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4年8月5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逝世。“墨子沙龙”为纪念李政道先生生前的科学贡献,特推出“纪念李政道”系列专题。
本文作者为严济慈先生的孙女严慧英女士。
2024年8月5日下午,我正漫步在挪威奥斯陆街头。一声信息到达铃响,我拿出手机,不想一条令人伤心的消息映入眼帘——杰出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于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在美国旧金山逝世。
心中的悲伤油然而生。刹那间,我的脑海里涌现出45年前,在北京后椅子胡同的四合院里,第一次见李政道先生的情形。
▲李政道(后排右)和吴塘(后排左)在后椅子胡同严济慈(后排中)寓所。前排中为本文作者,前排左严小雄、右严小勇,均为严济慈孙辈。
那是1979年春天,我还是一个中学生。李政道先生在北京讲学期间,到后椅子胡同我爷爷严济慈的寓所拜访、议事。那天,时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吴塘先生陪同李政道先生来到后椅子胡同的四合院。我爷爷高兴地拉着李政道先生的手,引着他们到西屋客厅坐下。随即,奶奶叫我去给客人倒茶。
我小心翼翼地端着茶壶走进客厅,十分拘谨地给客人和爷爷倒茶。之前爷爷已经说过,今天要来的客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因此“李政道”这三个字,在我心中已如神一般的存在,乍一见到真人,不禁有些惶恐,十分忐忑。没成想,李政道先生在我倒茶后,居然起身向我鞠了一躬,连连道谢。我不知所措地看着先生。他慈颜善目,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全然不像我想象中的科学家那般严肃、古板。那温馨的画面在我脑海里至今仍无比清晰,永志难忘。
那一天,李政道先生来到后椅子胡同,跟我爷爷商讨合作组织中美联合招考留美物理研究生项目,尽快解决中国科技人才断层等问题。对于他们谈论的这些事情,当时的我听不大懂,也不明白其中的意义。直到几十年后,当我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交往日渐深入,我才明白了,那一天,在后椅子胡同四合院的西屋客厅里,李政道先生和我爷爷的叙谈,对于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腾飞和发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也明白了,爷爷和李政道先生半个多世纪来的“忘年交”情谊有多么深厚,多么难能可贵!
因战火中兼职而结师生缘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李家是一个书香世家,李政道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加之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少年时便崭露头角,英才可期。
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胶着时期,兵荒马乱中,17岁的李政道在贵阳以同等学力参加全国大学统一招生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当时已西迁贵阳的国立浙江大学化工系录取。
进入浙江大学后,很快,李政道便陷入了对物理学的热爱之中。因为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引路人——物理学家束星北。多少年后,他在《束星北档案》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我最早接受的启蒙光源就是来自束星北老师。”于是,他转到了物理系。
谁知,一年多后战火又烧到了贵阳。此时,19岁的李政道已立志攀登物理学高峰,不想因战火而中断学业。他辗转至昆明,通过自荐,转学西南联大物理系,插班入读二年级,成为物理学大师吴大猷的学生。
▲西南联大时期的李政道
▲1946年严济慈在昆明
▲严济慈和李政道
▲李政道为严济慈90寿辰贺词
因科学报国而成忘年交
▲李政道和严济慈
▲1990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成立大会
基础科研一方面对生产科研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又有自己发展的规律,需要一种独立性来保证工作者精力的集中。所以,在改革体制的过程中,我认为对在科学院及大学的研究院中的基础科研更需要额外重视并严加保护……要长期改善和保证国家的富强,必须在科技上有真正的力量,能创新,能做出别人做不到的成就。因此培养、保护和发展一组“基础科研”的精兵是必要的……基础科研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教育及各方面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全国的精神生活在多方面更加丰富,增加人们的自信和自尊。所以对中国这样一个史长人众的国家,建立一支站在最前线的基础科研队伍,对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提高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
字字珠玑,情义拳拳,炽热的爱国、报国情怀跃然纸上。那时,早已功成名就,誉满天下的李政道先生,满脑子都是百废待兴的中国如何快速建设和发展科学技术,丝毫没有个人得失的考量。在他给我爷爷的无数信中,无论篇幅大小,所谈都是工作,除了“惠䇹嘱代问候”字样外,从不见他谈及个人琐事,更没有某些人那种关于来华待遇和安排的要求。
▲严济慈和李政道
爷爷对这个“忘年交”是赏识的、敬佩的,更是信任的、爱护的。对于李政道先生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少年班,倡导建立中国博士后制度,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帮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他都是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最得力的推动者。以至于每次开会或在其他公共场合,爷爷都坐在李政道先生的身边,以示一个同行老者的支持和爱护态度。
当有人以极左的思想或因对先生个性的偏见而阻挠李先生在中国的各项工作实施时,爷爷总是千方百计地动用自己的威望和资源,“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极力化解障碍,消除误会。他们俩可谓改革开放时期发展中国科学教育和促进中美科学交流的“最佳拍档”。
▲1986年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成立典礼
因CUSPEA联手更显战友情
▲1979年,李政道来华讲学时与严济慈、钱三强、赵忠尧等著名物理学家合影
▲严济慈和李政道
▲耄耋老人严济慈
▲1981年CUSPEA招考成绩前五名考生相聚
▲李政道教授
由于微信公众号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墨子沙龙的推送。为了不与小墨失散, 请将“墨子沙龙”设为星标账号,以及常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转载微信原创文章,请在文章后留言;“转载说明”在后台回复“转载”可查看。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墨子沙龙”有工作人员就各种事宜进行专门答复:各新媒体平台的相关事宜,请联系微信号“mozi-meiti”;线下活动、线上直播相关事宜,请联系微信号“mozi-huodong”。
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其思想和成就是我国早期科学萌芽的体现。墨子沙龙的建立,旨在传承、发扬科学传统,倡导、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建设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墨子沙龙面向热爱科学、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普通公众,通过面对面的公众活动和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希望让大家了解到当下全球最尖端的科学进展、最先进的科学思想,探寻科学之秘,感受科学之美。
墨子沙龙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及浦东新区南七量子科技交流中心主办,受到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等支持。
关于“墨子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