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书检韵 | 我从检的乡村之路
政务
2025-01-03 18:52
河南
2020年,我怀揣着梦想踏入大学校门,那时的我,对法律充满了敬畏与向往。在大学的课堂上,我开始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汲取着法治的养分。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法治事业的崇高追求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毕业后,我作为选调生成为获嘉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员。8月26日,我如期到获嘉县委组织部报到,之后按照组织的安排,我来到照镜镇人民政府工作,成为了陈固村村委会主任助理。从“象牙塔”到“田野间”,从“学校门”到“千万家”,意味着自己从大学的教室步入农村的广阔天地。两个多月以来,在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逐渐由一个农村工作的“旁观者”变成一个“参与者”。同时,两个多月的农村基层工作经历让我感触良深,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不仅要做到“身”在基层,更需要做到“心”融基层。
乡村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工作是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开始参加工作,进入到全新的环境后,我认识到,这是一个人在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发生蜕变与进步的重要时期,只有积极地调整心态,坚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开展工作时才会态度端正、认真热情。基层选调工作的开始,不仅仅是从学生到公职人员身份上的转变,更需要去面对处理新的挑战和考验,履行担当好陈固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职责,快速完成角色转换,进入工作状态。“处处留心皆学问”,驻村工作期间,通过向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请教处理问题的经验方法,不断地与群众沟通交流、查阅完善村档户档,我开始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陈固村的各项基本情况也逐步掌握。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强则国家强,乡村安则天下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为适应新环境、新工作,应对新挑战、新要求,我认真参加2024年新录用选调生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参加全国初任公务员培训期间,通过近距离、面对面地和县里其他岗位的同志一起开展交流,也收获了很多具体的实践经验:例如,在对待情绪激动的群众时,首先要注意平复安稳他们的情绪,再去摆事实、讲道理、做工作,效果会更好;在工作任务较多或者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要分清楚轻重缓急,优先确保重要紧急的工作不出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既要按上级的要求推进工作不走样,又要考虑老百姓合理的利益诉求,所以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开展工作谋划和落实。我也逐渐认识到,对于初出校园的我们,要想推动一村一域之发展,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仅凭一腔热情和一己之力还远远不够。
乡村是一个“调色板”,最能描绘出新气象;乡村是一块“军容镜”,最能折射出新内涵。“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基层工作的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老百姓最淳朴、最善良,他们看重的就是诚心诚意的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宣传党的利民好政策,还是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进行小麦奖补项目、省外务工交通补助和教育帮扶雨露计划等资金的申报,还是引导帮助本村困难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申请,时时处处、一枝一叶,都能够彰显基层干部为民助民的诚心。期间也有遇到过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但当我抱着一颗事无大小、积累点滴的心,真正沉下心、耐住性与群众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地寻求村干部的帮助后,我欣喜地发现群众会对自己微不足道的工作和付出产生认可,这正是来自工作的获得感。两个多月的工作实践以来,我及时纠正完善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认真汲取经验教训,通过不断地思考和积累,力争让自己在追求求真务实、灵活高效的工作作风中更进一步。
乡村是个大熔炉,要在“淬火”中炼;乡村是个试验田,要补“精神”的钙。“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选调基层是磨炼意志、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的最佳时期,通过驻村工作的开展,也暴露出自身的很多问题。例如,对农村工作认识不够,处理群众问题方法单一、应变能力不强,文字写作功底亟待提升,如何把所学法律知识结合检察院工作运用到农村实际中思考不够等等。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改正,不断地提升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克服本领恐慌。展望未来的两年,我将更加珍惜基层锻炼的机会,保持热爱并勇于承担驻村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责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发展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