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航程,发展攀高峰。今年以来,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坚持以激发内生动力为着力点,加快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开展“红岩先锋·匠心营城”系统品牌培育,组织5类先锋示范岗位创建,构建“1+5+N”党建品牌体系,聚焦政治、学习、服务、效能、廉洁等关键要素推进“五型”机关建设,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始终以党建能量蓄能释潜支撑保障规划引领、改革攻坚、资源保障等重点任务,围绕中心大局谋深抓细,唯实争先,踔厉奋发,谱写规资匠心营城、赋能渝中发展新篇章。
培塑“规划引领先锋”
在城市更新中优化空间格局
为疏解渝中交通“堵点”,提升通行体验感,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开展近1个月的集中调研,组织党员干部现场调研50余个点位,集中梳理出20余个通行难题,并综合地形地貌、城市景观、功能需求等要求,形成实用性强的规划策略,推进交通组织持续优化。
长和路、红云路项目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达到减少施工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南纪门立交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将部分匝道隐藏在地下空间内,减少了拆迁和对滨江景观的影响;规划戴家巷连廊,建立重要功能载体之间的有效步行流线,增强城市通行活力;组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与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之间车库连通,实现重要公共设施与周边停车资源共享……“堵点”没了,群众出行体验更好了。
此外,在编制国土空间分区过程中,规范文件、编制指南、技术导则等不断更新升级,编制时间之长,遇到困难之多,经历调整之频繁,均前所未有。面对困难,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党员干部不退缩,将“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空间支撑”作为目标导向,凝心聚力攻克难关,先后解决20余个难题,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公园绿地调整、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等重要任务,顺利完成规划成果报批入库,提前高质量完成编制任务。
在空间规划上,加快推动“多规合一”管控要素深度融合,完成渝中分区规划编制报批以及重点片区的规划统筹,优化交通、产业、功能、生态等规划核心要素,形成“一核三带六园区”的总体空间格局。探索更新项目“刚柔并济”规划管控模式,推进400余个地块详细规划专项修编,实现城市功能融合、产业能级提升。
在专项规划方面,完成全区建筑本底资源调查,开展7类专项规划,优化10个重点项目空间,推进上清寺片区12处空间节点纳入4个实践项目,谋划解放碑空中连廊、大坪商圈更新提升等重点产业规划篇章,全力推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在城市更新上,中山三路片区按照“微更新”思路,围绕“宜游”“四增三减”,形成“拆除、整治、改造、提升、盘活、保护”六大更新措施。长滨沿线、大坪正街等项目创新整体更新模式,以规划赋能存量土地业态提质,以改革试点带动政策实践创新。
培塑“风貌保护先锋”
在擦亮底色中营造“母城”气象
城市风貌管控保护作为规划自然资源领域的关键环节,对城市持续发展建设起到“提色增亮”的作用。对此,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培育“风貌保护先锋岗”,充分发挥风貌保护、建筑管控、生态修复等作用,支撑保障全区城市风貌格局不断优化提升。
在渝中,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八方宾客前来打卡留念。近年来,渝中不断加快城市更新步伐,让历史文脉“活”起来,让传统风貌区、老街区、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今年以来,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亮出古巴渝、老山城特色,持续保护修缮十八梯、山城巷、马鞍山等12处传统风貌区,整治提升戴家巷、三层马路等20个老街区、老社区。开展文物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推进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实施,持续保护活化历史文脉,传承“母城”文化记忆。
在都市风貌上,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一体化统筹推进风貌优化和规划管控,完成渝中城乡风貌评估,推动十八梯、化龙桥、戴家巷—洪崖洞3个项目入选市级重点指导城乡风貌优化项目,形成“一案一策”重点项目靶向工作方案,聚力打造“最美母城”风貌特色品牌。
此外,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完成珊瑚坝岛保护利用规划,完成2024年度“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任务,推动城市“边角地”生态复绿,持续提升消落带生态质量,鹅岭片区入选全市第二批森林康养基地,提升枇杷山公园—鹅岭公园—虎头岩公园中央山脊线风貌,不断彰显绿色本底之美、山水空间之美、绿色低碳之美。
培塑“资源保障先锋”
在攻坚盘活中激发资源动能
如何安全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今年以来,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融合土地利用、调查登记2类保障要素,充分发挥年轻党员集中的优势,系统培塑“资源保障先锋岗”,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上发挥关键作用,在攻坚克难中夯实资源保障根基。
此外,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梳理明晰国有资产盘活台账清单,构建“2+2+7”协同工作体系,厘清8类堵点,强化9个重点要素管控,创新11项举措,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全力开展清产核资和确权登记,具备办证条件资产实现100%确权登记。
在地块挖潜方面,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推进大坪正街、金银湾等重点地块的规划优化,深化城市风貌、产业布局、经济测算等研究论证;全力保障教育、市政等公共服务配套地块划拨,加快九坑子、鲁祖庙等重点地块出让,深度挖掘地块价值,以点带面打造拉动片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保护和改造利用节地模式”入选自然资源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
培塑“数字变革先锋”
在创新改革中优化治理体系
数字建设作为治理体系变革重塑、实现整体智治的关键抓手,对构建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服务新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初,渝中按照数字重庆建设统一部署,正式启动国土空间数据综合信息系统(GIS)试点工作,融合多源数据,率先推进实景三维建设。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加速推进试点建设,构建区级“一库”“一图”“一箱”,推进五库融合成果的基层治理赋能应用,为数字重庆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底座和要素保障。
为全力保障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学知识、强本领,提前完成二维矢量、遥感影像、激光点云等异源数据采集,解决数据整合治理、更新维护等管理难题,为实景三维、应用赋能提供基础支撑。
在洪崖洞,针对缺少资料、业态复杂、结构多变的实际,测量人员逐层楼爬、逐房间过,有效赋能应急场景;在石油路街道恒大名都小区,建立同步协调、立体沟通机制,最快实现23个楼栋空间分层治理、“一标三实”信息精准挂接;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湖广会馆,创新三维激光扫描模式,最大限度获取精确数据,最大程度还原历史价值……
此外,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系统培育“数字变革先锋岗”,在GIS试点、实景三维、应用赋能等方面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推进加快打造实用实战新成果。构建以GIS为数字孪生底座的“1+4”体系,突出整体智治、多跨协同、迭代升级理念,高品质服务社区生活圈,谋划“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联防联控”“网约房(民宿)管理”“高楼消防”“楼宇党群服务”“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传承”5个应用场景。实现全区二级图实体化治理贯通,细化区域三级图建设,开展重点风貌街区、历史建筑和重点文物的三级图应用,提升单体建筑的精确度、实景感,形成具有渝中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培塑“地灾安全先锋”
在防治并举中筑牢安全底线
地质安全是规划自然资源领域的底线,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此,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建立“地矿科+地环站”联动体系,发挥地质治理安全尖兵作用,系统培育“红岩地灾安全尖兵”先锋模范岗,党员干部全力完成监测预警、动态巡查、工程治理、应急演练等工作,用默默坚守、辛勤付出筑牢全区地灾安全屏障。
今年以来,渝中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突出“人防+技防”一体化巡防,依托“两江危岩”“专群结合”系统,对17处重点隐患点位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新增佛图关危岩带监测台站、区级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2个监测平台。建强“四重网格员”巡防队伍,落实雨情“三查”机制,聚焦30个地灾隐患点位及各类节点区域,广泛开展“拉网式”集中排查,织牢地灾隐患防范网络。
在应急避险上,完善“1+11+30”三级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培训180余人次,开展“街道+点位”应急避险演练30场,组织开展防灾科普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活动以及应急避险宣传等活动,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抢险治理上,按照应急处置“三个第一”原则实施应急处置,宋子文公馆后侧边坡完成应急排危整治并通过验收,肖家湾加油站崖壁岩石风化脱落险情稳妥处置,“红岩革命纪念馆后侧不稳定斜坡及危岩治理工程”有序推进,全区地灾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渝中拥有丰富的党建资源,如何将党建资源优势转化为党建统领胜势,成为全区各级党组织需要谋划考虑的地域课题。”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邓琳表示,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将持续深化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注重从党建资源中汲取能量,从党建品牌培塑中积蓄能量,从党建统领带动中释放能量,在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中培育内生动力,在攻坚克难、担当有为中激励拼搏精神,将党建统领的“势能”转化为业务建设的“动能”,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数字重庆建设、风貌传承保护等重点工作持续优化、彰显特色、放大优势,为服务保障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党建动力。
总编辑/丁政义
副总编/余满生 责编/宋国萍
记者/刘侃
编辑/金鑫 校对/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