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带给我们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认知症老人也一样。在认知症老人照护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他们会反复闹着要“回家”。是的,他们想“回家”。然而对认知症老人而言,所谓的“回家”,并不一定是指曾经的家,“家”也许是他记忆深处的某个地方,又或许是想起了过往某些经历或者某件未完成的事情。
当认知症老人提出要“回家”时,有可能是对现在的情况产生了不安全的感觉,可能是身体不适,也可能是感到恐惧,亦有可能是对环境感到陌生。如果想解决认知症老人要“回家”的问题,那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而疾病却阻碍了认知症老人准确描述出自己需求的能力,这时我们将开启一场艰难的沟通……
01如何面对认知症老人提出“我要回家”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如何应对呢?我们将应对的动作要领总结为“倾听+肯定+换场景”。
1倾听
当老人反复提出“我要回家”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倾听他的真实需求,这是应对问题的第一步。有些情况下,认知症老人会直接提出“我要回家”,甚至会出现前兆动作,比如游走,这类行为的应对方法则需要护理员平时的从业经验积累。
2肯定
在照护认知症老人时,在任何场合、任何场景下,护理员都要肯定他们,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这象征着护理员也在认知症老人认为的同一个真实的世界,护理员的肯定响应了他们的情绪,可以缓解他们的焦虑。比如面对“我要回家”的诉求时,护理员可以回答:我们一起“回家”。
3换场景
这是整个应对措施中最关键的一步,护理员了解了认知症老人的需求,并且给予肯定后,需要拿出行动,陪同其“回家”。
02案例分析
李老师,女,92岁,于2019年入住养老机构。李老师曾是一名教师,日常生活主要是睡觉和写毛笔字(这是她的爱好)。她由于睡眠障碍而日夜颠倒,经常闹着要“回家”,曾走失2次。入住初期,李老师和过去一样待在房间里写毛笔字,经常闹着要“回家”,不管护理员如何劝说,坚持要开门出去,否则就会出现情绪激动的情况。
通过观察和总结,照护人员对她的这一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原因分析。
1.时间:
通过记录发现,李老师提出“我要回家”的时间基本是在午餐后和晚餐后,同日落综合征存在相似之处。
2.肢体语言:
李老师走路非常着急,同时也伴随着焦虑,偶尔会在楼层游荡,试图寻找门的方向。
3.诱发的因素:
李老师的妹妹居住在独立区,妹妹来探望她后,李老师会提出“我要回家”。观察发现,他们姐妹每次聊天的话题多为家长里短的事情,有些事情会让李老师担心或者关心,因此产生些焦虑,提出回家。(很多家属每次探视后都会说这么一句话:妈妈,我先回去了;或者,爸爸,我先回家了。这看似平常的话语却给认知症老人带来了疑惑,或者产生不安全的感觉。他们会质疑,我不是在家吗?随着家属的离去,他们的情绪产生变化,想要去寻找“家”。)
4.心理因素:
李老师偶尔发现自己突然要用钱的时候会产生不安全感,或是换了新环境,缺乏熟悉的环境和现实导向,就会反复提出“我要回家”。
5.照护者因素:
护理员的更换触发了认知症老人的不安全感,比如晚上睡觉会拿东西把门堵住,或者半夜起来寻找“家”。
03应对措施
针对李老师上述行为的原因分析,工作人员采取了以下具体应对措施:
1.环境和现实定向
首先从环境上进行复制。李老师入住养老机构后,护理员将她在上一家养老机构的家具,包括喜欢的物品都放在了房间同样的位置,为李老师创造熟悉的环境。另外,单独准备了一块白板,上面写着李老师目前居住的房间号以及地点,起到时间和地点的定向作用,加强她的记忆。
2.丰富李老师的生活
护理员知悉李老师提出要“回家”的时间段,提前在此时间段安排她感兴趣的活动,或者安排其在公共区域看报,让她不感到无聊。但在她直接提出“我要回家”的时候,我们不会再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措施,避免因此引发其情绪的激动。
3.正面回应“回家”的要求
当李老师提出“回家”时,护理员会直接问她:是有什么事情还没办吗?等她说出自己的理由后,护理员立马采取行动,陪她“回家”。
另一个换场景的地方是会所的位置,墙上贴了很多大字。由于白板上写明了李老师的房间号和地点,他记忆中记得自己是处于那个位置。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和护理员说:“我就是要去这里。”护理员就带她回房间。这种情况就是换场景的运用,经过工作人员的总结和实践,这个方法运用效果很好,可以充分对李老师要“回家”的诉求。
为应对李老师的妹妹探视她后,李老师往往会提出要“回家”,工作人员与家属沟通,每次尽量避免聊家中让李老师担心的一些事情,且离开的时候请李老师陪同着送别妹妹回家。
在照护方面,避免新入职的护理员直接照顾李老师。新入职的护理员需经李老师熟悉的护理员引荐,等她熟悉后再直接参与生活照顾。
04换场景的动作要领
以上措施中,换场景在李老师提出“我要回家”时运用的效果最好。运用该措施的过程中有4个重点:
第一,陪同她出去要提前看天气,天冷加衣服,做好保暖措施。
第二,由她熟悉的护理员陪同出去。给予充分的安全感,女性随同的话可以牵手,男性就跟着她身后。
第三,避免原路返回。其实认知症老人有的时候是有记忆的,两点之间来回走动会让其感觉自己来过,没有离开现在的环境,所以选择绕一圈是最合适的。
第四,明确换场景的目的。首先,完成了出行任务,让李老师感觉到自己已经出去了一趟,这个事情办完了,也许走着走着就会忘记出来的目的。其次,由于换了场景,李老师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才发现记忆照护区是她熟悉的环境,就会把记忆照护区当作家。这一步在整个应对过程中是最关键的。
05应对误区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员也梳理了之前用过的一些错误或无效方法,这里分享给大家:
1.未能直面回应老人的“回家”需要,会加重老人的不安情绪。最初李老师说要“回家”时,因为担心老人走失,护理员没有给予正面回应,之后发现这样反而会加重她的不安情绪。
2.转移注意力、反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要尝试用别的方法,护理员不能坚持一味地劝服。
3.护理员答应了陪同“回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未执行,仅停留在响应而没有拿出实际行动,这样会降低老人对其的信任。
4.不要反问老人你的家在哪里。部分老人不能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而且某些情况下,老人提出的回家并不是真正的回家,反问会导致其更加焦虑。
来源:徐启华 上海市认知症照护优秀案例集
推荐阅读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下载知护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