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唐诗赋予画面,为时代撰写注脚,《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体娱   2024-11-01 21:01   北京  
《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以独一无二的视角和手法,为古朴雅致的诗意中国增添了经典的当代记述文本。

在中国文化史上,列传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重要体裁之一。堪登“列传”者,往往心怀韬略、胸有大才,为历史的发展进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站在文化长河的当今流域,今人回首往昔,历史上风流人物留下的生平事迹、诗赋辞篇仍然能在汤汤大河中沾溉我们的心灵,值得反复传颂。
于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就以中华大地所滋养的伟大文明作为强大创作动力,站在今人的视角以视听语言著史,抒写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实现“两个结合”的《宗师列传》系列。

近期,《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开播,节目将视角聚焦于大唐诗人,以纪传体的讲述方式描绘出盛唐文学宗师的起落人生,以文化综艺节目续写文明历史,让中华文明亘古亘今,让中华民族日新又新。
 聚焦宗师,起落人生中的“感发之力”
纪传体的记史体裁决定了节目的目光注定聚焦于名家,用其一生的成长经历讲述出起落沉浮的处世哲学。第一期的聚焦对象是“初唐四杰”,用4位耳熟能详的唐代诗人做引子,节目按照唐代诗人的时间顺序,讲述“神童炼成传奇诗人”的成长历程。

生于初唐,身处乱世,王、杨、卢、骆用一生的努力为诗坛带来题材和体裁层面的创新。一改宫体诗的炫技之风,开创壮别、边塞等气度非凡的诗篇题材,这是“初唐四杰”在初唐时期为中国文学发展带来的最大贡献。

这种卓越的文学造诣根植于少年时代的聪慧与才情。骆宾王7岁就在水边做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名句,用诗文定格下浙东白鹅生动的浮水瞬间;王勃幼年之时就在《汉书注》中指出了前人的一系列解读错误,在席前舌战群儒,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
诚然,那份少年才气是他们文学旅程的起点,但若非历经人生的起伏与磨砺,他们的诗歌也难以铸就千古传颂的华章。“初唐四杰”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来源于起落人生的打磨。在动荡时代和风云变幻中,几位诗人因一些坎坷经历而增添了“感发之气”。

王勃的《檄英王鸡》引发万人传颂,但这种立场鲜明的檄文也让他遭贬蜀地。登高远眺之时,脱口而出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以“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方式表达对京师的思念和人生境遇的感怀,成就了《山中》这一流传千古的佳作。许多名垂青史的传奇诗人,其生命旅程皆充满了起伏挑战,节目通过讲述这些诗人的生平历程,实则也在告诫年轻人“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的成长秘诀。

比这都重要的是,王、杨、卢、骆皆胸怀锦绣,怀揣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把诗歌记述对象从宫廷转向市井,把记述地点从台阁转向塞漠,我们在“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气度中读出文豪的凌云壮志,这种志向正是锦绣文章的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
透视盛唐,翩然古意里的视听文脉
节目从演播室走到实景现场,选择与诗人人生关联最紧密的地标,旨在引领观众跨越时空,对诗人们的生平事迹获得更为具象而深刻的感知。

首期,探访团就驻足于历史悠久、被誉为“豫章故郡”之象征的滕王阁前,以此地标为起点,缓缓铺陈开一幅幅《滕王阁序》背后的千年历史长卷,让观众在耳熟能详的地标中,重新领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在实景探访过程中,诗人的生活与当下的场景仿佛发生时空的交织,观众在观看地标场景、欣赏历史文物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感知更加明朗准确。比如,一幅《客使图》生动展现出了盛唐时期万国来朝的恢弘气象,观众们亦通过文物的历史印痕,体会到了唐代的繁荣之景。

而节目最大的亮点则是通过“穿越式”的沉浸体验,以电影级的影视化拍摄手法带领观众一睹大唐风貌。在古装演绎的叙事模式里,观众跟随满眼翩然古意的镜头视角看到“二王斗鸡”的盛大场面、摩肩接踵的市井百态、远山淡影的自然旖旎······影视化的呈现,让人产生更强的代入感,透视盛唐时期诗人生活的环境,也由此对文豪的笔墨有了更深层次的背景了解。

而这也恰恰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旨趣。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的古语被深刻践行——还原第一历史现场,目睹名篇诞生瞬间就是带领观众“行万里路”;探访团带领观众共同寻访诗人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便是“阅人无数”。在寓教于乐的方式里,观众与王勃一同入川、南下,与骆宾王共道出塞、西行,一档节目便能让人览遍山河、洞悉千古,可敬可佩。
以影视化演绎方式重现大唐,节目在为大唐诗人立传的过程中,也以电影级的视听语言呈现出唐诗背后的故事。当诗中的意象真切地呈现在荧屏上时,观众对诗词便有了更直观、更真切的感触。杨炯读骆宾王的《从军行》时,眼前浮现出金盔铁甲的战争场面。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战场以影视化拍摄和动画渲染的方式呈现于荧屏之上,“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的悲壮感就被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节目将艺术化演绎呈现和演播室专家解读相结合,一方面,主持人和专家参与实景探访,成为观众的“眼睛”,生动带领观众走进大唐生活、走到宗师身边,以参与式观察的方式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唐代诗人。当探访团与王勃、杨炯成为好友,诗人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就被更加细腻地刻画出来,观众也得以与诗人进行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流。

另一方面,当探访团回到会议室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知识普及和信息增量。比如,谷曙光老师分析王勃是共情高手,《滕王阁序》仿如失意人的一面镜子,不管是少年人、青年人抑或是老年人,都能在文章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更是揭示了这篇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的独特之处。探访团对名句的深入解析完美契合了观众对深度文化知识的渴望与期待,让每一次聆听都成为一次心灵与智慧的双重滋养。

以视听语言描绘出唐代文化的华美繁荣,洞悉唐代诗人的胸怀与气度,节目在总台“思想+艺术+技术”的指导下,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脉火种,让更多人走入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殿堂。

烛照当下,穿越千年后的复兴气象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节目最大的亮点正是深刻挖掘并展现了这一独特魅力。不仅让观众回到千年以前,感受盛唐气象、诗人风骨、诗词魅力,更让宗师们“穿越”到千年之后的今天,一览河清海晏、生机蓬勃的壮美之景。在首期节目末尾,王勃跟随撒贝宁来到2024年的“洪都新府”,看到60万盏LED灯组成绵延28公里的景观大道壮美风光。节目用古人视角,撰写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展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反向穿越”也是节目的人文关怀巧思。大唐诗人们在千年前留下的心头遗憾,被节目以跨越千年的邀约弥补。穿越到当代,想必宗师们也会为亲眼所见的繁荣美好而感到圆满宽慰。在这里,“反向穿越”成了一种沁人心脾、暖人肺腑的情绪设计,让千年以前的遗憾获得完满补全。

节目中,“初唐四杰”以其对唐诗风格的开创性贡献,铸就了文学史上不朽的辉煌,这份创新精神,犹如薪火相传,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而今,当代科技工作者承继这份精神遗产,以非凡的创造力,编织出如华丽夜景灯光秀般璀璨夺目的当代文明图景。古今交融,华夏精神跨越千年,在都市的霓虹与古人的文化智慧间巧妙交织,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互文画卷。这一跨越时空的共鸣,不仅是对初唐四杰文学创新的致敬,更是对当代创新精神蓬勃发展的生动诠释,完美呼应了节目的深刻主题。

根本上来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目的是对当下生活的烛照。《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以独一无二的视角和手法,为古朴雅致的诗意中国增添了经典的当代记述文本,让观众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深邃的中华文明中找寻到当下处世的生活哲学。从先贤身上,我们大可以获得一系列有关家国的情怀、有关生命的哲理、有关情感的哲思。这也是一档优秀的文化综艺节目应当带给当代观众的传播意义。

从更宏观的角度上,节目突破文化综艺节目的模式窠臼,在篇章的末尾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繁荣景象,把新质生产力转化为新质传播力和媒体引领力,让观众不仅收获历史知识,更能感受时代精神。

从引领观众“云行万里路”,到促成唐代诗人跨越时空的“双向穿越”,《宗师列传》系列节目在模式上开创了文化综艺节目的先河。无论是极致视听体验的影视化创作,还是天马行空的创意化反转,节目持续打造一系列独树一帜的新颖内容,彰显出总台在文化综艺节目领域的深厚底蕴与不竭创新力。

毫不夸张地说,《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已然成为文化综艺节目的巅峰,在聚焦历史的文化进程中度过诗意春秋,也在烛照当下的时代观察里引领正向价值。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请点赞”“在看”第一时间接收行业最新信息

广电独家
关注传媒价值变化 推动产业财富增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