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透明是个大问题

文摘   2024-07-30 08:23   新西兰  


假如你有一笔闲置的资金可供投资用,想要挑一家公司伴随成长,你会在意哪些细节?

按照我之前金融搬砖的经验,最重要的是“透明”。

什么是透明?就是所有大股东掌控的信息,包括大股东自己的信息,是同步于任一小股东的。

举例1,债务。

我以前去过不少上市公司调研,它们的投机性债务主要聚集在表外,即不体现在上市公司报表内(生产性债务)。

这样就导致很多投资人,如果只能获得“部分”公开数据,是无法对企业的偿还能力做准确判断的。

事实也确实是表外“看不见”的债务终将拖累表内的现金流。

有意思的是,把这个概念推及至宏观,债务的透明亦相当重要。

专家们不断重复一点——“中央举债空间很充足”,我之前已经驳斥过——大错特错。

因为如果把隐性债务(不仅是发债城投,还包括不进入公开市场的城投,以及部分地方生产性国企和公益性机构-因为它们也替地方背了一部分债)统统算进去,这个规模是惊人的。

意味着,表外“看不见”的债务,会吞噬表内财政的空间。

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信号,就是债务期限拉长。

为什么?

因为它和降息一样,都能使得债务人的现金流名义上变得“宽松”一些。但代价是,让债权人的利益受损。

想一想,这两年,这个场景有没有反复出现?

这个信号告诉我们,广义总债务的空间其实非常有限。

关键点不在于央地之间,这只是另一种惯用的叙事手段,关键点在于....

总之,作为一个宏观投资人,你并不清楚广义总债务的具体规模,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公开数据可以给你查询到,这就像极了上市公司的表外你也查询不到。

不透明大家只能盲猜,有时候你不能怪投资人过于悲观,因为投资人不希望自己被蒙在鼓里。

透明=信任,不透明=消耗信任。

你想要大家信任,获得更多投资,你就先得透明。

举例2,大股东究竟从公司转走了多少钱?

这又是一个晦涩的地带。

同样在过去上市公司的调研过程中,我看到了五花八门的大股东套现秘笈。

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就是对外投资,无论是收股权还是大笔固定资产。

这种操作,听起来似乎公司的前景不错,但实际上是在掏空未来,把财富转移至个人口袋。

有意思的是,这里我就不能像例子1一样继续往上有意思了。

但这两个例子都告诉我们透明的重要性。

然而,没有监管机制保证,大股东自己是不愿意主动透明的——他们觉得自己在身份上就优于小股东和员工,无需向你们公开。

而且也担心一旦公开,现金流就会发生逆转,小股东和员工的诉求就将鼎沸——比如员工会发现自己的996实际上是肥了别人,搞不好会罢工。

大股东最怕的,就是这一幕。

因为所有的现金流稳定,最终还是要依靠小股东、员工的“忍耐力”。不然就会发生现金流风险。

既有的阶层格局,也会被重置。


来点实际的

一本像镜子的书:实在太像了

欢迎加入星球,大量书籍、研报和吐槽——

新西兰漫游记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 and not everything that\x26#39;s counted truly cou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