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减轻各行业的税务负担,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制度,使金融企业避免了重复纳税等问题,但营改增实行的过程中也为金融企业带来了较多风险。本文对“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税务风险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来源:原文发表于《现代经济信息》2024年第38卷第5期
作者:吴家鸿,现供职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审计局广州分局
图源:千图
在“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的税率变成了6%,与营改增前相比,税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尽管在营改增全面实施后,金融企业的一些进项税可以被抵扣,但在实践中,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依然存在着问题。此外,金融企业还面临着一定的税务风险,因此,企业要加强防范税务风险。
“营改增”对金融企业的积极影响
增值税是一种按产品和服务的增值额征收的消费税,相较于营业税,增值税更为透明公正,能够减少税负的不合理分担。
首先,增值税具有阶梯式扣税机制。金融企业作为中介服务行业,其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在征税过程中有可能经过多次交易。增值税采用阶梯式扣税的方式,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减少了金融企业的税负。
其次,增值税可以抵扣进项税。金融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成本,如购置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并支付相应的增值税。增值税政策允许企业将购买发票上的增值税作为进项税进行抵扣,减少了实际需要缴纳的税款金额,降低了金融企业的税负。
最后,增值税还可以推动金融企业的发展。增值税的征收方式使得金融机构能够享受到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减免政策,激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这有利于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也具有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营业税改增值税对金融企业税负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减少了重复征税的情况、允许抵扣进项税以及推动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上。这样的改革有助于提高金融企业的竞争力,并使其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营改增”后金融企业面临的风险
(一) 成本上升风险
在“营改增”之后,金融企业的重复征税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要想让企业真正地减少税负,还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改进。随着“营改增”的实施,金融企业中所涉及的许多业务都会出现进项税抵扣的情况,因为该操作不同于其它增值税的核算方式,在大多数业务中,金融企业的许多费用都无法取得相关的增值税发票,无法进行抵扣,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二) 税收不遵从风险
税收不遵从是一个相对于税收遵从的概念,它既包含了有意的不遵从,也包含了由于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的疏忽大意、计算失误、对纳税申报要求的误解而造成的不遵从。“营改增”实施后,金融行业的税收不遵从风险主要体现在:
第一,会计处理方式与价税相分离。增值税需要价税分离,但是一些金融企业存在定价机制还不够完善、技术与方法还不够科学的问题,这些都会对每一个会计结果与会计报告的精确度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二,业务量过多所导致的税收抵扣不遵从。发票和金融企业的业务量都很大,但是增值税实行的是链条抵扣的方式,所以在发票的开具、使用、管理、抵扣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法律法规。因此,金融企业必须保证能够及时、合规地开具发票,并取得可抵扣的发票。
(三)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风险
增值税发票是是企业缴纳增值税的重要依据。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虚开和伪造发票,发票信息不准确,发票管理记录不全,是最常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问题。与销售发票相比,增值税是一种以链条为基础的抵扣方式,对发票的管理更加严格,违法的后果也更加严重。对于非法转让、转借、虚开和代开的行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使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更要避免因发票管理松散、粗心或管理意识淡薄、主观认识不足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四) 因核算不规范导致的税收风险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项目,应分别核算不同税率项目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目前,金融企业若不能分别提供清晰、“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研究准确的核算资料,将面临多缴纳税款的风险。
(五) 外部监管风险
“营改增”实施后,金融企业不仅要应对原有的大企业风险管理,重点税源监控外,还将面临多项外部监管风险。例如,重要客户伪造虚假资格,享受税务机关给予高新技术企业、残疾人企业等的税收优惠及政府补助应纳入而未纳入征税科目、不计或少计收入等违规避税手段,应避免在税务稽查处罚中遭受波及,类似的违反增值税发票管理的做法都可能使得金融企业处于违法甚至面临刑事处罚,从而使得外部监管风险要素急剧增多。
“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税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 纳税成本高
实体经济是金融企业运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发展前景会对金融企业的收入产生影响。因为当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实体经济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升级和转型,这就造成了金融企业的收入下降,而且其价值增长的幅度和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金融企业增加物力、人力和财力来维持经营。“营改增”后,取消了营业税的缴纳,同时也调整了税率基础,根据营改增的相关规定,金融企业要按照6%的税率来缴纳增值税,较5%的营业税增加了0.66%。因此,“营改增”后金融业税负可能是增加的。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营业税属于“价内税”,而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同一种产品,对应税业务的核算要进行价税分离,这就需要对原有的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改革,改革的成本将显著提高。同时,当前金融行业内竞争加剧,部分金融企业持续降低的盈利能力,也是造成纳税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此外,对金融企业服务价值增值部分的税收,综合起来就造成了金融企业纳税成本的提高,各种因素都对金融企业造成了一定的风险,这也是影响金融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
(二) 企业抵扣能力弱
在增值税的纳税限额计算时,部分金融企业采用“销项税-进项税”的方法,从实践上看,该方法更适合于非金融产业,如服装业、百货业、餐饮业等实体产业。在实体行业中,在运营流程中,原料采买、人力资源等必要开销都可以进行税款抵扣。而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利润获取的方式是:在进行投入后,通过人为操纵资本,跟随社会行进,最终获取利润与本金。这也可以被理解为,资本进行自我价值提升,而不是在市场中进行某些活动,从而提升价值。同时,人工成本在金融企业的运营成本中占比较大,而这部分费用无法通过进项税额抵扣。由此可见,金融企业在发挥其价值属性时,很难获得税制规定中的抵扣权限,即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很难获得这一优惠,应缴税款抵扣金额较低,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企业要缴纳更多的税款。综上所述,从进项税角度来看,金融企业税款抵扣能力较其他企业差,加上纳税成本高,使企业产生了增值税纳税负担增加,本来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改增成了企业不应承受的负担。
(三) 纳税筹划缺位
纳税筹划并不是一种偷税避税的行为,它是指对涉及纳税的业务展开一系列的计划,从而形成一套运作方案,以达到节约缴纳税款的目的。在我国税务领域中,关于纳税筹划的操作方法有很多,比如,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等,但因为纳税筹划本身存在着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不清问题,所以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许多金融业务的纳税筹划都需要从业务前端进行全流程统筹考虑,这就要求业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税务知识,财务人员也要充分了解业务流程,才能确保税务筹划有效融入到具体业务中。值得注意的是,纳税筹划是一种确定性质的手段,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金融企业要不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加快培养既懂业务又懂税务的复合型人才,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纳税筹划,降低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一) 加大增值税缴纳方式研究力度
金融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认真学习当地税务部门下发的各项税收文件。因为很难用“销项税—进项税”的方法得到扣除额,所以可以用减少销项额的方法来减少纳税额,也就是从每月的角度来减少纳税额。自营改增实施以后,企业一直在对怎样降低纳税额度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净利润。金融企业对利润获取能力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这一规律来调整销项税与进项税,从而进一步减少自身的税务压力。此外,增值税缴纳是有优惠政策的,通过对优惠政策的利用,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以纳税优惠政策为出发点,基于金融企业经营目标,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出企业怎样才能利用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投资业务是金融企业的主营业务,要根据当地税务部门发布的优惠政策,对企业的整体税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
(二) 充分掌握营改增税收政策
金融企业的税务人员如果不能完全理解营改增税收政策,就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因为对税务工作缺乏深入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甚至是违法的行为。所以金融企业要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让他们对营改增的税收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通过对税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进行实际应用训练,政策培训内容要围绕政策进行。为了更好地为工作服务,开展税收政策学习之前,需要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测试,了解工作人员的具体学习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在指导员工掌握政策的同时,也要让能力强的员工帮助能力不足的员工,从而提升整体水平和能力。
(三) 建立增值税管理机制,优化业务流程
针对“增值税专用票”的特殊性,金融企业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做好增值税发票的利用与收集工作,尽快建立和实施较为完善的增值税发票管理与风险管理体系,组织财务、税务、信息、法律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增值税手册进行修订。建立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规范发票的每一个操作步骤,由专门人员负责,并定期进行审核。企业要将增值税的税务风险与业务流程相结合,对增值税的税务风险进行彻底的梳理,做到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分离,着重防范错误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不定期地对发票进行抽检,对冲正发票、作废发票进行重点关注,及时评估并核实监控指标中的异常发票,预防不正当发票管理风险。根据经营活动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前瞻性的纳税战略。金融企业要梳理和分析自己的业务流程和收入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改造和业务调整,并结合增值税和其他税种进行纳税筹划,使自己在享受最大程度的税收优惠的同时,尽可能地规避税务风险。
(四) 强化流程控制,切实防范经营风险
对金融企业来说,面对着服务群体众多、规模不等的情况,要做好税收的内控工作,就要强化管理。因此,加强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对金融企业的税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之前,可以采用引入并完善增值税管理体系、规范涉税业务流程、完善内部税务审计等方式,对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进行强化,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在工作中,由检查人员进行监督,及时修正偏差,防止差错发生。在事后,要对内审人员进行考核,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升内审管理的针对性。加强对与增值税有关的业务的监管与控制,以保证增值税发票的正确使用、进项税的准确抵扣、增值税的准确计算。及时付款,防止非法行为的发生,保证金融企业的合法经营与管理。
(五) 提升金融企业智能服务水平
智能服务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向使用者提供高科技的服务。由于金融企业要面对各种金融风险,就需要企业本身拓宽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内容质量,对自身业务进行信息化与智能化改造。除互联网外,大数据还可以促进企业的智能化。大容量快速信息计算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扩展自身业务,也可以计算营改增后纳税问题应缴数额,提高了企业整体算力。智能服务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对既定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与运算,协助金融企业开展精准服务。总之,以金融企业智能化服务为目的,其实就是要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以此为基础,对员工进行全流程的技能培训,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在运营中的支出,降低增值税缴纳税款,从而将风险影响降至最低。
结语
为更好地防范金融企业的税务风险,企业可通过加大增值税缴纳方式研究力度,充分掌握营改增税收政策,建立增值税管理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流程控制,切实防范经营风险,提升金融企业智能服务水平等方式,使企业财务人员充分熟知相关政策,提高金融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防范能力,保障企业资金安全,促使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转载事宜及商务合作:Mongoose_Report(添加好友请备注机构及姓名)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