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
《重庆日报》整版刊发
《金融为笔绘就经济高质量发展画卷 渝中金融业迸发强劲动能》
聚焦渝中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作为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的渝中,金融业迸发强劲动能,声势十足。
“央视财经金融强国·西部金融中心之夜”、外资金融机构川渝行(重庆站)、全国“并购重组政策宣导暨产融对接会”、成渝金融人才峰会……一系列重大金融活动成功举办。国民养老重庆分公司、友邦人寿重庆分公司、财通证券重庆业务总部……新引进重点金融机构10家。
渝中何以万众瞩目?作为重庆金融的发源地、成长地、集聚地,渝中区底蕴深厚、资源富集、生态优良,以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为主线,通过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在这片金融沃土上,渝中金融业的发展活力充沛,交出了金融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数据显示,渝中区金融业增加值、金融资产规模、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分别占全市15.4%、15%、11.8%、21.9%;渝中区保险、金融租赁、期货、征信、要素市场等机构数量保持全市第一。
集聚优势
汇聚金融资源 形成发展合力
日前,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与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人寿”)相继宣布在重庆设立分公司,并与渝中区达成战略合作。这一系列重大金融举措不仅标志着重庆金融业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更凸显了渝中区作为重庆金融业核心区域的澎湃活力与强劲动能。
国民养老是中国养老保险行业的新星,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55亿元,位列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盈利榜单第11位。此次国民养老选择重庆作为分公司设立地,不仅看中了重庆广阔的养老市场,更看重了渝中区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潜力和政策支持。
友邦人寿则是世界500强企业友邦保险(AIA)全资持股的寿险子公司。作为中国内地首家获得设立批复的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的落地重庆,无疑为重庆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国际化元素。此次友邦人寿选择渝中区作为分公司设立地,既是对渝中区金融生态环境的认可,也充分体现了对重庆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渝中区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拓展金融开放空间、加强金融人才支撑等措施,不断提升金融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此次与国民养老和友邦人寿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渝中区金融业的发展,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金融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渝中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金融资源,在金融能级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的入驻。截至目前,渝中区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433家,市级以上金融机构184家,其中全国法人总部6家。这些金融机构的集聚,为渝中区提供了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开放合作
拓展金融开放新空间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5月22日,2024外资金融机构川渝行(重庆站)主会场活动在渝中举行,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约70家外资金融机构的100余名高管齐聚一堂,为渝中区与外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渝中区拓展金融开放新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开放合作是渝中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作为重庆市金融业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渝中区一直坚定不移地释放改革红利、创新潜力和开放活力。渝中区充分发挥中新互联互通、重庆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等多个高能级开放平台优势,高水平拓展开放型经济新空间的步伐正在加快。
相关捷报频传——今年8月,重庆瑞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将立足重庆、发挥地域优势,为西南九省市的用工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保险创新服务。近日,中银金租落地首笔在渝科技金融租赁业务,为重庆地区领先的民营企业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发放5000万元融资租赁款;与洲际船务合作成功落地首艘新造船租赁项目……
截至目前,渝中区外资银行保险总量全市占比超60%,拥有渣打银行、星展银行等市级以上外资银行机构10家,以及利宝保险等市级以上外资保险机构9家。全区共集聚了15家驻渝总领事馆,进一步提升了渝中区的国际影响力。
在金融集聚度不断提升的同时,渝中区还致力于打造支付便利化示范区,为外籍来华人员和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服务。今年4月,全市首个支付便利化示范区在渝中区启动创建。作为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这里有占全市七分之一的外商投资市场经营主体,占全市二分之一的世界500强企业,从支付便利化出发,一座更加友好和便利的国际都市敞开了一扇开放的大门。
示范区建设主要聚焦解决外籍来华人员在渝支付难点、堵点,覆盖“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多个场景。根据《打造渝中区支付便利化示范区实施方案》,渝中区将全面构建优质高效的境外银行卡受理、现金支付、移动支付、账户服务、数字人民币五大支付体系。
目前,全区银行网点、游客服务中心已建成42个“支付便利化服务示范点”,可受理外卡商户超7000家,全部400台ATM机可支持外卡取现,移动支付商户覆盖率100%。今年三季度,全区外卡交易笔数约4万笔,外卡交易金额约9千万元,零钱包发放3.6万个,支持外币兑换银行网点数121个。
渝中区全域建成支付便利化示范区,让刷卡不再“卡”,找零不再难,外籍人士在渝中开心stay、轻松pay、乐享play。通过打造国际化的支付环境,这种“刷”出国际范儿的支付方式,正在成为渝中区展现开放格局、连接世界的桥梁。
创新举措
激发金融活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12月12日,渝中区数字金融纠纷投诉、调解、仲裁中心正式揭牌。这一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渝中区在探索数字金融纠纷高效化解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该中心下设数字金融纠纷投诉中心、商事调解中心及仲裁中心三个板块,致力于聚合不同解纷力量,为化解数字金融投诉、纠纷提供多种方案。
数字金融解纷中心的成立,不仅为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提供了公正、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也进一步提升了渝中区金融服务的品质和效率,为渝中区数字金融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金融解纷中心只是渝中积极探索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渝中区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通过设立绿色金融大道、推动绿色金融机构集聚等措施,渝中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渝中区还积极推广金融科技应用,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金融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渝中区还积极推进“智融惠畅”工程,以高质量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为目标,通过数字金融手段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所谓“智融惠畅”,即金融业服务主体数字化、智慧化,实现普惠金融服务,打通金融和产业,让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对象之间实现无障碍对接。
在“智融惠畅”工程的推动下,渝中区聚焦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全力推动“产科金城”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进科技保险试点、深化完善保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工具等措施,渝中区不断提升科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贷款支持力度。同时,渝中区还加快建设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争取参与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近日,渝中区正式出台《渝中区深入落实“智融惠畅”工程高质量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了未来三年将聚力打造具有鲜明渝中辨识度的金融“七大体系”,全面构筑渝中区金融业发展“四梁八柱”,加速建成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以实际行动助推区域经济再上新台阶。
聚力书写五篇大文章
渝中区以金融活水畅通区域经济血脉
渝中区正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为五大支柱,书写着金融创新的新篇章。
科技金融。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紧密合作,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产品。“经营成果挂钩贷”和“贷款+认股权”等创新金融产品,不仅解决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目前,全区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约500亿元。
绿色金融。渝中区出台绿色低碳示范街区建设规划,投资进行了一系列绿色化改造,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中国银行渝中支行组建银团,为重庆来福士发放40亿元绿色建筑贷款,正是一个生动的范例。目前,全区共有8家金融监管部门认定的绿色金融机构、全市占比四分之一。全区绿色贷款余额1500亿元、绿色债券余额130亿元,全市占比分别约20%、40%,全市领先。
普惠金融。依托1.6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做大“助企贷”“复工贷”“健康云贷”“银票质押贷”“文旅贷”等政银合作产品,加快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广发银行重庆分行成功落地“保付通”项下国内保理业务,仅用1个月时间为30多户普惠型小微企业提供了信贷投放,同步带动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2000多万元、普惠型涉农贷款1500多万元,民营企业贷款2000多万元。目前,渝中已累计为7139户区内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3.58亿元,全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74.21亿元,稳居全市排名前列。
养老金融。渝中围绕“500亿级”重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核心区,大力开展养老金融创新,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场所和产品适老化改造,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等“银发经济”发展支持。同时,引导金融机构针对性开发养老金融产品,更好满足老年群体、养老机构金融服务需求。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针对养老机构经营周转开发的专属贷款产品——“银发安享贷”,已累计为全市50余家小微养老机构授信3500万元。渝中全区专业养老保险机构3家,全市占比75%。
数字金融。渝中区积极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数字金融大道、打造数字金融后市场服务高地等措施,推动了数字金融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其中,农发行重庆市分行首创农发智贷“融担贷”;人保支付科技首次设计并发布了人保驺吾数字人民币保险行业应用方案;平安银行重庆分行支持商圈经济,持续开展商圈“消费补贴”活动,促进全民消费。
总编辑/丁政义
副总编/余满生 责编/宋国萍
编辑/金鑫 校对/孟佳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