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早新闻 | 公益诉讼检察推动社会治理 解决“急难愁盼”助力“人民城市”建设

政务   2024-11-18 17:02   上海  
来源 |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作者 | 程琳

上海检察机关持续探索运用公益诉讼手段推动解决社会治理难题,助力人民城市建设。去年以来,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千余件,制发检察建议或公告3600件,提起诉讼400余件。



“英雄”钢笔,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业品牌之一。



今年2月,来自人民监督员的一份材料引起了普陀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尹波的注意,因经营状况和场地搬迁等因素,英雄金笔厂保存的钢笔制造相关技术资料及重要文史档案存在妥善保存的困难,该院率先探索办理了这起工业遗产领域公益诉讼案。


很多的民族工业在我们的一江一河两侧发源和兴起,普陀也是一个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我们发现除了老的历史建筑,与其所配套的历史档案图片和珍贵的文史资料,也应当作为工业遗产的核心事项一并纳入保护。针对企业我们做了相关的提示,海量的有珍贵历史价值的资料进行了电子化的处理,工业遗产的价值活化利用。



围绕工业遗产资料的长久保护和有效利用问题,普陀区检察院邀请区国资委、区档案局、英雄集团代表召开公开听证会,最终,达成运用数字化处理等方式对历史资料抢救保护的一致意见,让3600多卷62万张的资料及文史档案“活在当下”。尹波说,公益诉讼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来自各行各业的公益爱心人士就是公益诉讼的“智囊团”,“我们有一支120人的‘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大家将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发现的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的线索,反馈给我们进行研判,再通过检察履职方式去解决。”尹波说。


有温度的“人民城市”应该是一座无障碍之城。



60多岁的傅春辉因腿脚不便,平时要坐轮椅出行,去年成为杨浦区检察院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对身边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尤为关注,参与过多起杨浦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公益诉讼案。


“我坐轮椅沿着滨江步道5.5公里走下来几次,提了一些整改意见,导向标志比较小看不太清楚,我提出字体大一些的建议也被采纳。我参加过几次听证会,从老年人残疾人角度提出过建议,后来都被采纳了。”傅春辉表示。

目前,上海有一支3000多人的“益心为公”队伍,去年以来,提供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900余条,参与检察机关发起的公开听证、跟踪观察等办案活动1000余次。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林仪明说:“益心为公志愿者包括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他各个各行各业的人员参与到其中。在各自领域里可能挖掘到不少公益损害的问题,邀请他们参与到办案的过程。希望大家在解决城市治理堵点难点问题上形成合力。”


公益诉讼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向而行,本质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生问题。比如,去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等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6162件。


“在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关注特殊群体的保护,如老年人、残疾人无障碍的环境改造,妇女权益保障的案件。通过案件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的更有感受度,更加幸福。”上海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万力说。

上海检察
上海检察设置动态新闻、服务平台、检务公开三大功能,向公众主动推送检务公开信息,提供法律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