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 人民日报客户端
11月20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召开“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该院及辖区院精准打击虚假诉讼工作情况,以及破解线索发现难、调查核实难、取得实效难的具体工作方法。会上,该院还发布了相关精准打击虚假诉讼典型案例。
虚假诉讼监督线索发现难如何破解?“我们多途径探索开辟渠道,利用好办理申诉案件这一线索发现主渠道,聚焦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等虚假诉讼高发领域。”该院第六检察部主任郑思科介绍,该院将“三个善于”融入民事检察监督办案全过程,做到“一案深查”“一案多查”。针对虚假诉讼案件受害人向检察机关提出控告的,控告申诉部门综合审查后,认为案件存在虚假诉讼可能的,第一时间依职权予以立案。“同时,我们积极畅通检察系统内外部线索来源和渠道,加强与法院、公安等机关沟通交流,便于发现并联合处置线索。”该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白晶晶表示。
检察机关在办理虚假诉讼监督案件时,常常面临“线索发现难、调查核实难、治理成效显现难”等难题。虚假诉讼案件隐蔽性强,线索往往难以被识别和发现。对虚假诉讼进行有效监督,精准发现线索是第一关口。依托“数字检察”,该院通过大数据赋能深挖拓宽线索来源,从个案办理中总结规律性特征,建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并与其他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相关数据进行碰撞比对,进而锁定虚假诉讼类案线索,实现由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升级跨越。
此外,北京市检二分院还改变“坐堂办案”“书面审查”办案模式,多方式破解虚假诉讼调查核实难。“比如,我们充分运用传统的调查手段查明案件客观事实,深入调查案件背景、人物关系及关联案件情况,通过查询、调取、询问、咨询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及单位审查证据,用足用好调查核实权。”该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卢楠介绍。
不仅如此,北京市检二分院将打击虚假诉讼与社会综合治理相结合,建立内部协作工作机制。“我们与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加强沟通交流,就虚假诉讼案件线索移送、案件查办、证据认定、人员惩治、防范整治等方面会签机制性文件,统一监督标准。同时,针对虚假诉讼监督中发现的制度和管理问题,与有关单位进行座谈,助力提升相关单位规范化水平。”该院办公室主任王向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