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孙子兵法》(计篇)(1)

文摘   2025-01-16 02:02   辽宁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开篇一句为什么这样写,我们不得不提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孙子要向吴王阖闾营销自己,就拿出了这部巨著,开篇一句就是为了吸引吴王注意力,要知道当时可是春秋谋士百家争鸣,和现在人们的思想差别很大,儒墨道法纷纷上台,各国统治者思想混乱,还没有彻底意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精辟而简洁的道理。孙子这么讲,就是为了强调军队与用兵的重要性。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其实这一段很好理解,就是采用“道、天、地、将、法”五方面来比较,看双方军队孰强孰弱,最终鹿死谁手是这五者综合比较的结果。

“道”是什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每家都提到过“道”,每家的“道”都不一样,兵家的“道”指的是上下思想一致,也便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团结,我们换成今天的话就是,所有人,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解决外部矛盾,也便是民族矛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而阶级矛盾是可以缓解的。

“天”是什么,就是气候,就好比在冬天,不能开着坦克去打俄罗斯,否则油箱冻上,或者全军再感染上传染病(详情参照1812年拿破仑东征)就麻烦了。

“地”是什么,包括距离、地形地势、战场的大小,就好比巷战,我们用巷战的打法,而不能采用大规模集团军作战的方法,否则就会被拖住,陷入战争泥潭之中。

“将”是什么,是统帅,智慧、言出必行、仁德、勇毅、严肃,这些是一个合格的指挥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法”是什么,是制度,包括军队编制、军官士兵职责规定、物资以及运输管理。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这段好理解,就是灵活应变,随机应变,不要恪守某种模板,战场形势变化万千,不要固守一种打法或者指挥方法。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这一段我非常喜欢,尤其是“兵者,诡道也”,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不要让敌方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我们要采用战争的“辩证法”,这句话教员应该也会喜欢,毕竟四渡赤水便是如此。这一段总结起来就是最后那句话:“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我十分喜欢游击作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个打法,永不过时,当然了我们也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敌进我不退,敌驻我不动,敌疲我不打,敌退我不追”,当然了,要看对面是什么水平,高端局不建议这么打,总之,还是讲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心理上使对方受挫,我们趁火打劫,目的就达到了。总之,“兵者,诡道也”,我们要会骗,让对面分不清虚实,心理战很重要。

其实上述解说也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商战还是诉讼,不要让你的对手知道你的想法,相反,我们要骗他,指东打西,当然了,如果对方知道了,那我们就要改换战略,迷惑对手。永远不要向任何人暴露你的目的,更不要展现你的弱点,当然了,有目的地展现弱点或者目的也是重要的,这样才可以将对手为我所用,这是生活的辩证法。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这段也便是计篇的最后一句话,总结性地说出了“妙算”的重要性,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全方位全局性地考虑,但是还要知道计划没有变化快,还要随时完善方针政策,这样才有更大取胜的可能性。

总之,打得赢,能获利,或者长远角度考虑可以带来潜在收益,或者会防止损失,那就打,否则就不打,不打无准备之仗。

快哉谈
以最简单幽默的方式讲述历史掌故、诗词文学、社会热点,发表旅游日常,介绍美丽中国,偶尔会发表连载小说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