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新的历史功绩——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合龙!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正在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既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一片片绿色不断延伸、扩展,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越筑越牢。
3046公里,这是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周的长度。
2024年11月28日10时37分,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在和田地区于田县万花园防沙治沙区,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空白区被栽上树苗,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合龙。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超过33.76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约50毫米、蒸发量却在2500毫米以上,被称为“死亡之海”。自1978年以来,新疆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在风沙危害区域累计植树7000多万亩,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形成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剩余285公里空白区域集中在沙漠南部风沙危害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
2023年1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打响。历经一年多艰苦奋战,2024年11月28日,空白区锁边任务圆满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完整的绿色屏障。
空白锁边任务涉及全疆3个地州的6个县,分别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和田地区皮山县、策勒县、于田县和民丰县,喀什地区叶城县。其中,和田地区任务量最大,4个县共需完成220公里,涵盖光伏治沙、生物治沙、工程固沙等。
俯瞰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成形的防沙林带。苏鑫/摄
俯瞰位于叶城县的20万亩生态林基地。邹懿/摄
空白区锁边任务完成的那一刻,见证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创造的这一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植绿缚沙 筑起环塔生态屏障
初冬时节,位于民丰县的新疆尼雅国家湿地公园内,白天鹅与野生水鸟结伴嬉戏,时而振翅,时而掠水;不远处的庭廊里,三五成群的市民或休憩闲聊,或拍照打卡。
县城外,民丰县尼雅河北岸后河坝防沙治沙区,挖坑、栽种、浇水……工人们正忙着种植耐旱、耐寒、耐盐碱的作物——沙枣树。远眺,已铺好的草方格犹如一张张金色大网,缚住了流动的沙丘;近观,新栽种的沙枣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过去可不是这样。当地流传这样的俗语,“和田人民苦,一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民丰县安迪尔乡繁荣村村民排尔哈提·麦麦提敏回忆,那时候,开春沙漠起风,锅里碗里都是沙子。风停后,门都被沙子堵上了,得用力推开。
风沙不仅影响生活,还破坏农业生产。“风沙大的时候,长出新绿的庄稼、果蔬被打得光秃秃的。”同样生活在繁荣村的排尔哈提的表弟努尔艾力·麦麦提说。
历史上,民丰县为摆脱风沙威胁,曾沿尼雅河畔一次次向南退却。策勒县城更是因风沙侵袭被迫3次搬迁,20世纪80年代初,流沙一度逼近到距离策勒县城仅1.5公里处。
防沙治沙,迫在眉睫!但想缚住“死亡之海”,难度很大。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面积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三省面积之和;沙漠风速可达8级以上,流动沙丘面积约25.84万平方公里,且极度干旱。一直以来,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其庞大的面积、流动的沙丘和恶劣的环境,考验着人类,是我国防沙治沙事业的巨大挑战。
1978年,我国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这项工程从东北、华北贯通至西北新疆,在万里风沙线筑起一道绿色屏障。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据统计,截至2023年,新疆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1.03%提高到目前的5.06%,人工绿洲面积由6.5万平方公里增至目前的10万平方公里,增长约54%;2022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新疆荒漠化土地减少1956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242.82平方公里,实现“双缩减”。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
自那一刻起,新疆各地积极行动、协同攻坚,掀起集中会战、鏖战沙海的新高潮。一年多的奋战,新疆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域绿色屏障合龙为目标,开展了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形式多样的“沙漠锁边”,探索出于田“梯田治沙”、沙雅光伏发电抽水治沙等一批因地制宜治沙新路径。
黄沙退去,绿色重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大变样。
“生态林里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多得很。到了夏天,不少结婚的新人来这里拍摄婚纱照。”叶城县20万亩生态林基地负责人马木提•阿布拉说。
风沙小了,排尔哈提和努尔艾力共同种植了红柳、梭梭、四翅滨藜等植物,“2023年种了500多亩地,收入60多万元。”
绿进沙退 打造沙漠边缘“绿色长城”
2024年12月初,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昔日连绵起伏的沙丘,已被长势旺盛的一行行红柳、梭梭等沙生植物代替。
“我们采取混交种植模式,2024年在这里种了万亩红柳、梭梭、四翅滨藜等沙生植物,在红柳和梭梭根部接种了肉苁蓉,长势都特别好。”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说,不到一年间,示范区新增治理面积近3万亩,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打响以来,和田地区不断探索防沙治沙经验,根据遭遇的沙情、风害不同,总结出7种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防沙治沙“和田模式”,“梯田式”治沙就是其中一种。
于田县是和田地区受风沙侵袭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任务最为艰巨的区域之一,全县锁边空白区域达76公里,约占塔克拉玛干沙漠285公里锁边任务的27%。“为锁住沙漠,于田县探索出‘梯田式’治沙模式,就是将沙丘从低到高分成梯田的形状,在沙丘高的地方及坡面铺设草方格,在平坦的地方栽种红柳、梭梭等沙生植物,同时发展沙产业。”于田县副县长努尔艾合买提·依孜巴克说,于田县适合采用“梯田式”治沙模式的沙漠面积约3万亩,目前已治理1.1万亩。
2024年10月,叶城县完成空白区锁边任务。叶城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麦麦提江·吐尔逊介绍,为了更好地完成8500亩工程治沙,3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与群众一起铺设草方格沙障,一个多月就完成了24公里空白区锁边任务。“下一步,我们还将在草方格沙障旁建12.5公里的防护林带,周边的光伏项目也即将施工,这些都将进一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光伏治沙也成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一大利器。
在距离策勒县城12公里的策勒县国家电投旭元策勒光伏电站,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电板整齐排列在沙漠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夺目。
新疆丝路旭元新能源有限公司在策勒县新能源产业园建设的1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平均发电量2.57亿千瓦时。“光伏板能有效减弱沙漠流动,其遮阴效果能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有利于沙漠植被生长,改善生态环境。”新疆丝路旭元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满银说。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洛浦县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引进大型中央企业,种植了狼尾草、荒漠草、苜蓿、骆驼刺等10种耐旱作物,实现超万亩连片沙地的防沙固沙与绿化覆盖。
每年春、秋两季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和田已持续了46年。46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田地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防沙治沙、植树造林、湿地生态恢复等工作,每年来和田越冬的候鸟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达300余种。”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阿不来提·买买提说。
绿富同兴 在防沙治沙中实现多赢
纵横交错的林田里,果木葱郁繁茂;鳞次栉比的大棚里,蔬菜水果长势喜人;水碧山青的湿地公园里,珍稀动物徜徉其间……如今,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沙漠旅游等沙产业,正成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城市经济发展一大亮点。
2024年12月10日,天刚蒙蒙亮,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塔吾哈孜村村民艾则孜·买提肉孜便来到2024年新开垦的沙地。
艾则孜2024年36岁,2009年开始在8亩红柳根部接种肉苁蓉,眼见治沙与经济效益都不错,2014年他牵头成立了于田县塔吾哈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24年又在尚未锁边的空白区开垦沙地,种了15万棵红柳和梭梭。“我们合作社现在种了950亩地,按照每亩260公斤的产量计算,每亩收入能达2600元。”艾则孜说,如今,塔吾哈孜村30%的农户都在种肉苁蓉。
沙漠里还有近6万亩的玫瑰花田。每年5月,一丛丛粉紫色的玫瑰花肆意绽放,将原本荒芜的沙漠装点成如梦如幻的浪漫花海,经过精深加工的花茶、花酱、精油、食品、工艺品等百余种玫瑰系列产品,鼓起了当地群众的腰包。
2024年,于田县玫瑰花亩产180余公斤,亩均效益3500元至4000元。此外,全县肉苁蓉种植面积达21.4万亩,亩产190公斤左右,亩均效益2000元左右。“在于田县,大芸、玫瑰花相关合作社达40余家,培育龙头企业3家,带动就业1万余人,真正实现了绿富同兴。”贾存鹏说。
工人在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晾晒玫瑰花。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死亡之海”正变身“希望之海”——
新疆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2019年投资10亿元在沙漠建起的1000座高效节能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西瓜、甜瓜、草莓、樱桃等果蔬,年产值约2.4亿元,带动13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间接提供就业5000余人;
和田域见疆来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养殖池内,来自成都的银鳕鱼、鲈鱼、黑鱼、黄河鲶鱼、胭脂鱼、锦鲤等珍稀水产尽情畅游。该公司2023年年底成立,目前已建成56座现代化养殖池,养殖6万多尾珍稀水产,产量将达280吨,产值有望突破5000万元大关;
和田域见疆来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在投放鱼食。汤永/摄
中广核和田地区洛浦县万亩沙漠治理项目基地,每年可新增干草饲料供应约3000吨,可满足400头牛或5000只羊的饲草要求,带动了农户和养殖企业收入。
沙患变沙利,黄沙变黄金。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合龙后,新疆将继续采取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举措,巩固提升锁边成效。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特色沙产业,促进沙漠周边农民稳定增收。
(拍热扎提·阿不都/文)
来源:《今日新疆》2024/24
编辑:杜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