从一等奖论文社外作者中,产生本年度学术评奖入社提名名单。在三轮评审的基础上,设现场答辩审核,参加人员为经评审提名的一、二等奖论文社外作者(合作论文一般由第一作者参加答辩)。


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人踊跃来稿。来稿请于2025年5月31日24:00前发至电子邮箱:xlyscyc@126.com;或寄至以下地址(请注明“大印学(4)研讨会投稿”),具体征稿要求详见后附说明。如有未尽事宜,敬请来电来邮垂询。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西湖文化广场32号5楼西泠印社社委会

邮编:310014         收件人:艺术创研处

电话:0571-85812073

E-mail:xlyscyc@126.com


西泠印社

2025年1月



附:征稿论文要求

一、来稿论文以.doc/.docx格式电子版为宜,篇幅不超过1.5万字,请附300字以内中文提要及3-5个中文关键词。若有课题资助背景,请标明课题项目名称及代码。谢绝已发表论文(网络发表视同公开发表)。


二、来稿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凡参引他人观点,一般应引用原文,以双引号标出,并在注释和参考文献中详细标明出处;使用他人整理发表的文献、图版和数据资料者,亦请在注释和参考文献中相应列明。


三、凡文章中引用文献者,均需注明责任者、著作方式、文献名、版本、页码等,现代出版物,必须以版权页著录信息为准。请注意著录关键信息准确、全面。其中,朝代建议用六角括号,国别建议用方括号,版本信息一律只写到年份,不用具体到月份。具体规范如下:

(一)引用专著

例1 许逸民著:《古籍整理释例(增订本)》,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5页。

例2 〔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39页。

例3 〔唐〕卢照邻著,祝尚书笺注:《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

例4 [意]吉奥乔·阿甘本著,蓝江译:《荷尔德林之狂:寓居生活编年史(1806—1843)》,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版,第230页。

(二)引用论文

例1 荣新江:《从列宁格勒到圣彼得堡》,《文史知识》2023年第6期,第76页。

(三)论文集等文献中的析出文献

例1 林如:《20世纪上半叶私家印章收藏之特点研究》,西泠印社编:《西泠印社第七届“孤山证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年版,第813页。

(四)直接引用古籍

例1〔唐〕许浑撰:《许用晦文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

例2〔宋〕宋黄撰:《宋黄宣献公周礼说》,清道光九年(1829) 刻本。


四、论文图版切勿图文混排。请按图版在文中的出现顺序分别编号(图1、图2……)、以jpg文件格式保存,并将图版编号标于文中相应位置;文末另请列明图版序号和图释说明。为确保图像资料的准确性,所提供图版均请详细标注尺寸信息和资料来源。如文中插入图版、符号或外文较多,请同时提交该论文的pdf版。


五、来稿时,请随附作者供职单位、职衔、通讯地址、邮编、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并请提供作者专业简历和既往学术成果发表情况。


六、来稿论文请随附《论文原创性声明》并签名(可扫描或拍照后提交电子版),格式如下:




供稿:西泠印社社委会艺术创研处

编辑:陈榕



◎ 西泠印社甲辰秋季雅集系列活动在杭举行

◎ 2025年《西泠艺丛》第一期 顾廷龙书法艺术研究

◎ 美德嘉行 流风不泯——西泠印社新入藏捐赠品网展(三十一)





西泠印社
保存金石 研究印学 兼及书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