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江苏人吴少成(在太原某校任教)久慕五台山、恒山之名,1926年10月,立意一游。他不顾山路崎岖,孤身一人先赴五台,后朝恒山。
游五台山时,吴少成偶识驻庙的同乡僧人开成和尚,遂结伴步行同游恒山,行李等物由所雇脚夫负重随行。10月24日,吴少成、开成和尚、脚夫三人由五台山东台下山出发,经红门堰岭、狮子坪,过沙河,由繁峙大营北面之恒山南麓开始登山,过破兑臼、细泥沟、朱家坊、五张铺、龙蓬峪、大磁窑,于29日抵达恒山主峰。30日,游罢恒山的开成和尚与吴少成道别,和脚夫原路返回五台山,吴少成则由恒山庙道童充当脚夫与向导,经恒山后山绕道悬空寺,北投浑源城,寄宿于钟楼南巷的泰山奶奶庙。
时年奉系、直系、晋系三方联合驱逐冯玉祥统率的国民军,国民军由北京转战西北途中在晋北与晋军开战,战败的国民军被赶在西北五原一带。浑源处于双方军队征战之地,战乱给民众带来了各种痛苦,吴少成耳闻了多位当地人对战争的观感,可谓采集这次战争的第一手口述资料,值得北岳文史研究者关注与重视。
在浑源城,吴少成参观了浑源中学、女子学校,对城门上悬挂的清官靴子和浑源美女印象深刻。他还特意在县城药铺购买了十余斤黄芪,以备日后南旋返乡时作为致送亲友的晋省土特产,可见浑源黄芪在当时之名气。11月2日,吴少成雇骡欲离浑,因雪阻返回寓于南门外三义店;3日复西行,经西坊城到应县;再至山阴城,于5日抵达雁门关旁之广武镇,由此入关;行至忻州,宿城外之义盛店;7日,坐黄包车启程,下午返回省城太原,结束了本次旅程。
吴氏的《恒山游记》作于1926年秋,发表于《旅行杂志》1927年第1卷冬季号。作者限于记忆或查核不确,文中记载之地名、里数有与实际情形有不符合者,编者为了保持原貌均没有修正,望读者自己甄别,以免刻舟求剑之误也。
近代人物游历浑源、恒山的游记,向来是本刊关注之重点,现将此文刊发,以飨读者。
恒山游记(附雁门关游记)
吴少成
力 匕
恒山游记
吴少成 | 文
阝 陈兴亚勹
厶
1926年10月24日至11月7日
五台山之游既毕,乃与开成和尚作恒山之游。明时游者,有徐霞客;近今有蒋维乔。盖山位置颇远,游人不易到,故也。山距五台山约四百余里,地在五台山东北,属山西大同府之浑源州,为五岳中之北岳。由五台山而北,途中皆山,二人步行而去。
十月二十四日
由五台山东台而下红门堰岭,山势高峻,积雪深三四尺。余偶一不慎,两足深入,同行者为之鼓掌。由此观之,步履之难可知矣。由岭东北行,渐行渐低,已入山之阴矣。乱石环绕,枯木杂树,时有所见。二十里至太平沟,走山涧间,复登山,山势益深,渐行渐高,峰回路转,赖有导者。不然,必不知从何路前也。此时,夕阳将下,得一峰,造绝顶,俯视群峰,罗列足下。山气氤氲,夕阳为云所蔽,时出时没,或红或紫,或圆或椭圆,时现云表,时入云下,如浮沈然,峰头亦为山气所浮沉。此情此景,虽不能与东岳日观之盛比,要亦可称奇观吁。天地之间,无奇不有,然非目睹不足以称奇。时天已黑,竟已忘身在山野,待性倦乃下,幸途有积雪,天黑而雪亦能发光,不过步行须慎,不十里,至野厂宿焉。
十月二十五日
天气清朗。晨六时,即起整装而北,途中雪益深,而山路崎岖,较前又甚。乱石当道,流水溅溅,十二时过狮子坪。午餐,山中食物,颇不可口。盖所食为燕麦,其性颇寒,三熟而后,人方可食。所谓三熟者,麦成熟后以锅炒之,为一熟;炒后磨成粉蒸之,为二熟;蒸后复置成各种食品,再蒸之,为三熟。山中除此燕麦外,则有马铃薯。余喜食马铃薯,每至一处,必先问有马铃薯否,然间有食燕麦之时。午餐北发,即为东山底,远观山中树木,尚未有冬意。杨柳迎风,袅娜多姿,亦若欢迎吾辈在此时间而来游者。觅野店,得之山根间,息焉。
十月二十六日
天色方晓,山鸟初声,披衣而起。出店间而北,走山涧,为山之尽头矣,路渐平坦。回顾来路,两山合抱,中隔一涧,可称佳景。穿村墟、走田垅而北,路侧皆田,一目十里,尽系平畴。而燕麦已苗,勃勃有生气,青绿可爱。举首四望,八荒皆山,精神为之一快,此处乃山中一大平原也。十里至沙河,由此东北行,土坡起伏,步行稍宜,积雪已溶。六时至大营宿焉。
十月二十七日
由大营而北,十里登山。曲折而上,山势渐高,来往多山中运货者,尤以黄蓍为多。此处山中多植黄蓍,高者可五尺,为此地特产。其价颇廉,每斤不过二三角,若以此货携至南方药铺中,则其价当在八倍上也。六时至破碓臼村,居人数十户,位于山腰间。觅店不得,苦之。盖此时适为战争之余,人民受军队之苦,不堪言状,以致旅客无可投处。当此积雪深夜,不能再行,若此去非三十里不克有店,不得已用势力手段矣。询其村长何人,吾乃省城来者,速令其来。村人闻余言,早有传令员去矣。不一刻,村长来前,询其何以无旅店,答以兵争之后,民不安居,故耳。乃请至伊处过宿,夜餐有蒸馒鸡卵之类,款待颇恭。余在途三四日,不料无旅舍处而有如此招待也。嘻,手段不可不用,亦可笑矣。
十月二十八日
晨起,旭日为东山所蔽,村人已早登场工作矣。辞村长,道谢下山而北。走山涧中,流水已永,过采石沟,渐行渐高,远观山头有城墙。不一时乃至,观之地图,乃旧长城也。城砖已不全,缺口亦多。出城而北,至细泥沟,走山之阴,路如削壁,宽不及尺,偶一不慎,则性命危矣。由此下观,人马如蚁,牧者声震山谷。吾辈下行至山腰,为骡马所阻,休息片刻,待其过尽,乃缓缓而下。十余里,至朱家坊,沿呼沱河而行,至五张铺宿焉。
恒山正门
《恒山游记》原插图
十月二十九日
曙色初开,霞光满天,寒山苍苍,野鸟飞鸣。出店门而北,至黑石岭,路中乱石,大者如牛如象,小者如豕如羊,奇行异状,惊心骇目。石多黝黑色,其质颇坚,中含铁质,可以化铁。涧水乱流,淙淙溅溅。忽有一涧,巨不可跨,不得前进,于是沿涧行,得一大冰,下有一洞,流水涓涓,吾辈即由此而渡。长可七八尺,乃名之曰冰桥,亦未为不可。从此而北时,由水上渡过,盖入龙盘峪中矣。
再前行,有大市集,人烟稠密,询之土人曰,大瓷窑。此地出煤,有矿数处,其价颇廉,每斤不过两三文耳,山中童子每以铜元三四枚,货煤四五十斤,至市中可得两三倍价者。由此沿山根折而北,至山之尽处,复折而西,数里则恒山在望矣。不四里,至山麓,有小镇市,人以纸为生,盖利山之泉也。
关帝庙
《恒山游记》原插图
穿镇曲折而登山,入山之门有排楼高耸,上书“神功翊运”,上阶历七十八级,至排楼之门,旁有石碑上刊“塞北第一山”,由此入大门,上书“北岳恒山”,进门左侧有三元宫、关帝庙。从此东去,五里至停旨岭,昔日君主祭岳,有时至此即停,故名。上有龙王庙,断碑残碣,瓦砾满地,久经失修。
岳庙五门
《恒山游记》原插图
由此折而北,至平旨岭村,户四五家,牧儿七八人,方作游戏,见远客至则回避矣。村北有张王庙,庙前松柏三四株,其色苍苍,挺立于白雪中,枝上积雪成团,尚未落下,颇有可观。
再北行,渐行渐高,走山之腰,前有排楼,上书“虎风口”,上有高峰松风谡谡。门内在碑,上刊“介石”二字,为明弘治年董锡所书。另有施茶碑一,就山石刻之,前行有金龙口,亦于山石刊之。此峰为果老岭,系八仙中之张果老骑骡来此处。石上尚有骡之足印,因足之所到,石为之裂,至今裂纹了了。噫,仙人之骡,其足之利,一至于此耶,吾未之深信也。此处石路颇宽,约一丈余,吾辈乃于此休息。席地而坐,北望高峰突起,峰下庙宇罗列,大有仙山楼阁之概,此处乃恒山之本庙,而亦为吾辈所欲到处,自此则无其他地可以再登矣。
休息刻余,起而北行,三里折而东,进排楼,上有“永奠冀方”,背为“北岳恒宗”等字,笔法浑厚,惜未署何人所书。在此又席地而坐,回顾来路,曲折如悬布,万山朝拱,大有惟我独尊之势。休息后,复前行,过礼泉亭,洪武碑在焉。其内有泉,分为两井,相距不过三四寸,而有甘苦之分,是亦奇矣。亭之东有崖,上刊白云灵穴,由崖下折而北上,步履为难,至南天门下,前有过门,门上匾书“崇灵”二字,其右有碑,系乾隆之文,进门而上,历一百零三级,至南天门之贞元之殿。殿廊两侧有明清各帝之祭岳碑文多方,走殿之西廊,至道士禅室,招待颇殷,于此休息焉。
晚八时,向道士借《恒山志》一观,恒山共有十八景,为步云峪、望仙亭、虎风口、通玄谷、白云堂、潜龙泉、夕阳岩、果老岭、白虎峰、琴棋台、会仙府、得一庵、翠雪亭、集仙洞、紫芝峪、碧峰嶂、石脂图、白龙洞。另尚有悬空寺,因在山下,不在十八景中。志云,山中出奇草,名护门草,人采归悬之门上,夜有人来,草则叱之,现已不存矣。
道士对余言,此次战争,吾山首当其冲,盖山之西即为浑源县,敌军来此,先占吾山,盖以高临下观浑源甚了了也。庙中用物,为之一空,吾师则云游未归,现只二三人耳。出恒山印,云本山之印,系金铸成,为明时正德所造,现被浑源县知事存之库中,现在所用系木刻成,其文为“北岳恒山天元之篆”。
岳庙宝印(正面)
岳庙宝印(侧面)
《恒山游记》原插图
道士另以竹布之印见赠,云此竹布之印,系由金印打下,可以镇宅。余收而谢之,乃倚枕而卧。
十月三十日
晨起,旭日未升,万山尚睡,觉寒气逼人,想地势过高之故也。盥洗毕,早膳,与开成和尚至贞元之殿行礼,殿中所供,为道家天尊之类。行礼毕,开成和尚即拈签,余亦效之,得一签,其辞句与五台山龙庙所得相同。噫,亦奇矣。
会仙府
《恒山游记》原插图
出殿而西,有御亭碑,系乾隆所书,亭之西为会仙府,内塑群仙之像,府在悬崖下,崖上题字颇多,如“天地大观”“壁立千仞”“绝地通天”“云山耸秀”“天下名山”等等,字如斗大。府东有洞,名集仙洞,又东有客室。
御碑亭
《恒山游记》原插图
壁上石碑多方。毘陵汤贻汾题《恒山诗》云:六月鹔鹴裘,凉风黑帝秋,乱云生马足,独立鼠峰头;西压昆仑塞,南临十二州,得间穷五岳,便欲到浮邱。其二云:华表青帘活,经通数举杯,路从村上尽,山到马头开;涧水随水去,钟声带雨来,高吟过恒岳,峰顶落春雷。四明吴祐嘉题诗云:恒岳封虞后,高名千古雄,华夷今眼底,天地混虚中;芝谷秋云老,松坛夕照空,欲呼玄鹤驭,万里溯长风。
玉皇阁
《恒山游记》原插图
由此下至玉皇阁,阁中为玉皇大帝像,其左为夕阳岩,上刊“夕阳返照”四字,岩颇高,在山中为最,当夕阳下时其光返照,故名。阁之墙有天中汪裕题《恒山诗》云:大茂维尊奠朔方,巡方展祀谒玄皇,行来佳气逢朝霭,扳到绝巅俯夕阳;翠雪亭中木意老,紫芝峪里水情香,胜游至此襟期爽,领略烟霞尽日长。其二云:丹崖削出秀芙蓉,岩壁苍苍翠巇重,礼观观前飞石窟,登亭亭上立天峰;松杉望影疑盘鹤,洞口听泉怕扰龙,灵穴白云贮万斛,一时吞出万山封。
阁东为还元洞,上题“复还天巧”,道士云前有羽士,入洞修心,多年不出,后即由此仙去,不知所往。洞黑深不见底,余以火柴烛之,只可见丈许,惜未备烛火,不然必一穷其源也。洞旁有天一宝殿,殿北为飞石窟,此处楼阁殿宇,构造极佳,颇能彼此联络。由此以南,通一德峰,峰下有阁,题曰“怀抱纵横”,阁上为悬崖,上刻“耸翠流丹”,其他石刻不胜枚举,未能悉录也。
由阁折回,过接天衢,至琴棋台,系昔日有仙人在此下棋,后人即筑斯台,棋子、棋盘皆以石为之。有粤东冯敏昌对月诗云:中秋云净月华圆,岳顶仙台徹夜看,不是琼楼兼玉宇,世间那有此高寒。
由此而西,登山之西峰,有亭翼然,曰“翠雪亭”,俯视群峰,罗列足下,如被白袍,苍松观之,故名翠雪。浑源县城街道纵横,历历可见。纵览久之,乃折回午餐。
恒山之游,可云毕矣。于是,开城和尚由原路回五台,在台所雇之人亦随之。余将作雁门关之游,故赴浑源,分道而行。于数千里以外,得一同乡而能相知,同游数百里,是亦三生石上各有因缘,一朝分别,能无伤感耶?此次分别,又不知能于何年得相见也,各道珍重,辞道士下山。
道士令道童为余负行囊,导余向浑源出发。询其由何路下,云若由前山下,则多走二十里,若由后山下,则近二十里,惟山后积雪颇深,且不易走,听先生择之。余定由山后下,出庙门,走山之腰,绕道西山头,徐步而下。路如削壁,宽不及尺,且积雪深三四尺,偶一不慎,则足已深入,所幸路已有行人,途尚可辨。童身负行囊,其步自如,其行且速,想必老于山途也。路侧皆为壕沟,以石筑者有之,以壕筑者成者有之,云系冯军所筑。
至山麓,绕道悬空寺,在恒山之崖下,以多木支撑而成,如悬空然,故名。由寺折向浑源,回顾恒岳,巍巍独峙,山中松柏,小如手指,白雪一片,雄壮之势,不待言矣。
娘娘庙
《恒山游记》原插图
下午四时,至浑源。入城之南门,宿太山娘娘庙。夜中道人对余云,此次战争,城围多日,城中煤炭用尽,人家皆以桌椅为薪,桌椅用完者,则以板壁为薪,若再不解决,则将拆屋为薪矣。余询其何以用薪如此之多,而食从何而来?对曰,天气甚寒,用薪之处颇多,饮食则城中尚有积蓄,不至饿死。计此次冯军用炮向城中射击,每多不中,即中亦多不开花,计前后死者,不过十余人耳,亦天意也。
十一月一日
晨起,至县公署,略谈片刻。参观浑源州中学校,校址在城之东门外,校舍颇大,惜为军队所污。学生百余人,时方上兵式操,尚有精神。
由校进城,见城门内悬有靴笼,内放缎靴,询人何用?云凡来此为官者,清正廉明,则其去时送行者,将其所穿之靴脱下,悬之城门内,以为纪念。卸任之官,由何门出,则悬于何门。
进城参观女子学校,中尚有缠足者。但此地尚小足,自古已然,其足之小而苗条,走路姿势亦佳,非吾南方之小足可比。女子之头,不油而光泽。其他尚有特别构造,所谓“北地胭脂大同女(浑源属大同,距大同只六七十里)”。
由女校出,至药铺售黄蓍十余斤,他日南旋,预作送礼品也。
午后至警局,请代雇骡。盖从此西去,进雁门关,皆为平坦大道,骡可骑矣。入警局之招待所,请其雇骡,即令警士去,不一时骡夫已到,约明日八时西去,后即回寓。
十一月二日
天阴。彤云片片,颇有雪意。所雇之骡,至时不到。即至警局追问。十时后,骡夫来云,先生何往?余在寓处待之久矣。听其言,不觉可笑,所谓两错也。
即回寓整装出城,向西而行,约三里许,大雪纷飞,咫尺不可见。余即向骡夫云,何处有村落暂避。对云,前二十里方有村落,不如折回。余然之,寓南外之三义店。
十一月三日
晨起,天晴,雪深尺许。早餐时,骡夫已到,出店门策骡而西,行四十里,至西坊城。午餐,见儿童手持西瓜而食,余颇怪之。土人有句云:雁门关外野人家,朝穿皮袍午穿纱,更有一椿新奇事,严冬十月喫西瓜。盖习惯使然。
再向西行,地上有穴颇多,忽见三四鼠奔跑,土人曰“地鼠”,其爪颇利,掘土成洞,洞分多端,人不易捉到也。
行二十里,至小辛庄宿焉。
十一月四日
晨起。天晴,远观青山一片,积雪皑皑,举首西望,见一塔尖,高耸天末。三十里至应县,塔乃应县城中之大宝塔也。塔高三十六丈,四周有大柱三十根,共分九层,顶为大铁锅,上穿大铁柱,塔之四周,游人之匾联殆满。每至夕阳将下,群雁绕塔飞鸣,夜则栖止其上。土人云:“降州狮子应县塔,定州大菩萨”,盖形此塔之大也。
过应县而南,行六十里,至山阴县。城之东门外,新冢垒垒,有野哭者,盖妇哭其夫也。此夫妇结发未久,即去戍边,此次战争而死。妇闻之即素衣缟服,至其墓而哀之,其声颇痛,令人不可卒听。然死于此次战争者,岂只此人哉。不知其闺中,亦知永定河边人耶。呜呼,天下事,痛莫痛于少妇而为嫠妇,今之战争者,亦可息矣。
入城,城中居民不过一二百家,店铺二十余户,公署颇小,城墙已毁,内外可通。此次之炮弹遗迹,城墙皆是,而尤以西门为最。
过山阴西行,约十余里,至涧村息焉。
十一月五日
鸡声唱晓,曙色方开,即被衣起,向西而进。远眺雁门关围墙,沿山巅而筑,随山起伏,婉如长蛇。
十时至关北之广武镇,居民颇多,约千余家,依山麓而居,店铺亦不少,盖此处为省中南北要道。由此进关,尚有二十余里,尽走山涧山谷间,两山如削壁,中通一路,入口处宽七八十丈,至关口只一二丈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
一时至山顶,上有关帝庙,进关路如县布,关为二重,北为首重,上书“雁门关”,云王羲之所书。中尚有神话,云昔日请其书此三字不书,另有一人,乃将此三字杂另一纸中,请其书之,羲之书之半途,始知内有“雁门关”三字,而“关”字未书,其人无法,即携归,将“门”内添一“丝”字,刻成。但观之,则为“雁门关”字内之“丝”字,则不甚瞭然。验之,果然,是何故欤,不可得知矣。
进首重关,上山有宋杨业之庙,内塑杨业之像。进二重,有镇凉将军庙,内朔李牧之像,庙中匾联颇多,佳者亦不少,庙前有石柱为杆,竖高台上。下临关路,二侧有饭店,乃就此午餐,过此则算进关矣。
关之两端,路如削壁,来往车马行人,颇感其苦。车马上时,行十余步即一息,息时非将车轮以石支之不可。下行时,车轮非以巨石夹之轮边,阻其速力不可。吾辈行人到此,莫不气喘汗下也。
午餐后,即策骡而南,路过山村,有某君打虎之纪念碑,侯忘其名矣。村旁流水涓涓,野鸟飞翔,二十里至山麓,多土山,代州在望矣。
过代州约十余里,至西村宿焉。
十一月六日
晨起。昨日夜中,被另一炕之人所扰。其人为店中之仆,夜中喫食鸦片,其味颇难入鼻。吾辈行走多路,正系好睡之时,被其刺激,不复能睡。晋省禁烟之厉,他省莫比,不意乡村中尚有食此者。观其人之状,穷苦可怜,不知于何处有钱,可以食鸦片也。
早餐即跨骡而南,过数大镇,下午三时至忻州。
进城,至忻州中学姚君处,相见甚欢。问其脚踏车有某军官送来否,对以其人已来一次,云急于往省,已带至省城去矣。无奈,明日惟有坐黄包车回省,宿城外之义盛店。
十一月七日
天明即起。疎星三五,凉气袭人。余乃以狼皮毯丝棉被满身裹之,恐触寒也。行二十里,天始明,霰光五色,旭日如朱,四围寒山,素色媚人。
八时过石岭关,从此以南,路稍平垣。
下午三时,过飞行场,四时至省城。入校休息,同事皆以壮游目之,余实不敢当也。
此笔记之,以志不忘。
《恒山游记》内页
原载《旅行杂志》1927年第1卷冬季号
《旅行杂志》简介
《旅行杂志》是民国时期的国内著名旅行刊物。为了不让过去的生活消失,为了更好地记住今天的生活,也为了明天继续前行,除了口传的集体记忆,文字的记录便是最好的方式。
1927年春季,中国旅行社创办了《旅行杂志》季刊,编辑室在上海仁记路110号四楼(上海四川路中国旅行社),由庄铸九总负责,聘任《申报》编辑赵君豪为《旅行杂志》主编,画家张振宇主美术,一年4期计一卷,价目为每册三角全年三元。1929年第三卷起,《旅行杂志》改为月刊,出至1942年12月,共16卷。
《旅行杂志》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可以分为四类:有关旅行见闻、记行、记游、随感、调查考察之记游类;有关银行、交通、经济之论说类;探讨研究民族、文化、社会生活之学术类;诗歌、小说及其他文字、图画之艺文类。
《旅行杂志》宗旨为描述国内外山光水色及各地风土人情,性质为普遍性之高级读物。《旅行杂志》评语:以旅行而办杂志,自该社始,故其出版后,既风靡海内,每期行文,皆极优美,篇中亲以印写照片,可辅文述之不逮,此读者手之一部,即不啻各地山光水色,一览在目,虽乏旅行性者,睹之亦油然生少陵卧游之念矣。且印刷精良,用上等瑞,典纸刊之,编辑美术,排用娟秀之汉字,而卷首之风景插图,尤增其志之声值匪尠焉。
校对:雪 芳
编辑:邢学琳
作者简介
吴少成,江苏人,生平不详。曾客居山西,1926年时在太原某学校任职。本文作于1926年秋,原发于《旅行杂志》1927年第1卷冬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