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患者,胰尾左上方的低回声团块,会是什么?

学术   2025-01-03 17:03   河南  


病例简介:

1、患者女,41岁。

2、患者诉数天前行体检超声提示:左上腹部包块,无烧心、反酸、呕心及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腹胀,无血压下降,无转移性疼痛,无谵妄,未行系统诊治。

3、既往史:无特殊。

4、专科查体:腹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腹无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征阴性,未触及明显包块,叩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上浊音界正常;肠鸣音3/4次。

5、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指标

6、超声检查:于左上腹(胰尾左上方)探及一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其内可见散在点、片状强回声,CDFI:其内可探及血流信号。








7、磁共振检查:左中腹部胰腺下方腹腔内见一椭圆形软组织信号影,呈稍长T1稍长T2及短T2信号,信号欠均,在DWI及ADC图上呈轻度扩散受限表现,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边缘光滑,大小约4cm×3.3cm,其外后方见相似信号小结节,直径约1.3cm,其余中上腹腹腔及腹膜后未见确切占位。


根据上述超声表现,您的诊断是什么呢?有哪些疾病需要进行鉴别,请在留言区给出您的诊断。

答案来了:Castleman病。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巨大淋巴结增生,是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部分病例可伴全身症状和(或)多系统损害,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最早由Castleman等报道,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血管增生、细胞因子调节异常等有关。2018年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发病率为21-25/100万。

病因未明,有作者提出免疫调节异常是CD的始发因素,临床上25%的多中心型病例证实伴HHV-8感染,还认为至少部分CD处于B细胞恶性增生的危险中,少数多中心型可转化为恶性淋巴瘤。浆细胞型被认为可能和感染及炎症有关。

CD可发生于有淋巴结存在的任何部位,其中以纵隔多见,其次是颈部、腹部、腋窝,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见于肺、肝、脾、喉、肾、腮腺、胰腺、脑脊膜、肠系膜和肌肉等。

其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包膜,形态规则类圆形,淋巴门结构消失,血流信号极为丰富,低速、低阻。

鉴别诊断:


多形性腺瘤:常见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肿物生长缓慢,无痛,偶有轻微不适感,大小不定;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常呈结节状,触之质硬,与皮肤及深层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好,体积巨大时亦不易发生溃疡,如有囊变且接近体表者,触诊有波动感;腭部肿瘤可压迫下方骨组织,但无侵蚀现象。超声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实性低回声,回声欠均,边界清晰或欠清,粘液成分多时可见散在液性回声,可伴有钙化,大部分中等量血流,呈周边篮状包绕型,“提篮样表现”。

腺淋巴瘤:即Warthin瘤,颌下腺内少见,多位于腮腺内。超声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低回声,回声均匀,内可见现状高回声呈网格状改变,后方回声可增高,边界清晰,包膜薄而完整。中等量血流,呈分支状。

腺样囊性癌:临床症状与多形性腺瘤相似,但此瘤易于早期浸润神经,引起感觉异常、麻木和疼痛,发生在腮腺者可导致面神经麻痹。可出现表面皮肤、粘膜形成溃疡等其他恶性表现。超声表现:边界不清,质硬,移动性差。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呈低回声,边界清或不清,回声欠均,血流稀少。

淋巴瘤:常可见多发淋巴结肿大,超声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呈门位血供,周边一般伴有肿大淋巴结。

超声特点:


体积较大的肿大淋巴结,无囊变坏死区,内部多个条状强回声或粗回声,血流丰富,多数可见环形或半环形血流。

在超声探查过程中,若看到边缘清、内部可见断续短线状高回声、血供较为丰富的实性肿块时,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排除其他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后,如猫爪病、木村病、结核、淋巴瘤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应该考虑是否为Castleman病。

同时应扩大扫查范围,进行多部位扫查,仔细寻找是单部位还是两个或以上部位存在病灶,以辅助鉴别UCD和MCD。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对CD患者提供重要诊断依据,CD的最终诊断需要病理和免疫组化进行确诊。

来源:超声技术与诊断
声明:*本文仅提供信息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推荐阅读:

科普大赛获奖动画展示,一站式搞定科普动画长图制作!

超声学术在线
聚焦超声领域的临床指南、经典病例、视频讲座、医学图书,搭建超声领域学习交流平台,致力于提升超声域临床诊疗能力,让健康触手可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