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下职教资源与产业布局匹配的价值、困境与方略——以江苏为例

教育   2025-01-08 17:58   黑龙江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匹配这一命题无论在国家政策界、学术界,还是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业发展实践层面,均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职业教育如何与产业布局,并立足省域层面展开研究。


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特别是从人力资源及“支撑体系”的角度定位了职业教育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但现有研究多是来自职业院校或高等院校一线教师,主要从一线教学实践层面展开,鲜有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及职业教育资源角度研究其与产业布局匹配的关系,更是缺少基于深入调查的实证分析,在学理性与可借鉴推广、可操作性等层面均有提升的空间。


有鉴于此,本文从教育强国的角度,揭示职业教育与产业匹配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价值意蕴,并以江苏省为例,在调研的基础之上梳理了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匹配的困境,尝试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省域实施方案,以期为国家和省域层面的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一、职业教育资源与产业布局匹配的价值意蕴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部署,为职业教育人才资源供给与重大产业布局人才需求匹配的价值意蕴提供了鲜明的时代注脚。


所谓职业教育资源,康宁从社会、文化、政治系统的角度把“教育资源”界定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空资源、制度资源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田秀萍将“职业教育资源”定义为促进职业学习者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发展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要素,如职业院校的数量与布局,专业群、专业、课程等资源的数量与设置等人才培养要素。


所谓“重大产业布局”,本文中是指《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所确定的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纺织服装、机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九个重大产业。


所谓“匹配”,本文特指江苏省内职业教育资源的教育链、专业链、人才链等供给侧与全省制造产业重点(紧缺)岗位人才需求侧交叉点的吻合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探讨其与产业布局的人才需求匹配对提升职业教育人力资源供给,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及职业教育自身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资源供给和质量


职业教育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互动关系,二者协同发展是产教融合的核心体现。职业教育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人才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影响因素。”就内部条件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这种支撑关系的实质是通过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和质量,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人力资源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匹配有助于解决人才市场供需矛盾,有效提升人才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降低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人才强国战略。职业院校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方式及专业设置改革,提升与产业的匹配度,可培养出既能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问题,又具备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撑。这种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助于缩短科研成果的转化周期,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确保产业发展的持续活力。


(二)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


职业教育的产业导向性使其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推动力。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与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保持同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确保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满足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人才,有助于重大产业布局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产业布局的匹配,有助于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通过资源配置与产业布局的优化以及产业链条的信息化技术提升,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进程,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助力。通过政产学研深度合作,职业教育能够缩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路径。


(三)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教育资源与产业布局是否匹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满足制造强国战略,是衡量职业教育是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二者的高度匹配有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其一,职业教育人才资源供给与产业布局人才需求的匹配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产教融合中普遍存在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校企合作不畅等。


其二,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化对职业教育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战略地位的理解,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更新专业设置、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等。


其三,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通过产业梯度培养、人力资本开发等,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此外,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技术技能领域,有利于打破教育的阶层固化,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与地位。

2

二、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匹配的现状与困境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指出,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


作为制造大省、强省,江苏历来重视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和引领作用。2023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居全国第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3%和49.9%,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虽然江苏在产业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资源供给与重大产业人才需求的匹配问题,不仅是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在调研的基础之上,本文对江苏职业教育人才资源供给与重大产业人才需求匹配困境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匹配现状调研


为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落地、落实、落细,根据教育厅工作部署,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牵头,联合省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组成课题组,组织开展了全省职业教育资源与先进制造业重大产业布局匹配现状调研。依据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重大产业规划,课题组以全省职业院校(本科、高职、中职)为主体,选取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纺织服装、机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化工新材料等八个重大产业,主动联系发改、人社、工信等部门,从“主体、要素、功能”的角度,分行业调研全省制造业行业高新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以及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与头部企业的空间布局、生产环节布局(制造、装调、操作、运维)、行业布局等与职业教育资源匹配现状。


根据对全省制造产业重点(紧缺)岗位与教育链、专业链、人才链交叉点分布现状的调研,全省制造业产业经济带(圈)对应职业院校291所,建设了247个关联专业群,开设相应课程1996门,师生比平均18.31;全省制造业行业高新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对应职业院校217所,建设了204个关联专业群,开设相应课程853门,师生比平均16.4;全省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等重大企业对应职业院校151所,建设了161个关联专业群,开设相应课程1550门,师生比平均17.03;全省制造业、行业重点、紧缺岗位(群)对应职业院校236所,建设了255个关联专业群,相应课程数1518门,师生比17.03(表1)。




基于供给侧理论和利益相关利益理论等分析框架,从供给、需求两个维度对当前制造业重大产业生产环节布局下重点、紧缺岗位匹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表2),江苏九个重大产业在制造、装调、操作、运维四个生产环节,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均缺口巨大,且不均衡,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量小,尤其是职业本科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尚缺乏相应合理化供给政策。



(二)现代产业体系下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匹配的现实困境


调研结果显示,江苏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没有实现全面匹配,更不用说精准匹配与深度匹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以及区域发展均衡性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的现实困境。


1.人才资源与现有产业发展需求整体匹配度较低


就产业布局而言,江苏职业教育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人才流动机制不畅、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等体制机制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困境。


一是“供不应求”。多个产业园区无对应职业教育园区或高教园区匹配支撑,已有产业园区对制造、调装、操作、运维等领域人才需求数量规模高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量,职业教育创新实验区在人才培养方面仅仅能够满足沿江产业带、产业园区等所属重大产业人才需求的10%左右。尤其是本科层次的人才偏离严重,多所职业院校均无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比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全省仅三所开办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年培养、培训人才约1500人次,人才供给数量存在较大的缺口,远达不到产业对船舶海工类人才的需求。


二是“供不适求”。从供求关系看,职业教育园区提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无法满足产业园区一些重大产业对本科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从教育与产业的关系看,部分专业确实无法做到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吻合。各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我省的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等产业链的支持较弱,已到了不调整不行的地步。


2.职业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资源不足


江苏是职教大省、强省,职业教育资源丰富,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但也存在地区、行业分布不平衡问题。


一方面, 苏南、苏中、苏北职业院校布局差异较大。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呈阶梯状分布,苏南优于苏中,苏中优于苏北。如苏北经济带先进制造业缺乏集聚园区发挥技术和人才带动作用,滞后于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步伐。


另一方面,当前江苏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仅有一所,整体发展缓慢,在全国处于劣势,导致苏南、沿江经济带地区和特定行业面临低层次职业教育资源过剩、高层次(职教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高层次职业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过大差距,阻碍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匹配,无法提供与产业相匹配的高质量人才,限制了其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


调研显示,江苏职业教育资源中专业设置与重大产业发展战略匹配度不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重大产业目标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结构性矛盾突出,院校间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数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企业在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中发挥作用不明显。


原因在于当前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时缺乏对地方产业的宏观认识,缺乏对地方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人才培养的目的与产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在快速发展的科技环境中,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这种脱节使得职业教育在为产业输送人才时面临挑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3

三、省域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匹配的方略

如上所述,秉持高质量发展宗旨,职业教育有必要主动落实国家、省政府有关产业发展规划与部署,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匹配产业布局,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突破产教融合的困境与瓶颈,为区域产业体系结构优化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为此,须在加强政府政策精准供给、深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及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等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以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操作性强的策略或方案。


(一)加强政策精准供给,推进产教融合制度化


职业教育资源与产业的高度匹配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而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格局,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因此,加强政策精准供给,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制度化保障。


首先,加强省域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联系发改、人社、工信等部门联合,制定全省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政策,构建省、市两级共享共创融通的职业教育与产业资源交互平台。


其次,完善具有省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须畅通科技、人才、教育的良性循环,加快完善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政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对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部省协同推进机制”等。落实国家政策,要通过调整职业院校布局、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举措整合、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利于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布局的匹配度,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再次,健全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匹配的支持激励政策。以江苏为例,重点在于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重大产业规划等政策法规,通过出台“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等。制订并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抵免政策,优先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省级试点认定等。


(二)深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匹配现代化产业人才需求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优势所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职业教育与重大产业布局的匹配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因此,要提升职业院校基础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构建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完善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链。


首先,构建职业院校与行业、产业、企业发展联动的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机制,确保教育内容紧跟产业发展趋势,防止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通过动态设置专业与课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适应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构建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要定期组织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与学校教师共同研讨,开发实际项目,并以此为载体,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技术发展。通过设立企业内部的实训基地、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转化为教学案例等方式,推动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产业环境,保证毕业生的技能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再次,构建基于生产性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组成部分。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倡导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不仅关注学术成绩,还应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以学生企业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评价方式,这将有助于扭转企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刻板印象,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人才的需求。


(三)优化布局,促进职业教育与重大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只有区域,尤其是省域内产业的协同发展,才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全面建设。因此,要构建“联动三域”或“1+3”产业协同推进体系。即以城市为核心,行业为杠杆,职业教育为支撑,企业为重心的“1+3”教育与重大产业协同推进体系。着重推动国家、省级和市级等层面的教育与重大产业联合体的协同发展,以“联动三域”模式将产业园、高等教育(职教)园区、科技园区以及城市中心区域“捆绑式”发展。以此策略旨在充分利用区域内职业教育的潜力,进而激发科技与产业的繁荣。同时,致力于形成一种集教育、研究与产业实践于一体的园区化发展模式。这将有助于塑造不同省份和城市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底蕴。


以江苏制造业的重大产业省域布局为例,应总结苏南地区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上的前沿成果与经验,加速先进制造业的创新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辐射带动苏中纺织服装、生物医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茁壮成长。苏南地区也需应对人口稠密与环境资源压力的双重挑战,通过优化产业的软实力,如加大科研与教育的投入等,以积累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本。这将有力推动医疗器械、工业软件、集成电路等制造业重大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苏北地区应着重改善机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条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接纳产业转移,利用其后发优势,以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飞跃性进步。


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的匹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系统性改革,职业教育将更好地匹配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成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引擎。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聚焦于如何更好地解决现实困境,以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布局的深度匹配,为江苏乃至全国的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34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王新国,陈向阳.现代化产业体系下职教资源与产业布局匹配的价值、困境与方略——以江苏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34):3-9+26.

如需咨询投稿,活动信息,培训消息,新闻链接,了解职教相关信息等问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小编,小编会解决您的问题。

声明:本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来源标注错误、侵权等问题,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制作团队
☀ 主编:鲁彬之  责任编辑:艾格  统筹:刘莉  策划:雨萌  创意:舒洁  审稿:翠丹   摄影:魏道  摄像:崔桠狄  后期:张颖  美工:晓曼  技术:龚俭
关于我们:
  MVE(艾米)即现代职业教育英文单词首字母简称。“强国尚能 关乎你我”——现代职业教育网(www.mve.cn)力求打造现代职教领域第一融媒体矩阵平台:垂直门户网站+移动新媒体+优质在线资源+应用服务,打造职业教育颇具生命力和生态特征的媒体融合、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服务社会,服务到每一个人!我们的宗旨是:让技能成就美好!
现代职业教育网
——强国尚能 关乎你我!
微信号:mvenews
电  话:4006220916
QQ群:23650553
投  稿:mvenews@163.com
网  站:http://www.mve.cn

我知道你在看


现代职业教育网
尚能强国 关乎你我!讲职教故事 传美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