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5年,IM影展形成鲜明特色,全力托举两岸青年影人

体娱   2024-10-20 16:15   北京  

文|珠玑

本届影展将主题定为“从这一刻起”,既是对办展初心的重申,也标志着一个新的开端。

初秋,平潭。

微凉海风肆意吹动,两岸影人内心滚烫。

10月13日晚,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落下帷幕,各项荣誉逐项公布,两岸青年影人满载而归。

主竞赛单元,15部短片从50部入围作品、2264部报名作品(创历届之最)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30万到3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

创办5年来,IM两岸青年影展已经褪去青涩,形成鲜明的特色,影响力不断提升,推动着两岸青年的交流、两岸电影文化的交融。

日前,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陈斌华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IM两岸青年影展已经成为两岸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青年影像交流活动,两岸青年导演以作品为媒,在这个平台实现了互动,加深了了解。

IM是“In Moments”的缩写,意为“从这一刻起”。本届影展将主题定为“从这一刻起”,既是对办展初心的重申,也标志着一个新的开端。

IM 两岸青年影展创始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副董事长洪雷说:“五年时间,IM已经来到了第四届,如果说前三届是在为青年创作者打造一个实现梦想的起点,那么从这一届开始,我们将会致力于用更多方式让他们走得更稳、更远。”

融两岸——台湾地区参与度创新高

无论是评委会阵容还是参展主体,IM 两岸青年影展都充分体现出两岸特色。

4届以来,IM 两岸青年影展累计收到6684部参赛作品,创作者来自超过400所院校。其中,台港澳地区院校投片逐年增加,累计超过600部。

本届影展主竞赛单元,来自342所高校的2264部短片作品中,有来自29所台湾高校的137部。最终,台湾地区有9部作品入围50强,4部摘得大奖。

台湾艺术大学连续4年成为投片报名最多的台湾高校,并在今年首次派代表出席影展教育及产业圆桌会议。

演员、编剧、导演张艾嘉担任本届影展的评审委员会主席,台湾新新电影代表人物徐小明、剪辑师廖庆松、奥斯卡纪录片选片委员陈玲珍、导演魏德圣、制片人黄茂昌,演员吴慷仁、张榕容等一批台湾知名电影人,都深度参与到本届影展中。

“两岸本来就应该融合,很高兴看到IM用这么大的力度来支持两岸青年影视创作者,也期待更多青年创作者携作品而来,打造出一座‘两岸影视图书馆’”。“生生不息成长计划”创作训练营导师、台湾知名剪辑师廖庆松说。

IM丰富多彩的活动设置,在两岸之间建立起多元链接,将两岸交流交融推向纵深——

展映单元,除了为主竞赛入围短片作品展映和电影《黑骏马》修复展映,特别设置了张艾嘉·主席特展和台湾电影特别展映。台湾电影特别展映环节,三部杨德昌经典影片《恐怖分子》《海滩的一天》和《青梅竹马》,以及两部侯孝贤经典作品《悲情城市》《恋恋风尘》,带领观众回溯存留在时光中的台湾记忆;

北京电影学院、台湾艺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等两岸院校,共同参与两岸影视教育及产业圆桌会议,为推动两岸高校影视人才培养、华语影视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由青年学生为主执行的IM“青春放映”活动,在近300所两岸高校不间断举办,覆盖超15万人。

“伙伴之夜”“对话未来”等一系列活动,也由点及面地将思维交会碰撞的能量辐射到更加广阔和深远的层面,为两岸影视交流注入了一抹鲜活的青春底色。

在这片台湾本岛离祖国大陆最近的岛屿,空间距离被打破,两岸青年影视人才深入交流,青年影人的拳拳赤子心,资深影人的谆谆惜才心,相互映照、相互碰撞、相互感染,让影展的温度不断升华。

助青年——从短片走向长片

“扶持全球高校华人青年影视创作新力量”的定位,赋予IM以长视野和大格局,也反哺IM本身以更强的成长性。

5年来,IM矢志不渝地关注新生代,挖掘新生代电影力量。这份坚守终在青年群体中开枝散叶——本届2264部主竞赛单元报名作品中,91.2%的主创群体为95后新生代电影人,多部入围作品为导演首作。而报名的1783名青年志愿者中,大多数是00后。

围绕“我们能为青年创作者做些什么?”这个问题,IM不断向外探索、向内深耕,以不断加强的专业性做出回答。

IM从短片作品中看到了青年创作者们剑指长片的野心,于是有了“生生不息成长计划”的逐年升级,最大程度挖掘有可能走到更远的青年导演,探索“从短片到长片”的扶持路径。

本届“生生不息成长计划”共收到256个长片项目和剧本,从中遴选出了10个项目进行指导和扶持,以“训练营”“提案大会”“项目推介”等多种方式,让好作品被看见,让潜力新人被看见。

去年,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姜柏廷凭借拍摄的第一部短片《小径分岔的花园》获得了“生生不息”成长计划IM优选提案。

现在,长片作品《小径分岔的花园》已经通过福建省电影局备案,由福建电影制片厂立项,长影时代联合出品。影展期间,该片举办了启动仪式。

这是IM孵化出的首个长片电影。从提案创作到落地开机,IM完整地见证了一个青年导演的成长,也见证了从一部作品短片到长片的蜕变。

姜柏廷坦言,IM就像是一位言出必行的家长,说到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到。她希望《小径分岔的花园》给到更多像她一样孜孜不倦、奔波创作、贡献热情的创作者们真实的鼓励和坚定的信心。

著名电影教育家谢飞在影展上表示,年轻人通过短片练习创作技能,为将来的长片打好基础,像IM两岸青年影展这样的展示、交流平台是促进青年影视创作者走向长片的绝佳方式。

向产业——全产业链助力两岸青年影人

50部入围短片作品看下来,评审委员会主席张艾嘉惊讶、惊喜于两岸有这么多有才华、有潜力的导演,更感动于影展主办方的用心,因为“整个影展的主办单位不断地在谈怎么样让一些年轻人更能够到市场上去认识、去接触”。

青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青年影人,有着大时代下个性化的旺盛表达欲——IM看到了,并致力于让产业看到、让市场看到,挖掘、培养、扶持,以“真实的市场”为导向,全方位地助力新生电影力量实现从业余到专业的蜕变。

今年“生生不息成长计划”把总奖金额提高至30万以上,在福建省电影局的大力支持下,继续通过“创作指导+产业对接”的形式,为青年创作者寻觅全产业链助力,鼓励青年导演作品在福建获奖,在福建立项,打造“福建出品”。

10个“进行中”项目从长片赛道脱颖而出,在接受多位业界导师全方位指导后,主创们直面来自华夏电影、开心麻花、禾和影业、阿里影业、无限自在、万达影业、B站、爱奇艺等电影制作发行机构组成的决策人团队,多家机构为心仪项目设立扶持奖项,并通过作者与决策人的一对一环节深度沟通,推介优秀项目到更高阶的舞台。最终,导演贝口力的作品《我的二手爱人》获得生生不息成长计划 IM 优选提案。

IM对两岸青年影人的全力托举不仅包括资金、智力支持,甚至已经完善到产业化的落脚点,这对于一个渴盼着想要实现自己的电影梦的年轻人来说,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圆满。

搭平台,让新生代影人被看见,让两岸以电影为媒深度对话。

建桥梁,让创作直面产业,让市场倒逼创作。

未来,IM两岸青年影展势必将在两岸文化交流交融、中国电影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请点赞”“在看”第一时间接收行业最新信息

广电独家
关注传媒价值变化 推动产业财富增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