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 | 李利代表:巧手织“布依” 共走富裕路

政务   2024-11-25 17:03   贵州  

10月22日,在贵州省晴隆县三宝街道新塘社区的阿妹戚托小镇,贵州布依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储备中心内,一场为期10天的“贵州省非遗文化传承人”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李利在培训中耐心指导学员进行习作练习
培训室宽敞明亮,空气中弥漫着丝线的淡香。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李利,作为贵州布依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正温柔而严格地指导着绣娘们:“针法要稳,线迹要匀,心静则手稳,手稳则绣活灵。”

绣娘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不时低头尝试,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一景象,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19年以来,在李利的带领下,妇女们依靠“指尖技艺”实现了“指尖经济”,绣出了“锦绣”生活。

布依族服饰源远流长,说起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织品,布依族姑娘李利说,她自幼受母亲影响,对织布、蜡染等情有独钟。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她年纪轻轻便离家打工,历经多个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机械缝纫、裁剪、设计及销售经验。但无论身在何处,她对布依文化的热爱始终未变。

2015年,李利怀揣对家乡的深情与对布依文化的热爱,毅然回到晴隆县鸡场镇紫塘村创业。她成立贵州布依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布依垚”商标,决心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发扬光大。

布依族服饰色彩鲜明、款式独特、工艺精湛,但也面临挑战。面料虽厚实耐磨、冬暖夏凉、透气吸汗,却易褶皱褪色,且穿着场合受限,实用性和普及度不高。

为适应新需求,李利聚集老手工艺人,改良工艺、设计新款式、开发文创产品。“布依”产品逐渐赢得认可,屡获殊荣,包括晴隆县新市民追梦桥刺绣大赛特等奖、黔西南州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等。

2020年9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布依垚”公司及其民族文化艺人顺利搬迁至腾龙岭易地扶贫安置区及三宝搬迁安置点。李利积极响应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通过技能培训、灵活就业等方式,为新市民妇女创造就近就业机会。在距离培训基地约一公里的布依民族非遗工作坊里,设计师奋笔疾书,绣娘们飞针走线。42岁的彝族绣娘王群芬开心地汇报进度:“快好了,下午就能全部完成,肯定能如期交货,还不耽误回家给娃娃做饭呢!”

如今,“布依垚”民族文创系列产品热销全国。她们不仅传承了布依族传统文化,还通过创新设计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公司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设施完善的展示区、体验区、培训区、生产区及直播孵化基地。

2023年,李利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了出席全国人代会,李利加班加点,精心赶制了两套精美的布依族服饰。她要把美丽的民族服饰,展示给所有人,把民族地区群众的心声,带到大会上去。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李利特别关心一些传统技艺面临失传风险,同时发现了年轻人有兴趣却无学习途径。对此,李利提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培训、提高技能的建议。两个月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积极回应,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劳动力技能培训放在首位,因人施教、分类施策,帮助群众掌握新技能。

过去的一年,晴隆县阿妹戚托移民搬迁小镇举办了9期培训,600多名妇女掌握缝纫和刺绣技术,带动400多人增收。李利还开展直播培训,在直播中展示手工过程,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同时让年轻人通过直播推广和出售非遗文创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利和绣娘们缝制的服装在保留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现有服饰的改良,让传统与时代融合,销量好的时候,一个晚上的直播就可以达到一万多元的销售额。

在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李利始终坚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李利说,未来将大量培训年轻的绣娘和服装制作手艺人,除了教她们绣衣,还要教她们直播,用一双勤劳的双手,绣出一朵最美的致富花。

李利相信,只要大家一起携手,定能将布依族的绣品带出大山,走向世界,让民族优秀文化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绽放光彩。


文图视频: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弓倩 杨猛

编辑:甘玥

编校:吕

审核:杨震

贵州人大
贵州人大由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主办,宣传人大制度,弘扬民主法治,展示代表风采,反映百姓呼声,推动人大依法履职,讲好人大故事,传播人大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