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子女最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中国老师不会笑
罗西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中国、美国都上过学,妈妈问她:
中国的老师与美国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小朋友说的第一点是:中国老师不会笑。
应该说,不会笑的很多,但不是全部。
这孩子说了一个真相:很多大人发现不了的一个“教育病症”。
“不会笑”有两层意思:在大陆,老师的身份决定其必须戴一张严肃、权威的职业脸谱,以便更好管束、震慑学生;还有一个原因是,老师压力大,紧张,不快乐,去年曾有一年轻女教师自杀,遗书里说,太累,教学之外的杂务太多了……
有一项全国性(大陆)的调研数据:教师的子女最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教师职业性的强势,对成才的高度焦虑……如果这些“毛病”带进家庭亲子关系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压迫性的心理灾难。
长期处于一种婆婆妈妈的说教里,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西安,一位叫乔飞尔的女生,刚刚高中毕业,她用一场摄影展览,记录了117位同学因为长期握笔而变形的中指……她花了5年的拍摄成果。
从照片上来看,这些遍布老茧、鼓包的手指更像是老年人的手,“这些痕迹,可以说是独属于中国学生的特殊印记”。
有些是写字写的,有的是焦虑啃的。
有人说,“我四十岁了,中指左侧的这个疙瘩还在呢。”
教育病了,学生累,家长累,老师也累。
又有初中生晕倒在操场,上次是开学集会,这次是在一节体育课上。
发生地,上海某顶级中学!
一男生突然倒地,两队列里没有一个同学敢离开自己的“站位”或大声呼喊,每个人都保持一个姿态:双手交叉在背后,侧头看着,不知所措或无动于衷,只有一两个孩子迟疑举手等待老师同意她“发言”……
不敢相信,现在孩子都被“雕塑”成这样了:听话、无脑、顺从、胆小,甚至麻木冷漠。
不会提问,专业背书,从众,等“通知”……
曾经看过衡水中学学生晨跑的视频,一个个身体紧贴着小幅度地跑着,步调一致,看不出具体的人在跑,而是一大方块在缓慢地移动……有人说,这样训练就是要“敲碎你的思想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冷漠、机械 、僵化、没有灵魂,从娃娃抓起。
在这里,教育仿佛就是驯化场。
不管是体现在学习上还是管理上,学校都在玩“顺从测试”,一切都围绕着“服从”这一中心,服从于“整齐划一”。“听话”是一种统一的“规格”、“模版”,是每个合格学生的标配,其实也是教师的标配。
大陆的教育就是“筛选服从的人”。
一国外视频,父亲假装通过远程视频在面试,绘声绘色介绍自己做多少家务活,平常怎么注意形象,有什么优点……一顿自吹自擂。
他4岁的女儿在一边听,听不下去了,冲过去对着镜头说:爸爸没有那么好……
太可爱了,眼里全是光。“真”就足够可爱。
我觉得,“可爱”是当下大陆最美最有松弛感的形容词。
总有一些鸟是关不住的。
曾经一视频火遍全网,一位低年级的戴眼镜的小学生边吃糖糖葫芦,边接受采访:
学习压力大吗?哈哈不大。
学习成绩好吗?哈哈不好!
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笑容仿佛能治愈一切,太不同了,所以很多人看了特别解郁。因为我们不敢像她这么不假思索地说话。
一位早慧的小学生发视频说:她曾发过一视频“痛苦的一年级”,被限流了;她重发一个“快乐的一年级”,流量猛增。
学校与社会一早就教会了她应该怎么讨好,而不是说真话。
她曾做过一题目:铅笔盒里有什么?
这位小朋友答:铅笔盒里有五个“客人”,如橡皮擦等。
但是,标准答案是:铅笔。
她觉得这标准答案无聊、无趣。
还没完全发育的全红婵基本上还是像个孩子,这次随团访港,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让她谈谈对香港的印象,她说,“挺深刻的……我们不准出去。”
“来香港几天,最好玩是什么?”
“都好玩,哪都好玩!”
“那你有去玩过吗?”
“还没有。”
主打一个真实。
其实她也想说漂亮话,但一不留神就实话实说。
她多少还保留了一些率真,不过,我也看见她小眼睛里的光是躲闪的,或许也终将黯淡。
罗西简介:
专栏作家,传统媒体人。
在《新民晚报》等全国50多家报刊写过专栏。
出版专著有《性感是另一种高贵》《你生命中的贵人往往是异性》等30多部。
微信:928588220
(点击下面红色框,即可打赏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