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未来6年内,50%工作被AI取代

文摘   2024-11-20 17:04   安徽  


AI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近期,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工作的新未来》报告显示,在2030—2060年间,将会有50%的现有职业被AI取代,中点为2045年,而且与之前同类型评估相比,加速了大约10年。换句话说,留给我们准备、应变的时间只有6年。 

01

AI将取代哪些工作?


AI在快速发展,也在急速“破圈”。随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不断突破,AI从事的工作越来越复杂,取代人类劳动力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欧美发达国家将有27%~30%的工作岗位被AI所取代。国内情况相信也“不遑多让”,这一趋势必将对00后、10后两代年轻人的就业,产生重大影响。




1. 5类工作,将被替代

1)批发零售业(传统销售、客服)

很多人早已看出迹象,传统的销售和客服工作将是AI替代的重灾区。在零售领域,AI驱动的自动售货系统、智能导购、语音助手等技术,已大幅减少对人工操作的需求。在客户服务领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对话系统的虚拟客服AI,也将逐步取代大量传统的呼叫中心及在线客服工作。不得不说,相对AI,人力在这些岗位上,几乎已没有溢价。

2)制造业(基础体力、基础技能类)

制造业同样不乐观,尤其是那些基础体力和基础技能类工作,将逐渐被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所替代。据笔者了解,许多企业已经在大规模导入自动化设备,用以从事诸如焊接、装配、包装、搬运等流水线工作,以及产品测试、数据输入等简单重复性工作。相信在未来,这一趋势只会越来越明显。

3)金融行业(传统柜员、行政管理类)

花旗银行早在2016年就预测,未来至少30%的银行业职位会因AI而消失。事实也是如此,AI在金融行业风险评估、交易处理和数据分析方面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使得很多前端客服和后台办公室工作实现自动化、无人化。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被逐渐取代,并非意外。

4)高科技行业(软件开发、研发领域)

未来时代,不是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就能高枕无忧。一些软件开发和研发领域工作,同样面临着AI的挑战。目前AI在代码编写、软件测试、数据标注等方面已经有了惊人的进步,面对不眠不休不牢骚不加薪的AI,普通的技术人员该拿什么拯救自己,将是不少人不得不面对的沉重命题。

5)教育和咨询(传统教育、初级咨询)

教育培训和咨询领域,虽然长期被视为智力密集型的行业,但它们也不能幸免,同样会遭到AI的冲击。随着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等技术的进一步突破,AI未来完全(或部分)可以接管传统教学和一些初级咨询工作。

2. 4类工作,需求暴增

汽车取代了马车,但车夫未必会一直失业,他们可以学习做司机。同样的道理,虽然AI取代一些工作,但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1)人工智能(基础研究、AI与各行业应用)

AI技术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AI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他们不仅要进行AI基础研究,开发新的AI算法和模型,还要将AI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体现技术最终的价值。这是AI时代最直接、最核心的就业方向。

2)新能源(为 AI 提供算力)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新能源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可以为 AI 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不仅可以为数据中心提供电力,还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和环境污染。

3)生物医药(AI 大幅提升医疗、药品研发技术)

AI技术正在快速改变生物医药行业,已经应用到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个性化医疗等领域,大大提高了医疗和药品研发的效率和质量。随着 AI 技术不断成熟和突破,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将更为广泛,对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必将水涨船高。

4)高技能领域(芯片制造、超导技术、新材料研发)

AI技术的应用依赖于先进的硬件和材料。因此,芯片制造、超导技术和新材料研发等高技能领域,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领域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对人才的需求同样会非常大。


02

五种技能的分类

麦肯锡在报告里提到,在未来的职场格局里,无数工作岗位将被重新定义和分配。并从就业需求的角度,把AI时代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划分为五大类。

技能一:技术技能


该技能涉及高级数据分析和数学、IT、编程、科研开发、工程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TEM能力。


需求大幅增长,尤其是在AI时代,任何工种都需要有懂行的技术人才来维系智能系统,且会需要更多人才推动技术进步。


根据在美国读大学的朋友告诉我,不管读什么学科的同学,如电影,艺术,哲学,还是商科等,基本都会修读一门编程,就跟刚开始有电脑一样要会打字一样,这已经成为了刚需

技能二:社会和情感技能


该技能涉及适应力、持续学习、高级沟通与谈判、创业精神和主动性、人际交往技能和同理心、领导和管理、教学和培训。


如果说技术技能是「理科技能」,那么该技能就是所谓的「文科技能」,也是「新宠」技能。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麦肯锡报告也给出了答案:人工智能时代,人需要更像人,人更需要展现人际同理心和领导能力。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些技能都显得尤为关键,比如当AI医生已经能给出基本诊断时,甚至能超过大部分初级医生时,那么人类医生不仅需要医疗技术,还需要能够理解和关怀患者的情感需求


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曾经发出过警告:当机器人接管工作后,数量庞大的银行员工将失业,尤其是「银行里那些像算盘一样工作的会计师们,在银行里,有些人像机器人一样从事机械性的工作,以后我们会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行动。」


而这个技能是需要长期浸润从小培养,却也是许多看重短期快速结果的鸡娃家长常常会忽视的。

技能三:体力和手动技能


该技能涉及工艺和技术技能、精细操作技能、一般设备操作和导航、一般设备维修和机械技能、粗略操作技能和力量、检查和监控。


该技能需求基于稳定。一方面机器人仍难以模仿人类的精细手工动作,尤其是在涉及到微小物体时候,仍需要时间突破。但是另一方面,大型生产的自动化将会减少这部分的需求。


技能四:高级认知技能


该技能涉及高级读写技能、复杂信息处理与解释、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决策、项目管理、定量和统计技能。


这部分技能有所复杂,简单来说,创造力的需求依然在高位,预计将增加12%。未来需要更多的创意人才。但是对于那些撰写、分析、文字处理等高级技能工作的需求将减少。


而这也是对于大部分人影响最大的一个变化,如果没有发展出技能一和技能二,那么大批坐办公室的「白领」将失业,现在看似稳定的工作也将会被AI取代



技能五:基本认知技能

这项技能涉及基本数据输入和处理、基本沟通技能。毋庸置疑,该技能将迅速减少,被AI所取代。如曾经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报表处理,现在只需几分钟就能由AI自动完成。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未来的人才将需要结合先进的技术技能和强大的社交和情感能力。


简而言之,预计到2030年,想成为职业的香饽饽,要不就成为技术人才,要不就是有着高阶认知和社会情感功能。


别小瞧了后者,麦肯锡数据显示,大约40%的高管们说缺乏软性技能的员工成为他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03

人工智能的四个维度

为什么AI的影响这么大呢?

国际货币组织IMF的一项报告显示,全球近40%的就业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而从历史上看,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往往会影响常规性任务,但人工智能有所不同的一点是,它能够影响高技能工作

换句话说,就是拼了命考上大学换了个学历想去从事的「白领工作」。
高盛的《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大规模影响》就提到在美国,文职工作中可以自动化的任务比例最高,为46%,其次是法律工作,为44%,建筑和工程中的任务为37%。生命、物理和社会科学领域紧随其后,为36%,商业和金融业务以35%位居前五。

IMF也提到,在发达经济体,大约60%的工作岗位可能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而在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受到人工智能影响的工作岗位预计分别占40%和26%。


在受影响的工作岗位中,有一半是被取代,但约有一半可能受益于人工智能集成,从而提高生产力。制约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年龄影响:越年轻的劳动者越有可能利用AI的相关机会,一类则是收入影响:越是高收入人群越有机会利用AI。


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全球职业发展平台LinkedIn在《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里给出了一个解释:AI就是人类思维的容器


这几十年来在四个维度不断发展:计算智能、感知智能、理解智能、自我行动智能。而从弱智能到强智能,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教育最难的事情,就是旧的上一代去教未来的下一代。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里,我们与孩子们之间的代沟,可能是马里亚纳海沟。我曾经听一个05后聊到,两三岁还没用过电子产品的人类,百年后就是互联网历史上的「史前人类」,我笑着说这不就是指的是我们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像对于新世代来说,线下物理世界和线上虚拟世界早已经是密不可分、同样重要的栖息之地,甚至线上比线下世界更加重要。而AI也是线上世界里最为重要的存在。


对于父母来说,不断革新自己的认知越来越重要,哪怕面对AI的冲击,既要调整现有教育的策略,也要不过度焦虑孩子被落下,就像LinkedIn在报告里写的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一样:


至今为此,人工智能不是一个跟我们在赛道里抢工作的主体,而是一种能为之所用的能力


往期推荐:





2024年11-12月奖项榜单发布预告


“2025人力资源系列奖”案例征集中


“2024年度人力资源服务业优秀品牌”评选报名开启


“2025人力资源服务业最具社会责任奖”正在火热报名中


“2024年度十大雇主品牌暨行业十大雇主品牌”报名即将截止


HR价值网
最具影响力的人力资源产业媒体,专注人力资源品牌塑造与传播,更多详情请访问官网www.hrvalue.com.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