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世界都是距离,幸好有感情在链接(罗西)

文化   情感   2024-09-01 00:02   福建  


满世界都是距离,幸好有感情在链接。

珍惜那些电话里深聊过的人

 

文摄:罗西

 

    他通过对方手机号加了她微信,对话如下:

    他:您好!

    她:你好,哪位?

    他:您可能忘了,我还记得您,想问个事。

    她:?

    他:如果有产品让您推广一下,需要什么条件?我们淘宝上有店铺。

    她:您是哪位啊?

    他:以前您在世贸住的时候,我是那位顺丰小哥。


    杜拉斯的《情人》里有这么一句: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

    顺丰小哥应该喜欢过那女孩,而且她可能还是位时尚博主或网红。

    他偷偷地保存着她的电话,就好像古代书生偷偷藏了小姐掉下的手帕。

    或像初中的时候,一个学霸撕下一页作废的作业、扔到废纸篓里,被一个偷偷喜欢他的女生捡起来,在灯下把每一处褶皱抚平,再夹在自己那本日记里……

 

    

 年轻的时候,我常常向陌生且心生喜欢的人要电话号码,其实就是喜欢,没有更深的意思与企图,能要到号码就很美好。

    保护自己的多情与喜欢,这多么美好。

    我曾有两种办法要到陌生人的电话:

    微笑走过去,一脸诚恳:“你好,麻烦你帮个忙,是这样,我手机死机,需要激活一下,你方便打一下我的电话吗?我不接,就是激活一下,我电话号码是1380……”

    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容不得对方多想、对方也来不及多想,就把电话拨过来,“好了好了,手机亮了,谢谢你!我把你的号码存起来……”


    还有一种是:对不起,我手机找不到了,方便用你的手机给我手机打一个吗?我电话是1380……

    预料之中,我的电话在背包里响起来:“啊,我找了两遍没找到,原来就在包里!”

    异曲同工。用上述两个方法,百发百中。

    有几个后来还真成了朋友。

    也许还因为我长得“童叟无欺”、放之四海而皆准吧。


 


    我们那个年代,“手机电话朋友”应该是上世纪“书信交友”(笔友)风潮的某种延续,是很纯粹的一种友情,因为他们常常是由衷地真切地“聊人生”,很“务虚”……

    现在我们回头看,会觉得有些傻、好笑,但是我们那时是认真的,掏心掏肺。


    有个朋友,她有两个电话朋友,一南一北,左右逢源,从十几岁开始,友情保持十多年。

    据她说,无话不谈,没有禁忌,所以特别解压,也没有利益或金钱往来,从未落地见面,神交、不社交,所以特别干净,双方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所缺的东西……

    心灵是有一张嘴的,需要被喂养,云蒸霞蔚。


 声音更容易让人进入沉浸式的体验,所以要学会娇喘或叫床。

 有个花心又保守的女子,曾经以不同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塑造了很多角色,或可爱或妖娆,包括情人与“知心姐姐”的角色。

 她觉得很过瘾,又干净,没有越过肉体底线,又满足了好几个情感饿汉对完美情人的想象与依赖,她说,“我是在做好事,恩泽天下”。

 


    我的发音浅、弱,说话不好听,但电话里的声音仿佛被电波熨烫过,变得厚一点、温一点,似乎更磁性一点哈。

  所以,我喜欢在电话里谈事。

    所以,我的很多朋友都在很远的地方。

 早年曾在福州的家里远程客串主持山西的一家电台的“午夜谈心节目”,起码5年以上,每个周末深夜,电台那边打来电话,打我家座机,我就在电话里与电台主播“静芳小姐”、听众三方一起聊各种心情故事……

    我莫名其妙的“港台腔”有了用武之地,北方的朋友觉得这种腔调特别时尚、温柔。


    上世纪90年代,我刚刚到杂志社上班。

    忘了是怎么联系上央视正大综艺当红主持人姜丰,我是在单位门口的一小卖部里的花自己的钱打公用电话采访,那时还没手机,她的办公室只有分机,只能在夜里方便接听……

 想不到我们电话里一见如故,聊得很开心、轻松,还互相调侃。

 她做我们杂志封面女郎的那一期,还特地抽空写了个稿子《两个红人在通话》,即她与我在通话,我是高攀她了。

    后来我们还一起主持《金色年华》杂志的一个专栏:姜丰罗西二重唱。

    每期两人在电话里沟通好一个主题,然后各自从男女不同的视角阐述观点。

    她有个同学在我们福建新闻频道工作,有一次他还特惊讶问一个与我相熟的人:罗西与她是朋友?

    是的。只是我们从未见过面。

    这样的友谊在电话时代很多,也省去很多琐碎或者庸俗,只剩下欣赏与合作。挺好的。


 


    现在微信里交友,最有诚意的一个动作是一开始就先报自己的手机号,以示信任、主动

     视频看多了,电话时代的情感压抑的美又呈现出来了,如同当时有了电话后,书信表达方式又让人怀念。

     有了电话后,个人的社交半径才真正打开,人际关系得以放射性的拓展,人也变得更开放。电话普及之前,个体更局限更自闭。

     

  每次整理抽屉,都要扔掉一些旧东西,也总有一些名字、电话,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哪一个人的……

    看电影,最惆怅的是最后大屏幕上打出的“剧终”两个字,而久别重逢的朋友问起谁谁时,我说“好多年没有联系了”,这句话的伤感指数与“剧终”有一拼。


    最近在编辑手机通讯录,发现一些人已过世,就删了其电话,包括中学时的同学,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还有很多电话是一直存着,从这个手机到那部手机,却从未打过,用过,直到其离世或者消失在茫茫人海。

    所以啊要珍惜那些与你在电话里深聊过的人,如同那些一起吹过晚风的人。

    珍惜那些你还想得起来的人。

 满世界都是距离、破洞,幸好有感情、书信、电话、微信……在链接在缝补。


 

罗西简介:

专栏作家,传统媒体人。

在《新民晚报》等全国50多家报刊写过专栏。

出版专著有《性感是另一种高贵》《你生命中的贵人往往是异性》等30多部。

微信:928588220

(点击下面红色框,即可打赏支持我!)

罗西有意思
罗西诚恳地说,尽量有意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