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叙村事·乐民村|岁月镌刻的革命诗篇与银杏树荫下的岁月故事

政务   2024-10-20 11:28   贵州  


六盘水市盘州市

石桥镇乐民村

乐民村,今乐民居委会,位于盘州市东南部石桥镇境内,东临新街居委会,南与欠屯村隔河相望,西面和北面与关把山村接壤。距盘州市政府驻地红果30公里,距石桥镇政府驻地1公里。全村国土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1220亩,林地932亩,现常住人口986户3026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兼有彝、回、苗等少数民族。


明嘉靖《普安州志》载:“土地肥沃,食足而民乐”,故名,乐民。乐民村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冠名设“乐民千户所城”,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经历明代至清代的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清康熙年间,乐民千户所转为乐民里,千户所的军事作用消失。清末至民国期间,经历了从府、厅、州制到区、乡、保制的转变,乐民地区的行政归属也随之多次更迭。直到1949年前,乐民一直是盘县(今盘州市)下属的一个乡。


新中国成立后,乐民地区行政体制发生根本变化,从保甲制度转变为行政村、组体系。20世纪中叶,随着国家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乐民地区从属不同的区、乡、人民公社等。至1984年,废除人民公社体制,乐民村正式归乐民乡管辖。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撤区并乡政策的实施,乐民乡升级为乐民镇,乐民村随之隶属于乐民镇。2015年12月,乐民镇与石桥镇合并为石桥镇,乐民村隶属于石桥镇。2018年1月,乐民村改为乐民居委会。这一行政格局维持至今。


1936年3月3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长征途中途经此地,留宿于乐民村。1947年,盘县游击团创始人龙腾霄在乐民村的斗阁召开了一个意义重大的会议,旨在组建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迎接全国解放。1950年8月23日,乐民所正式更名为乐民村。


乐民村历史悠久,村中古迹众多,明清建筑古朴典雅,石板街道、凉亭、石牌坊等遗迹尚存,与参天银杏、古驿道、屯堡、营寨、古井、千户所共同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吸引着休闲旅游及历史文化研究者。2004年,“乐民妥乐堡遗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乐民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如今的乐民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现了全村自来水与电力的普及,户户通路且路面硬化,数字化网络全面覆盖,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多元,涵盖农业、畜牧业、商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截至2023年底,人均年收入达到15000元。



乐民村


岁月镌刻的革命诗篇



乐民千户所不仅是历史上的军事防御重地,而且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


1936年3月3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萧克的率领下,从亦资孔经梓母嘎开始,途经一碗井、扫把山、何家碑、迤腊垭口,最终到达乐民千户所城,并通过滇楼古驿道继续前行。他们在乐民老街、蔡家营吴家榨房(碾房)以及黄家营村的寺庙中休整。红军到来后,打开土豪丁遥阶家的粮仓,将粮食分发给村里的穷苦百姓。


据乐民村村民吴亚夫回忆,小时候,他父亲常常跟他说红军途经乐民所住宿家里的事。那时,他父亲才六岁,家住在乐民村蔡家营里。那天,“红军来了”的呼喊声响起,信息闭塞的村民对红军知之甚少,本能地躲藏,只留下他和奶奶紧紧关闭房门,躲在屋内。


过一会儿,吴亚夫的父亲忍不住好奇,开门探头张望,看到家旁边的碾房里挤满了人,或坐或蹲或站着,他们带八角帽,穿蓝色衣裤,多穿草鞋,打有绑腿。看到他后,正在吃饭的一名红军战士向他招手,让他拿个碗来。他奶奶递上大碗,红军热情地盛了米饭和几片肥肉递给他,这一举动缓解了奶奶的恐惧,两人在屋内美美地吃了这顿饭。夜晚,吴亚夫的父亲安然入睡。次日醒来,红军已离去,留下整洁的碾房和一件叠好的绒衣。他父亲后来才知道:这支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在乐民村停留期间在村民的房屋墙上书写宣传标语,动员当地群众参加红军,抗日救国。


乐民村


乐民村的丁贵生、丁保德、张小昌、杨定生,以及欠屯村的陈二胖、孙小二、廖会林等七人就在那时加入了红军的行列。


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丁贵生送红军,送到曲靖”,说的就是当时七人参军的事。


当年,由于身体或其他原因(已无从考证)在乐民留下了红军张云堂(女)、朱德青(毕节人)、丁良材(江西人)。张云堂在欠屯与陈姓男子结婚,婚后寨中的百姓都叫她“红军大孃”,她在欠屯生活直到去世。朱德青,一直在黄家营居住成家至去世。丁良材后来在棋盘山成家,参加乐民粮店工作至去世。


在石桥金竹坪村寨的一座红军烈士立墓碑正面刻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墓碑右侧记录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六方面军(编者注:应为红六军团)于1936年3月31日驻扎乐民所,次日进入云贵交界地带,在金竹坪遭遇战斗,不幸牺牲。”左侧则铭刻着:“盘县人民政府乐民镇人民政府立”。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乐民小学曾两次欢送本校学生参加抗日志愿军。1938年4月,乐民小学的学生杨国举、刘长久、张瑞龙(年龄不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从学校报名参加了抗日志愿军。仅仅两个月后的6月,另一位学生何明洋(年龄不详)也从乐民小学报名参军。


每当抗日志愿军启程之际,乐民小学都会举行庄重而热烈的欢送会,全校师生与周边村的乡亲们纷纷参与。时任乐民小学校长的柴琥国,为参加抗日志愿军的学生作了一首抗日歌曲:


我爹娘,离开我家乡;

收拾从军去,准备上战场;

军号哒哒吹,战鼓咚咚响;

红旗迎风飘,壮士征四方;

收复我失地,为国增荣光。


1947年春,盘县糯寨人龙腾霄受党的委派从昆明回地方组织武装起义。龙腾霄联络盘南有武装力量的欠屯人陈云飞、鲁翻人丁伟光、铁厂人钱有光,在乐民所斗阁内以生鸡血酒聚义发誓,三方团结一心跟共产党干革命,决心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迎接全国解放。后来,这三方力量成为“黔西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支队”的主要力量,这次会议史称“斗阁会议”。


之后,龙腾霄等人以指导种植烤烟为掩护,走村串寨,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革命形势,揭露国民党的腐败,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


1949年2月12日,国民党贵州省保安团对驻守在乐民大营山的盘县游击团第二大队陈云飞部进行围剿。战斗在境内的妥乐堡展开。保团对妥乐堡和游击团驻地进行轰炸,用游击队亲人作人质押解在前做开路先锋。游击队员凭借奇险的地理优势顽强作战。


战斗中,1名战士跳崖牺牲,6名队员牺牲,8名队员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后在乐民老街被保团杀害。随后,游击队撤离到大营山岩脚下水洞中,在此坚守作战三月之久。这就是著名的“乐民大营山之战”。


乐民村



乐民大营山之战是在乐民境内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军队的一次重要战斗,它为保护盘县游击团的主力部队与战斗在滇东地区的革命武装,以及迎接盘县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0年7月,兴仁地委、军分区调集145团、147团组成合围部队,对辖区内各县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方土匪进行彻底清剿。余启佑在盘北等地受到沉重打击后,便与副司令陇世侯带着1000余溃军经亦资孔老黑山窜到盘南乐民威箐下红岩原国民党普彝乡乡长汤绍先家,妄想扩大反动力量,再向广西逃窜。


10月初,解放军145团与曲靖军分区四兵团战士组成的100多人先遣部队,在队长侯阴章的率领下,悄悄摸到匪巢边上。被汤绍先的一个“爪牙”发现,立即开枪报信并往回跑,解放军跟踪追击。还没等匪兵开口报告,解放军一排枪扫射就有12个匪兵倒下。屋里正在抽鸦片的余启佑和汤绍先听到枪声,慌忙从后门溜出,向后山爬去。敌人利用小营盘上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向解放军射击。解放军组织火力攻击,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向敌人发起数次冲锋,夺取了小营盘高地。余启佑趁乱夺路而逃,从岔河经海子、响水进入普安青山镇。


下红岩战斗,击溃敌军1000多人,毙敌30多人,缴获许多枪支弹药。在战斗中解放军轻、重伤7人,队长侯阴章,战士王忠春、秦福恒、鲁增和、何云学5人牺牲。


银杏树荫下的岁月故事




“春天来乐民,处处花香鸟语,绿树成荫,如入绿色海洋,让人荡气回肠。夏天来乐民,银杏树上果实累累,挂满枝头,令人馋涎欲滴。秋天到乐民,只见银杏树上金灿灿、黄橙橙一片,似有满树尽带黄金甲的韵味。冬天进乐民,映入眼帘的是银杏树高大挺拔,直入云霄的躯干,象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任凭雨雪风霜。噫!人说天堂美,吾独爱乐民千年古银杏,然而,更爱银杏树下的村庄和这里勤劳的人民!”这是村民杨书光所作散文《银杏树下的村庄》一文中对乐民银杏优美的描述。


盘州文学沙龙成员、80后的秦科在他的诗作《乐民银杏树画像及其他》中写道:


这大地,有多少人来过?

乐民小镇的古银杏树会告诉你

奔跑着的村庄,千户所城

每一拨留下来的人

都想让一棵树变成一片森林

牌位高置,儿孙满堂

伸手就可以触摸

一个家族活着的背影……


乐民村千户所


关于乐民古银杏是何时何人所栽,说法不一。据考证,比较受认可的观点是此古银杏为本土自生品种,非从外地引来,自汉朝时就已经出现在这片土地上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林科院专家对乐民村古银杏作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存古银杏树最老树龄在1500年左右的共有134棵。如今这些古银杏树都已实行围栏圈地保护,并实行挂牌管理。


当时,在蔡家营南面有一棵银杏树因最高大、最古老被冠以“银杏树王”之称。据杨书光介绍,这棵“树王”于1997年被大自然摧毁了。


现存的“树王”在乐民千户所旧址处,它周长8米,树龄有1500年以上,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这里的银杏树粗壮浑圆,身躯高大,直冲云霄,有的要十几人才能围住一株,宛若巨人一般。那茂密的枝叶,象少女拖着的裙服;绚丽多彩,有的象伞状;婀娜多姿;遮天蔽日,也有的象钟乳,象老人,各俱形态,千差万别。偶尔有那么一两株生长在远处的山岗上,又象站岗的哨兵,耸立在高山屋脊。


这里的银杏,都有故事。


当年的银杏树王(20世纪80年代中期认定那颗),高达80米,树根周长达12米,覆盖面积达3亩,每年可产银杏果数千斤,堪称地球上罕见的活化石,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


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食一颗银杏果,阎王也需避让。”银杏树王身姿魁梧,枝叶繁茂,其巨大的树冠与丰饶的产量令人叹为观止。对于周边的居民而言,这棵树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更是一位守护神。每逢佳节,人们便会聚集于此,举行祭树仪式,系上红绸,虔诚祈祷,祈求银杏树王的庇护,保佑家人安康,生活顺遂,子孙满堂。


夫妻树,是一对雌雄二株连在一起的古银杏树,他们就像一对夫妻恩恩爱爱,紧紧相连,互相生活在一起。


相传,有一对恩爱夫妻夏康与明珠。他们从小青梅竹马。长大以后,结成夫妻,他们相敬如宾,恩爱甜蜜。


在一场绵绵细雨中,夏康晚归,因山路湿滑难行,他不幸失足坠入山沟。妻子明珠自感心绪不宁,预感不妙,当夜深人静时,丈夫仍未归,她心急如焚,匆忙上山寻夫。然而,次日明珠只在山沟中看到了夏康冰冷的身体,悲痛欲绝之下,她选择了追随丈夫而去,撞柱而亡。


这对苦命鸳鸯最终被合葬一处,奇迹般地在他们的坟冢上生长出一棵奇特的双生树,象征着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正如诗中所言:“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在民间传说中,有这样一位名叫珠玛的坚强女性,她中年丧偶,独自肩负起养育四个幼儿的重任。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珠玛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她既是慈母也是严父,日复一日地劳作,无论风雨,从未停歇。岁月在她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却未能磨灭她对子女深沉的爱。


正是珠玛的无私奉献,才让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随着孩子们逐渐独立,母亲的身影日渐苍老,但她始终是家庭的支柱。直至生命尽头,珠玛化身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继续守护着她的后代,为他们遮风挡雨,正如她在世时那样,永远是孩子们最坚实的依靠。


珠玛化身的大树被人们称为——儿多母苦树。


村中古银杏树形态各异,各具风情,还有“祖孙树”“兄弟树”“藤缠树”“树上树”“火烧白果树”等。其中,“火烧白果树”尤为传奇,因一次意外火灾,树身受损严重,树洞被烧空。令人称奇的是,尽管遭受重创,这棵银杏树生命力顽强,依旧茁壮成长,正如当地人所说:“哪怕只有一枝绿枝在,它也能活下去。”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盘州摄协副主席的彭仲恭,30余年来几乎每年都会造访乐民千户所城,镜头聚焦于那里的古银杏树。他感慨道,相较于其他地方,乐民的银杏树不仅体型更为庞大,树形也更显优美。他回忆起过去,那时的银杏叶色泽金黄,更加纯粹,村庄中少有现代建筑,多为古朴的老瓦房,整体景象更显宁静祥和。


村民吴亚东说,这地方的银杏果实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果肉会起丝,更粘更糯,口感更好,当地人称为“糯柏果”,而外地的柏果被称为“饭柏果”。


乐民银杏树果实不仅口味独特,产量也颇为可观,单棵树可收获上千斤的银杏果。尤其是“练马场”广场上的四棵古银杏树,每年每棵树的产量可达3000斤,甚至更高,成为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银杏树的繁盛与乐民村丰沛的水源息息相关,而这水源的秘密,便藏在村中四口历史悠久的古井之中。这四口古井分别位于黄家营、蔡家营、张家营以及千户所城。井中泉眼潺潺,水质清冽甘甜,即使在干旱时节也不曾干涸。


这四口古井的设计独具匠心,正面由石料精心砌成,有两眼泉水相通的,称“两眼井”,也有三个整齐排列的方形井口,因此得名“三眼井”。井眼之间设有石墙隔离,既稳固了井壁,抵抗着上方的压力,又巧妙地实现了取水者的分流。


“一口井滋养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每口古井足以满足上百人的日常需求,即便是现在,它们依然可为全村提供清洁饮用水。2016年7月,乐民古井被列入盘州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依山傍水,人树相依。乐民村,紧邻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妥乐古银杏景区,距离仅4公里,是前往妥乐景区的南大门。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物质遗产以及千年古银杏树群,近些年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旅游业也成了推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


乐民村的传统村落旅游,以千户所城为核心,游客可以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探访乐民千户所城北门的雄伟,欣赏那片壮观的古银杏树群,感受古井的清凉与古民居的雅致,体验古驿道的沧桑与练兵场的威武。在这里,游客不仅能领略到乐民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还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以及乡村振兴带来的勃勃生机。





更多乐民村故事查看链接

“微”叙村事·乐民村|乐民村的前身——乐民千户所城
“微”叙村事·乐民村|两座贞节牌坊与三块传世匾额
“微”叙村事·乐民村|曾经的四阁八庙



供稿:李曼   供图:肖润贤 

编辑制作:六盘水日报社
新闻(民生)热线:0858-8261612
投稿邮箱:983426384@qq.com
总监制:彭绍良  赵芳
终审:曾杰
编审:骆启
编辑:陈露





微凉都
发布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六盘水市本地新闻资讯,开展在线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