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自胶我选APP应用数据库 诚挚感谢
核心提示
随着算力的飙升,AI芯片的功耗尺寸都在增大。为此汉高公司推出了全新的导热PCM解决方案——贝格斯 THF 5000UT!
凭借超高的8.5W/m.K导热率、超低的装配压力、以及突破性的室温可拆卸性能,力求全面适配大尺寸AI芯片!
01
和ChatGPT聊AI芯片的“热管理”
在“芯片热管理”这个专业领域
ChatGPT显然还不太“智能”
早就听说ChatGPT的“陪聊”水平很是了得,只是注册账号实在是太过麻烦,所以一直都还没体验过。
恰好这次材料巨头汉高的导热PCM新产品——贝格斯 THF 5000HT 在宣传上需要查询很多AI芯片方面的信息,
于是以此为契机,我们终于想办法“玩”到了这个近期大火的“人工智能”!
ChatGPT关于AI芯片的回答
(https://chatgpt.org/zh/chat)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它不仅没能说出来个一二三来,反而在常识性的认知方面“翻了车”——
因为没搜到相关信息,所以它就动用自己的算力“脑补”了一番,最后煞有介事地告诉我们AI芯片使用了……“导热硅脂”
ChatGPT关于AI芯片的回答
(https://chatgpt.org/zh/chat)
当然,这个答案我们也不能说它就是错的。毕竟“芯片+硅脂”的搭配本来就是最经典的热管理方案。
只不过到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横行的今天,为了应对高算力带来的高热量,以GPU为代表的AI芯片们早已进化出了“裸芯片(bare die)”的形态。
这种形态的芯片抛弃了传统“带盖芯片(lidded die)”必备的散热盖(IHS),取而代之的是在晶粒(Die)上涂了热界面材料后就直接扣上散热器(heat sink)。
带盖芯片vs裸芯片
这么一搞芯片的散热效率的确是提上去了,但因为缺少了散热盖的“压制”,所以当“裸芯片”全功率运行起来之后,它的发热部位就会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比“带盖芯片”严重得多的翘曲变形(warpage)!
带盖芯片vs裸芯片的翘曲仿真
(信息来源:Achieving Warpage-Free Packaging: A Capped-Die Flip Chip Package Design_Yuci Shen)
在这种应用场景之下如果还使用ChatGPT口中的导热硅脂,那么“裸芯片”每翘曲一次,硅脂就会被“挤走”一点。
长此以往,就必然出现硅脂泵出(pump out)之类的“可靠性”问题了!👇
不过平心而论,ChatGPT在这个问题上“翻车”倒也有情可原,毕竟这种垂直专业领域的内容在网上可谓是凤毛麟角。
就以国内最有“调性”的视频网站Bilibili为例,“DIY换硅脂”之类比较“水”的视频早就出了一大堆,但真正涉及到硅脂“可靠性”的测评其实也是直到近期才有Up主发布。👇
02
导热硅脂 vs 导热PCM
“裸芯片”2000次Power Cycling
导热硅脂败! 导热PCM胜!
总结起来,这个测评的思路就是在“带盖芯片”和“裸芯片”上分别涂装导热硅脂和导热PCM,然后让它们一起跑“甜甜圈”。
为了加速实验,“甜甜圈”程序的单次循环被设定成了“拷机8分钟+休息2分钟”,最终要在15天时间里完成超过2000次的功率循环(power cycling)。
不黑不吹地说,如此专业的操作已经颇有一点半导体厂商TTV测试的意思了!
当然最后的结果也非常直观——
在带盖芯片这一组,因为“散热盖”屏蔽了芯片的“翘曲”,所以导热硅脂和导热PCM谁都没出问题。
导热硅脂vs导热PCM的长期可靠性
(B站@极客温控)
但是到了裸芯片这一组就看出差距了。
因为没了“散热盖”的缓冲,所以芯片的“翘曲”就对硅脂和导热PCM都形成了直接的“挤压”。
然而结果却是只有导热硅脂被“挤”得出现了pump out;而导热PCM则依旧均匀地铺满整个芯片,丝毫没有“泵出”或“流失”的意思!
之所以有如此明显的差距,主要是因为两种热界面材的微观结构有所不同——
导热硅脂是由“短链”硅油和导热填料构成,简单粗暴地理解它就是一种油粉“和”出来的“泥浆”。
因为本身也没有什么“内聚力”可言,所以在遇到裸芯片翘曲的“挤压”后自然就“流失”掉了。
反观导热PCM就靠谱多了——
在它这里“短链”硅油被换成了“长链”树脂;由于树脂分子之间的“缠绕”与“摩擦”会提供一个持续的“内聚力”,因此即便受到裸芯片的“挤压”,它也依然能够保持住完整的形态!
导热PCM的微观结构
但问题是,缺少了散热盖保护的AI“裸芯片”极其脆弱,更高的“载荷”必然带给芯片更大的安全性风险!
结果就是看似完美的导热PCM,也终究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03
导热PCM的“两难”
“压”轻了热阻高,“压”重了芯片坏
导热PCM正面临“两难”局面
之前材料大厂道康宁就专门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他们用相同的“载荷”分别去“压”导热硅脂和导热PCM,然后再测量两种热界面材料在“热阻”上的差异。
结果发现,导热硅脂只需要很低的载荷(20psi)就能被压得很“薄”,进而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低热阻”(0.055℃-cm2/W);
但是轮到导热PCM可就费劲了!力道小了“压不动”不说,即便将“载荷”提升到了夸张的100psi,其“热阻”也依然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数据来源:Understand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Improve your ability to specify the optimum TIM_ David Hirschi,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Electronics Global Marketing Manager)
但是另一边的AI“裸芯片”偏偏又属于那种极其“娇贵”的元器件,散热器给的“压力”稍微大一点它就会“崩溃”——
此前就有研究人员做过这方面的实验,他们发现如果散热片的“载荷”始终保持在20psi以下,就能确保芯片的100%正常运行;
可是一旦“载荷”升高到了40psi的水平,“失效”问题就开始出现了;而随着“载荷”的进一步走高,芯片的“有效率”更是会出现进一步断崖式的下跌……
(信息来源:Recommendations for Maximum Compressive Force of Heat Sinks_Ugo Ghisla Applications Engineering)
@TubeTimeUS
)照理说“焊点”本来也没那么容易就被热应力撕裂,但是现在散热片的“载荷”一掺和进来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有研究表明,施加在芯片上的“载荷”会成为热应力的帮凶,“载荷”越大,芯片的焊点就越容易被热应力撕裂!
(信息来源: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nPb and SnAgCu solder joints in FC-BGA packages with
thermal enabling preload_Xuejun Fan)
有鉴于此,为了保证AI“裸芯片”的可靠性,业界普遍建议小于2分钟的“短期载荷”不要超过40psi;
而对于一直作用在芯片上的“长期载荷”,其上限更是被设定成了极低的20psi!
(信息来源:Heat Sink Mechanical Load Limits_www.avagotech.com)
04
“非典型”导热PCM——THF5000HT
更低粘度、无需预热、可室温拆卸
THF5000HT可谓“非典型”导热PCM
其实单看外观,贝格斯THF5000UT和普通的导热PCM貌似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只要再看一下它们的“相变曲线”就能发现个中玄机了!
普通导热PCM的“相变曲线”是一条缓慢下行的斜坡——
这是因为其内部的“长链树脂”可以认为是一种粘弹态的“热塑性塑料”,即便温度升得再高,其“粘度”也不会下降太多。
结果就是虽然“相变蜡”已经在很努力地降低自己的粘度了,但是无奈“猪队友”拖后腿,最终导热PCM的整体“粘度”也只是缓慢下降而已……👇
(数据来源:henkel及互联网信息)
更重要的是,这种低热阻也通过了TTV可靠性测试的考验,即便经历了上千次功率循环依然保持住了这个性能!
(数据来源:henkel及互联网信息)
而THF5000UT另一个“非典型”的特征就是室温可重工。
由于导热PCM在相变凝固后的内聚力比较大,因此它对于芯片和散热器都会产生比较强的”粘接力“。
有研究人员专门做过这方面的实验,他们将导热硅脂、导热PCM、导热凝胶垫片等一众热界面材料都夹在25mm见方的治具上进行剪切强度测试。
(信息来源:Measurements of Mechanical Coupling of Non-curing High Performanc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_Margaret B. Stern)
(数据来源:Adhesion of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for CPU Heatsinks, an Overlooked Issue_Margaret B. Stern)
但是再看THF5000UT,在这个问题上它显然已经跳脱出了限制——
即便处于室温环境,它与芯片散热器之间的“粘接力”也依然呈现出相对较弱的状态。
如果需要拆卸重工,无需再加热待其熔化,只要在室温下直接扭动散热器就可以安全又快速地将其拆卸下来!
快速相变、低粘度、低热阻、高可靠性与室温可拆卸性能——
凡此种种,都在告诉我们贝格斯THF5000UT是一款不同于传统导热PCM的新概念热界面材料!而更多产品的技术细节,汉高将在5月17日的新品直播中正式发布!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款“非典型”导热PCM,就让我们预约直播,一起了解更多吧!
精彩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