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外高分段复读故事,为什么两次高考都无缘清北?
分析往届案例,指导今年高考!
先来看一个高三同学的故事:
有一位郑外的某同学,平时成绩非常拔尖。在学校都是前100名左右--这个排名是可以冲击华五的存在,但是21年高考只考了650分。
虽然这个分数看起来不错,但是21年当年的高考位次是4428--别说华五,就连好一点的985大学也没有机会了。
孩子当然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然后就果断去郸城一高复读了,打算来年冲刺清北。
到了第二年高考,孩子的分数是643分,全省位次是2458。
复读一年,从位次上看孩子上的成绩确实提高了不少。
但是华五依然没机会、C9也没有好专业,只能在武大华科这类中强985大学中挑专业。
对复读后的分数和位次,孩子也不是很满意,所以就想着要不要再复读一年:复读一年提高了2000位次,再复读一年的话,再提高1000-2000位次,准能上清北华五了呀!
但是家长太愿意让孩子再次复读了:
原因有3个:
已经耽误一年时间了,还要再来一年吗?
再说高分段复读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一道题5分,要是不小心多错1-2道题,多丢5-10分,还是无缘清北,甚至无缘华五呀,又要多耽误一年时间,太不不划算!
现在的分数位次,还能挑挑学校和专业了,研究生再去清北也可以呀!
孩子不甘心、想再次复读,家长有顾虑不想让孩子复读。
因此,两边吵了好几天,家里的气氛异常紧张!
最后,通过同学介绍,他们就找到我。
先是电话沟通,我就让孩子带着高考前5月的试卷和答题卡过来,然后我们一起分析了卷子。
最后的结果是,我不建议复读。
为什么,我不建议复读?
真实的原因就是这个同学不是知识没有学会,他的知识掌握情况相当好,尤其是一些有难度的数学物理题,他的思路很清晰,但是考试的时候总是考不过别人。
为什么?
因为脑子太聪明了,老师一点就通,因此反倒是没有那么重视细节、重视步骤。
更精准的说法,孩子总感觉这道题我会了就可以了,我就有点看不上那些细节、步骤。
在科目上的表现就是无谓丢分多,也就是非知识型丢分多。
1、比如数学和物理:
跳步多、心算多,计算容易出错、步骤容易扣分;丢分分值在3-5分左右。
高考后数学成绩比估分少了3分,物理少了4分!
两年高考都是如此!
2、比如化学和生物:
答题语言不够精准,总有丢分;丢分分值在3-5分左右。
用孩子的话说,我知道他想考啥我也知道,可是我写出的答案,总是少点啥或者意思接近,但是跟标准的答题语言不一样。(文字描述的精准性)
化学和生物大题,总有3-5分丢分。
3、比如语文:
主观题总是漏掉1/2个答题关键点,分值在3分左右。
所以,汇总起来,每次考试的无谓丢分有5-15分左右!
并且最关键的是,在他复读的一年中,他知道也一直知道自己有无谓丢分的小毛病,但是一直没有重视过,总觉得只要题会了就行,小丢分不会影响大局!
所以,复读一年之后知识点的掌握上确实有进步,但是低级失误丢分的问题却始终无法解决。
基于这个原因,我不建议孩子再次复读。
其实,2458位次能选的学校和专业也都不错了,学校层次和专业都有保证,学生通过保研进入清北的可能也非常大,所以不建议再次复读,再耽误一年时间了!
当然,我最担心而定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第一年高考、第二年高考,自己失意的核心原因是做题习惯引起的无谓丢分,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复读,也很难冲上清北两校。
其实,中档985之上,孩子们在知识点的掌握上并没有本质的差距,考试的时候拼的就是谁的出错率低+谁的心态更稳!
这就是高分段学生复读的故事!
那么,关键来了,我们这一届高三学生可以借鉴的点是什么?
分段在中档985及以上的同学,需要开始注意低级丢分和应试心态问题。
毕竟,在知识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谁的出错率更低,谁的发挥更稳,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最后,这位复读同学的故事,其实也很好得证明了为什么低级丢分,为什么那么难消灭?
不重视!
不重视!
一边看不上,一边又做不到!
就像这位同学,从全省排名来看,已经很拔尖了,但是高三一年、复读一年,700多天的时间却始终无法消灭低级失误丢分的问题!
如果你也是高分段学生,在第1-5次调研中有超过10分的低级失误,那么请重视起来--请预约试卷分析,专项解决低级失误问题!