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92名猴痘患者研究——均为男性,超9成有男男性行为,超5成感染艾滋!

健康   2024-09-02 09:10   陕西  


8月2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卢洪洲/刘映霞/杨扬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IF:14.7)在线发表了题为“Evolutionary trajec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pox virus in 2023 based on a large-scale genomic surveillance in Shenzhen, China”的研究论文,系统揭示了猴痘病毒CladeIIb的进化轨迹和特征,首次鉴定了新的C.1.1谱系,阐明了深圳地区流行的猴痘病毒可能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报告猴痘病例数超过1.56万例,已超过去年病例总数,其中死亡病例达537例。
资料图:猴痘颗粒的彩色透射电子显微图。
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958年猴痘病毒首次被分离自发热的猕猴体内,1970年在刚果首次报道感染人感染病例。2021年之前,猴痘病毒主要流行区域一直局限于中非和西非国家,这些地区偶发的猴痘疫情通常与感染动物的直接接触有关。
据记者了解,2022年5月份以来,猴痘病毒波及全球的121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截至2024年7月31日,已累计确诊超过10万例。自1980年WHO宣布天花病毒被人类彻底灭绝之后,猴痘病毒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威胁最大的正痘病毒。
猴痘病毒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分支,Clade I 的猴痘病毒引起的病情较重,病死率可达10.6%;而Clade II 猴痘的症状较轻,全球病死率约为0.22%。近期非洲疾控中心报道了自2024年以来,非洲地区新增了14,250例猴痘患者,较去年同期激增160%。
WHO提示Clade I分支已经演化出Clade Ib分支,并在非洲大规模传播。8月14日,WHO再次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猴痘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较高
自2023年6月以来,深圳地区开始出现猴痘病毒的持续本土流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团队迅速建立了临床研究队列,纳入了92例猴痘感染患者,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测序获得了92个高质量的MPXV全基因组序列,进一步结合系统进化分析阐明了深圳地区流行的猴痘病毒可能来源,阐明了猴痘病毒CladeIIb的进化路径和特征。
据悉,本次研究纳入了92例病例,分别占广东省和深圳市同期报告病例数的30%和66%。人口学特征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30岁,56.5%的患者同时确诊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中95.7%存在男男性行为(MSM)。患者全身多个部位均有皮肤病变,62.2%的患者有生殖器病变,提示猴痘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较高。
深圳地区的猴痘病毒可能有3个不同来源地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92株深圳MPXV都位于谱系C.1内,除2022年重庆首次报道的毒株外,2023年中国测序的其他4株猴痘病毒也均属于C.1谱系。基因组进化关系提示深圳地区的猴痘病毒可能有3个不同来源地(韩国、日本和葡萄牙)。尽管仅有2对患者报告了流行病学关联,但是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深圳地区猴痘病毒基因组聚集成簇,提示猴痘病毒在深圳地区MSM人群中已经建立了至少2个稳定的传播链。
通过对MPXV进化树中的C.1谱系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团队发现,C.1谱系从流行地域和流行时间可以进一步分为2个不同的亚谱系:C.1和C.1.1。其中,C.1谱系的流行区域主要在亚洲,包括日本、韩国、印尼以及中国。此次深圳猴痘病毒中有4例属于C.1分支,前期文献报道的中国北京和杭州的2例猴痘病毒也属于此谱系。同时,C.1谱系的主要流行时间从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而C.1.1谱系主要流行于欧洲的葡萄牙和爱尔兰以及中国深圳、北京、云南地区,此次研究团队报道的深圳猴痘病毒大部分属于C.1.1谱系。
研究显示,从时间上看,C.1.1谱系病毒的流行时间集中在2024年的6-10月,CladeIIb猴痘病毒核苷酸突变图谱的聚类结果与系统发育树中的谱系分类结果一致,进一步支持了系统发育关系的稳定性以及新谱系C.1.1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在C.1.1谱系中出现的C21062T突变导致N2L基因的转录起始中断。N2L基因的突变已被证明可以降低痘苗病毒的毒力,因而其也可能影响猴痘病毒C.1.1谱系的毒力与适应性。
这些结果表明,MPXV在其持续进化过程中积累了与毒力和表面抗原蛋白相关的突变,需要对其致病性和传播性的潜在变化保持警惕。
END
编辑:普通疾控人 | 审核:诗酒趁年华    
文章来源 | 预防界
说明 | 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 部分信息和图片来自公开网络
转载请注明
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普健康 | 宣传疾控
本号为多位疾控机构从业者运营
重点关注国内外健康事件
致力于疾控科普
在做好科普服务大众的同时
做好疾控机构的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疾控,拥抱健康
欢迎加「小编」微信(cdcjkr126com)
点击关注以下两个号,每日获取最新信息





本文具体说明


本文综合自微信公众号“预防界”9月1日推文,文章无个人观点、意见、研判及内部保密信息,所有内容及数据均来自网络,均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转发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宣传和提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及自我防护意识,引导公众关注健康相关信息,如有不合规或不合理之处,欢迎联系小编修改删除。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CDC疾控人”视频号

欢迎关注~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CDC疾控人
科普健康,宣传疾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