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三甲高中有这样一波儿特殊的学生!
特殊在哪里呢?
就是学生总感觉自己怀才不遇,明明题都会,可就是拿不住分?
老师和同学也都认可他的实力,但是考试总是不出成绩?
孩子呢,一边儿不服气,我的实力肯定能考好;可一边儿却又拿不到分数变的垂头丧气!
结果就是孩子变的很拧巴:一方面明确感觉到我的思路确实比别人清晰,你看**总需要我给他讲难题,一方面却有很无奈,哎,每次考试总都没有**考的好!
我的角度来看:孩子确实学的不错,比如你单纯考察学生某个知识点,他其实懂了、掌握了,但是往往在考试过程中得分状况很差。
原因在哪里?
听课习惯很好,而做题习惯很差!
一道题目,让孩子讲一讲做题思路,孩子往往讲的头头是道,但是一动手做,各种扣分就来了!
举个高二月考的例子。
再来一个24届一模的例子
29题第3问:答案要写甲乙,而学生按照惯性写了II。
这题孩子会吗?
当然会!
但考试能得分吗?
肯定不得分!
这就是做题习惯的问题!
再来看一个例子。
跳步!
过程没写,已知cos 直接换成sin, 然后因跳步导致结果算错,分数全部扣完!
题会吗?
会!
但是能得分吗?
肯定不能!
这种情况,请问:这真的是孩子自己认为的怀才不遇吗?
绝对不是 怀才不遇,只是做题习惯不好!
再再看一个例子:
区间数值算对了,但是你看:应该是闭区间,但是没有检查的习惯,写成了开区间,分数直接扣完!
还有例子!
看图的时候,把R1看错了,应该求上面的,求成下面了,3分,直接扣分!
做题习惯会严重影响做题的正确率,比如抄错,看错,还有最为致命的跳步,略步,没有看清求啥就直接按照以往的经验动笔做题了等等,这些都是可怕的做题习惯!
其实,要求再高一点:一道题目给两个人用相同方法做,就算两个人都做对,结果都对,那俩人的得分一样吗?
不一定!
因为解题不光是看结果,还要看过程的分析,方法叙事和必要式子的罗列都是得分所必须的,做题习惯好的在这几个方面都做的好上一些!
重要提醒:
若是知识点会不会的问题,好的老师一两节课就能解决,
但对于做题习惯这一方面,再好的老师很难解决--老师只能解决你会不会的问题,现在情况是你会,但是拿不住分!
老师能解决你会不会的问题,但熟练度的问题只有你自己能解决!
这就是做题习惯的问题!
出现上述类似的情况,时间久了孩子一般的反馈就是:
我运气不好!
注意这个时候,经过多次考试打击之后,孩子的想法已经从:
怀才不遇,
变成了
运气不好!
都已经得出结论了,定性为运气不好了,你觉得还能改变吗?
肯定不能了!
那就只能听天由命吧!
所以,
明明能去华五,结果只去了C9!
明明能上C9,最后只去了武大华科!
明明能上中档985,最后只能了大连理工和华南理工了!
这就是郑外的一部分很特殊的学生。
老师和同学们都认可他的实力,但是考试就是不出成绩!
能解决吗?
能!
怎么解决?
1:重视度提升!
不要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明明题都会,但就是拿不住分!
不是的!
你会的题为什么不得分?
这说明你尚未具备在考试紧张状态下做对题目、拿到分数的综合能力!
2:大量的刻意练习!
大量的刻意练习,专项解决做题习惯的问题!
不过,既然都说了这是一种做题习惯,想要改变自然是需要长期的培养与锻炼,才能习惯成自然!
学生刻意关注,60天左右能解决!
使用我的方法,15天左右突击解决!
两个路径都可以!
明明都会,可就是拿不住分!你的做题习惯必须要变!
一对一咨询方式,看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