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父亲脑出血躺在ICU,医生说要么死,要么残,对家人不负责任的父亲手机里还有出轨证据,母亲不顾家人反对坚持救人,结果…

文摘   2024-12-21 07:00   广东  

分享生活中的故事,从故事中学会生活

✿ 每 天 7:00 与 你 相 约 ✿


(声明:故事素材来自生活和网络,无不良引导,请理性阅读,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大家好,我是爱讲真实故事的古韵,一起来听今天的故事:

父亲脑出血躺在ICU,医生说要么死,要么残,对家人不负责任的父亲手机里还有出轨证据,母亲不顾家人反对坚持救人,结果…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风雨,但无常也是生活的常态,唯有学会接受并拥抱变化

01

父亲突发脑干出血进ICU





那年,小萍正在上高二。


一天凌晨,叮铃铃,寂静的夜晚被一阵刺耳的铃声打破,小萍一家正在熟睡中,电话却急急响起。


小萍的母亲从睡梦中拿起电话,什么?脑干出血抢救?深圳?……


小萍听到母亲说电话的声音,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起来看到母亲焦急的表情,心里忐忑不安。


母亲放下电话,忧心忡忡地对她说:你爸爸脑干出血,现在在医院,我赶过去,你要上学,就待在家里吧。


还没等到天亮,母亲和姐姐收拾东西,便踏上去医院的路。


母亲和姐姐到了深圳后,她陆续得知父亲正在ICU抢救,脑干出血已深度昏迷,并且肺部出现感染和积痰,呼吸困难,还不得不做了气管切开术。


02

父亲要么死要么残,救还是不救?



第二天,小萍坐高铁也赶到父亲所在的医院。


医院ICU的家属休息室里,气氛非同寻常,家属们异常紧张,或脸色凝重,或悲伤不已。


母亲一直哭,嘴里不停地说着:以后怎么办?


小萍不知道怎么安慰母亲,只好紧紧地抱着她,心里没底:“父亲会死吗?如果残废了怎么办?家里有钱治吗?


这时,医生说:能不能活下来,得看这两天能否醒来,结果要么死,要么残,家属要有心里准备。


小萍对父亲的感情并不是很深。在她记忆中,父亲是个好吃懒做、好赌、挥霍无度、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


小时候,她的父亲是开手机店的,生意不错,应该赚了不少钱,但是,并没有多少钱给家里,只是给一些基本生活费;


而且经常出去花天酒地,夜不归家,照顾家庭的责任全落在母亲身上。


后来父亲还天天去赌,把赚的钱都赌完了,每次回家就与母亲争吵,母亲每次气得流泪,又无可奈何。


为了三个孩子,母亲一忍再忍,默默承受这一切。


那时候的小萍很同情母亲,对父亲恨之入骨。


后来,父亲的手机店开不下去了,去了深圳打工,全家人反而觉得轻松了。


之后,他们与父亲就很少联系,每次就是母亲电话里和父亲要生活费,每次双方在电话里面争吵一番,父亲才不得不给钱。


思绪拉回现实,小萍最担心的也许不是父亲能否救活,而是得花多少钱救他,若是救活了也是残废,以后全家人怎么办?


但毕竟是亲生父亲,小萍想,家人应该不会眼睁睁看着不救。特别是母亲,一直对医生说尽量抢救。


可她叔叔和姑姑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是父亲的亲兄弟姐妹,却对医生说:如果实在没办法,就放弃吧。


没想到,姐姐也同意叔叔的意见,因为姐姐从父亲的手机里,发现了父亲出轨的证据。


那一刻,姐姐气愤地说:这样的人还救来干嘛?他对我们尽了多少责任?难道救活他被他拖累一辈子?


可母亲不忍心放弃,坚持要救,一直嘟囔着:躺在ICU的人是你爸,人还活着,怎能不救呢?


姐姐逼问妈妈:你考虑过钱吗?考虑过我们吗?他以后要是残废了,家里那点钱,你怎么过?你别只顾自己的安心就搭上全家。


母亲无言以对,长叹一口气,瘫坐在长椅上,但仍不死心地小声说:人躺在里面,不可能不救啊……


02

父亲被救活后瘫痪





父亲昏迷几天后,终于醒过来了,意识清楚,就是瘫痪了。


接下来面临新的难题:谁来陪护?钱从哪来?


一开始请了护工,后来小萍哥哥过来照顾父亲,也就辞退了护工。


父亲情况稳定后,他们回到本市的医院做康复治疗。


父亲看着全家人围着他转,被他拖累,终于意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


有一次,小萍看到父亲眼里闪着泪光,向母亲忏悔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他甚至劝母亲离婚再嫁,不要管他。


善良的母亲看到父亲的态度转变,心里早已原谅了父亲。她抱着父亲安慰他别说这些,她不会离开他。


这种温馨感人的场景,小萍第一次见到。小萍心里感到很欣慰,父亲终于明白了家人的重要,以后一家人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日子会和睦地过下去。


02

久病床前无孝子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温情的日子是短暂的。照顾一个常年瘫痪的病人,再好的心性也有耐不住的时候。


父亲病后,家里每个人都不得不担负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母亲每天起早摸黑做起小本生意补贴家用;


姐姐为了不增加家里负担,只好放弃复读去打工;


哥哥原本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厂,刚上班不久,也不得不辞工留在家中照顾父亲。


小萍不想放弃学业,继续读书,考上了大学,只有放假回家的时候才能帮忙照顾父亲。


久病床前无孝子。长期照顾病人让家人们脾气都变得越发暴躁、充满扈气。


特别是照顾最多的哥哥,开始指责父亲当初的种种不是,对家人如何不负责任,招致如今的局面是他咎由自取。


争吵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家里常常充满了火药味。


哥哥有时候对母亲发脾气,责怪她为什么要坚持救一个明知残废的人。如果母亲说他,他就会一怒之下丢下父亲不管,回到房间关起门睡觉。


母亲既要打理生意,又要做家务、护理父亲,忙得不可开交,她对待父亲的态度也开始有了变化,变得冷淡敷衍。


有一次,小萍的父亲因排便弄脏了裤子和坐垫,抱怨母亲没有照顾好。


这件小事成了压垮哥哥的最后一根稻草。他颤抖着举起手,一巴掌打在父亲脸上,嘶吼着:你这个废人!闹什么闹!嫌我们还不够累吗?你当初就该死在ICU


他猛地转向母亲,眼眶通红:你要是自己照顾不了,当初为什么要救他!


小萍被这场面吓到了,赶紧劝哥哥冷静,哥哥推开小萍,骂道:你不能出钱,又不能出力,就知道在外面上大学过快活日子,有什么资格劝我?给我滚!


那天,哥哥彻底爆发了,一股脑哭诉着这些年日夜颠倒照顾父亲的辛酸,失去工作,无法与外界交往,心中积压的苦闷、不满和委屈。


母亲一边听一边流泪,也忍不住哭诉了自己所受的苦和委屈。


但,发泄之后生活还得继续。冷静下来之后,他们又不得不去继续照顾病人,面对现实。


此后,父亲经常唉声叹气,萎靡不振,时不时就默默泪流,对儿女们说:爸对不起你们,没办法,我也活不了多少年,要不你们都别管了,饿死我得了,就轻松了。


是对父亲不管不顾,追求各自想要的生活;还是继续照顾父亲,放弃自己的追求?


当面对父亲忏悔流泪的时候,小萍知道这不是选择题,血脉亲情让他们没得选择。


古韵说:


患难见真情,小萍的母亲没有放弃曾经薄情的父亲,但却让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人性在困境面前暴露了它的脆弱和多面。一个曾经犯错、对子女不怎么尽责的父亲,最后要子女常年累月照顾,我们无法责怪子女对他的诸多不满。


就算是面对一个好父亲,照顾瘫痪病人也是需要强大的体力和心理承受力。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未知和变数。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亲情的珍贵和人性的复杂。


在面对生活的重压时,我们或许会愤怒、会失望,但最终,爱和责任会引导我们找到前行的力量。


对此,大家都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素材:《唯有医生看透人性-病患篇》)


往期阅读真实故事||秀16岁出嫁买不起嫁衣,怀着二胎便死了丈夫,从此娘仨受尽婆婆欺辱,二叔林要娶秀为妻却遭婆婆毒骂,林离家出走秀成了哑巴




 敬请关注古韵真实故事 




如果你想讲故事,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留言哦欢迎投稿,稿费按文章收入50%。



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在看,祝你好运!





古韵说
分享生活中的故事、从故事中学会生活。你的故事有我愿意听,约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