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新双高”建设成为了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和产教融合质量的重要目标。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新双高”实施方案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新双高”计划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挑战与新要求,深入剖析当前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点,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最后结合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具体做法探究“新双高”背景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路径,旨在为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新双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面对新时代“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新要求,高职院校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新双高”建设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和产教融合质量的关键。
一、“新双高”背景下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
建设的核心要点
随着职业教育“双高计划”的推进,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成为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竞争力的核心任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并非单一维度的提升,而是涵盖整体性与全方位性的系统工程(如图1),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塑造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需求的卓越师资力量。
图1.“新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
建设的核心要点
(一)整体性
团队结构、知识技能体系及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应具备较为合理的团队结构,从专业角度看,需涵盖学校所设各个专业领域的骨干教师,形成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格局。教师主体应具备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不仅需要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及时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前沿理念技术。在技能方面,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强调教学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与协同作用。从课程设计环节开始,教师要依据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特点,制定系统的课程教学大纲与计划,将专业知识、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培养等目标贯穿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氛围感和参与度。
(二)全方位性
教学能力、职业素养及社会服务的全方位性。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性与全方位性要求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水平教师队伍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院校教师需全方位提升课堂教学掌控能力、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及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全方位提升师德师风素养、教师行业素养及跨文化交流素养;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合作、社区教育培训、行业标准制定等服务工作。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构建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职业院校实现“双高计划”目标,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双高”背景下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
建设的现实困境
在“新双高”背景下,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还有一定差距,主要面临的现实困境如图2。
图2.“新双高”背景下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
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引聘有难点,来源渠道较单一
受到办学层次、教育类型、社会影响等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聘方面存在明显劣势。特别是在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方面,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目前教师最主要来源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此群体虽有扎实学科知识,但普遍缺乏工作经历和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固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需求较难满足。此种教学环境下,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行业体验和前沿的技术视野,这也使得职业院校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二)教学方法偏传统,创新意识待提升
部分职业院校教师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灌输式教学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对新型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不够熟练,缺乏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多依赖传统的板书或PPT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索与思考的机会,难以深入理解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实践教学环节形式较为固定。常常是教师先示范操作步骤,学生按部就班模仿,较少鼓励学生自主尝试,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方式传统且单一,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基本技能的重复操作。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发展动力不够足
职业院校在教师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和薪酬分配机制。如职称评定体系不合理,过于侧重科研成果与论文发表,忽视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成果、企业实践经历以及对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贡献;薪酬待遇缺乏竞争力,职业院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整体相对不高,且增长幅度有限。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在科研项目奖励、课时费等方面都存在差距,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使教师在经济压力下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与自我提升。
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难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表彰奖励机制不完善。对于在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缺乏及时且有力度的表彰与奖励,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难以形成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师在工作中逐渐丧失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培训进修机会少。学校较少提供充足且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教师难以接触到行业最新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同时外出进修名额有限,教师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需求,限制了自身发展动力。
三、“新双高”背景下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
建设的路径探究
“新双高”背景下应该以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为引领,结合工匠引领工程与双能驱动工程推动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构建(如图3)。本文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轻院”)为例阐述“新双高”背景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路径。
图3“新双高”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团队建设路径图
(一)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培养具有劳模精神的“最美轻院教师”队伍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多措并举打造“四有”教师队伍
山轻院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多措并举打造“四有”教师队伍。一是大力开展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础;二是积极搭建多元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组织内容丰富的理论学习和专业的教育培训,以教师沙龙、名师课堂等为主要方式,为教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提升途径,推动教师更好履行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责任。
2.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构建师德建设长效保障机制
山轻院以构建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为核心目标,多管齐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首先,着力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构建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协同联动的长效机制,让师德考核全面渗透到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工作以及社会服务实践的全过程之中,并将师德表现关联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以及评优奖励等关键环节,以此形成对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激励与约束。其次,积极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聚焦教师诚信领域展开严格的惩戒与精准评估,重点整治师德失范与学术不端等突出问题,秉持师德违规“零容忍”的坚决态度。最后,全力构建多元化的师德监督体系,着重强化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状况的监察监督力度,以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有效预防和遏制师德失范行为的发生,从而为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有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工匠引领工程”,引聘和培育行业领军人才
1.创新育才与创新引才相结合
高职院校要将基础性要求同特色化发展有机结合,以骨干教师培育为基点,构建“专业型”与“技能型”并存的育才模式,分类培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带头人和技术技能大师。面对引才难的实际状况亟须转变思路、开阔视野,遵循“刚柔并济、灵活定薪”的原则,跳出从国内应届毕业生中公开招聘专职教师的传统框架,将人才引进视野延伸至全球范围内的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使其学术智慧与教育热忱得以汇聚,从而构建起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教师招聘新格局。
山轻院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围绕双师素质提升和青年教师培养两个重点方向。一方面通过校企互派师资、建设教师企业工作站等形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专业建设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通过高素质师资队伍带动教学质量提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搭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同时坚持长期招聘与柔性引进相结合,一人一议量身定做引进待遇和目标任务,灵活采取薪酬制等分配方式,充分发挥其在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创新团队与骨干教师相结合
职业教育师资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因此高职院校应突破团队组建的物理壁垒,支持鼓励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以及技术服务团队,加强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整体提升“组团式”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山轻院获批智慧校园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高等学校数字化创意设计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省市级科研平台,省级名师工作室、教育教学创新团队8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任教教师中先后有20余人次荣获“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专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三)实施“双能驱动工程”,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山轻院紧贴地方产业办专业,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始终坚持加强校际间、校企间、校政间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主动融入和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我校现有校企合作单位615家,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65个、教育基地8个;校外实训、教学与科研基地等290余个,获批28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试点资质,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获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牵头成立全国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承建“淄博开放大学”,开启淄博终身教育新篇章;另一方面,加强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活动,构建校地联动发展与合作机制。与市委党校等单位开展合作共建,构建“党校+高校”开放办学新模式;“1960”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正式开园,根植区域、对接前沿,加速汇聚办学资源和创新要素;与京东集团等单位合作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打造乡村振兴“山东轻院样板”。
王金晓:系山东轻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齐耕智:系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室集体笔名
如需咨询投稿,活动信息,培训消息,新闻链接,了解职教相关信息等问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小编,小编会解决您的问题。
声明:本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来源标注错误、侵权等问题,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关于我们:
QQ群:23650553
投 稿:mvenews@163.com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